一种测量立辊动态对中精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530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量立辊动态对中精度的方法,测量装置包括激光装置和弹力线,弹力线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立辊上,激光装置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其测量步骤为:1)用激光装置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2)将弹力线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一对立辊上;3)调整一对立辊开度,开度依次为1200mm、1400?mm、1600?mm、1800?mm和2000mm;4)记录每个开度的弹力线的“8”字交叉点到激光光束的水平距离;5)比较水平距离数值的大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成本低、设计合理、实用性强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立辊标定的精度,确保了轧制过程安全稳定、料形平直,降低了精轧轧制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立辊轧机广泛布置于热连轧生产线的粗轧机前后和精轧机前,其主要作用是对板坯进行减宽轧制,同时提高板坯进入水平辊时的对中精度,保证良好的中间坯料型,为精轧的稳定性奠定基础,立辊的动态对中精度是指在立辊轧制过程中其辊缝中心线与轧制中心线的重合程度,是衡量立辊轧机设备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立辊动态对中标定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装置和弹力线,所述的弹力线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立辊上,激光装置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其测量步骤为I)用激光装置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作为轧制中心参考线;2)将弹力线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一对立辊上;3)调整一对立棍开度,开度依次为 1200mm、1400 mm> 1600 mm> 1800 mm 和 2000mm,模拟实际轧钢过程中一对立辊辊缝的动态调整;4)记录每个开度的弹力线的“8”字交叉点到轧制中心参考线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离分别为\、\、X3>X4和\ ;5)比较Xp X2、X3、X4和X5五个水平距离数值的大小,若这五个水平距离数值均小于等于2mm,则该对立辊动态精度符合标准,若这五个水平距离数值有任意一个水平距离数值大于2_,则认为这对立辊动态精度下降。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测量立辊动态对中精度的装置及方法,具有成本低、设计合理、实用性强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立辊标定的精度,确保了轧制过程安全稳定、料形平直,降低了精轧轧制风险,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I 一激光装置2—弹力线3—激光光束4 一立辊5—水平辊6—输送辊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测量立辊动态对中精度的装置,包括激光装置I和弹力线2,所述的弹力线2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立辊4上,激光装置I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3 ;其测量步骤为首先用激光装置I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3,作为轧制中心参考线,然后将弹力线2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一对立辊4上,将一对立辊4的开度调整为1200mm,记录下弹力线2的“8”字交叉点到轧制中心参考线的水平距离X1,再将一对立辊4的开度调整为1400mm,记录下弹力线2的“8”字交叉点到轧制中心参考线的水平距离X2,再将一对立辊4的开度调整为1600_,记录下弹力线2的“ 8”字交叉点到轧制中心参考线的水平距离X3,再将一对立辊4的开度调整为1800mm,记录下弹力线2的“8”字交叉点到轧制中心参考线的水平距离X4,再将一对立辊4的开度调整为2000mm,记录下弹力线2的“8”字交叉点到轧制中心参考线的水平距离X5,比较Xi、X2、X3、X4和X5五个水平距离数值的大小,若这五个水平距离数值均小于等于2mm,则该对立辊4动态精度符合标准,若其五个水平距离数值有任意一个水平距离数值大于2mm,则认为这对立辊4动态精度下降,需查找原因加以解决。权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测量装置包括激光装置和弹力线, 所述的弹力线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立辊上,激光装置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 其测量步骤为1)用激光装置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作为轧制中心参考线;2)将弹力线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一对立辊上;3)调整一对立棍开度,开度依次为1200mm、1400mm> 1600 mm> 1800 mm和2000mm,模拟实际轧钢过程中一对立辊辊缝的动态调整;4)记录每个开度的弹力线的“8”字交叉点到轧制中心参考线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离分别为X4 和 X5 ;5)比较XpX2、X3、X4和X5五个水平距离数值的大小,若这五个水平距离数值均小于等于2mm,则该对立辊动态精度符合标准,若这五个水平距离数值有任意一个水平距离数值大于2mm,则认为这对立辊动态精度下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装置包括激光装置和弹力线,弹力线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立辊上,激光装置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其测量步骤为1)用激光装置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2)将弹力线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一对立辊上;3)调整一对立辊开度,开度依次为1200mm、1400 mm、1600 mm、1800 mm和2000mm;4)记录每个开度的弹力线的“8”字交叉点到激光光束的水平距离;5)比较水平距离数值的大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成本低、设计合理、实用性强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立辊标定的精度,确保了轧制过程安全稳定、料形平直,降低了精轧轧制风险。文档编号B21B38/00GK102921745SQ20121042590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文新理, 刘威, 谷春阳, 王健, 侯洪生, 李鹏, 赵鹏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量立辊动态对中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装置包括激光装置和弹力线,所述的弹力线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立辊上,激光装置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其测量步骤为:1)用激光装置沿辊道中心线发射激光光束,作为轧制中心参考线;2)将弹力线呈“8”字形水平缠绕在一对立辊上;3)调整一对立辊开度,开度依次为1200mm、1400?mm、1600?mm、1800?mm和2000mm,模拟实际轧钢过程中一对立辊辊缝的动态调整;4)记录每个开度的弹力线的“8”字交叉点到轧制中心参考线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离分别为X1、X2、X3、X4和X5;5)比较X1、X2、X3、X4和X5五个水平距离数值的大小,若这五个水平距离数值均小于等于2mm,则该对立辊动态精度符合标准,若这五个水平距离数值有任意一个水平距离数值大于2mm,则认为这对立辊动态精度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新理刘威谷春阳王健侯洪生李鹏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