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503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2:13
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属于负载型银催化剂技术领域。载体上负载有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其制备方法采用两步法制备,首先制备得到负载型近球型银粒子,之后通过“化学溶蚀—再还原”的方法,将负载于载体上的金属银粒子原位转化为片状或多面体状金属银粒子。由该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负载型片状或多面体状金属银粒子可以应用于催化烯烃部分氧化反应、表面增强拉曼、表面增强荧光、电催化等领域。该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利于大量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载型银催化剂,尤其涉及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及“浸溃一转化”的制备方法,属于负载型银催化剂

技术介绍
催化剂本身多数是纳米颗粒。研究表明,材料的催化性能与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密切相关(Ahmadi Temer S. , Wang Z. L.等,Science, 1996,272,1924 1925 ;Dureuil V.等, J. Crystal Growth, 2001, 233,737 748.)。尤其不同形貌的纳米颗粒因为暴露不同的晶面, 由此带来活性和选择性的巨大差异。因此,合成催化剂纳米粒子时,在控制其大小及尺寸分布的同时,控制其形貌十分重要(Puntes V. F.等,Science, 2001,291:2115 2117.)。虽然目前对于“游离”的胶体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和性能的研究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合成形貌可控的“负载型”催化剂还是材料和化学领域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工业上所采用的浸溃法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颗粒,形貌不规则,尺寸不均一,难以获得活性和选择性的提闻。银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乙烯环氧化催化剂,其形貌对于催化选择性和活性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Phillip Christopher 等,ChemCatChem, 2010,2,78 83.),而目前尚缺少一种在氧化铝基底上实现形貌可控合成的方法。这里我们借鉴胶体银合成中的形貌控制方法(Qiao Zhang 等,J. Am. Chem. Soc.,2011,133 (46),18931 18939. ;Dabin Yu 等,J. Phy. Chem. B 2005, 109,5497 5503.),通过对于浸溃法制备的银颗粒进行原位形貌转化,实现了负载型片状银纳米颗粒和多面体形银纳米颗粒的选择性合成。由于纳米银片是一种二维等离子体共振纳米结构,它具有强烈的依赖形状而变的光学性质(Pastoriza-Santos I.等,J. Mater. Chem. 2008,18,1724. ;Millstone J. E.等,Small 2009, 5, 646. ; Mayer, Κ. M.等,Chem. Rev. 2011,111,3828. ; Jones, Μ· R.等,Chem. Rev. 2011,111, 3736. ; Rycenga, M.等,Chem. Rev. 2011,111, 3669.),因此,该负载型银催化剂不但在催化领域,而且在表面增强拉曼、表面增强荧光、电催化反应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常的负载型银催化剂多采用浸溃法制备,一般采用金属银的前驱体溶液浸溃作为载体的多孔性固体化合物,之后热分解或用还原剂还原制备得到金属银,所得负载型纳米银粒子为球形粒子。不同于已有研究报道,本专利技术报道了一种通过“浸溃一转化”方法制备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的方法,实现了对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形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及其“浸溃一转化”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片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在载体上负载有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上述载体可以为无机氧化物、碳材料或玻璃,优选采用多孔性金属氧化物,如多孔性α -氧化招。上述的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浸溃一转化”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I)首先通过浸溃法将粒度在l 1000nm (优选IO-IOOOnm)的金属银负载于无机载体上;具体过程为采用含银的前躯体溶液浸溃多孔载体,浸溃时间l(T360min,浙滤除去多余溶液后,进行化学还原或热还原,得到负载型金属银颗粒,银含量可达l_30wt%。如热还原时于空气或惰性气氛中12(T50(TC条件下还原l 360min。化学还原可以在氢气、一氧化碳气氛下进行。所述银的前驱体溶液为任何便于分解或还原为金属银的可溶性的化合物或络合物,可以为a、银的可溶性盐溶液,如硝酸银、碳酸银、草酸银或乙酸银等;也可以是b、草酸银与有机胺进行络合得到的络合溶液;或者是C、硝酸银、氧化银或乙酸银与有机胺络合的络合溶液。上述草酸银可通过不同的银盐如硝酸盐、碳酸盐、乙酸盐等与草酸跟反应得到的草酸银,或者是直接的草酸银。上述所述有机胺可以为甲胺、乙胺、乙二胺、丙二胺或乙醇胺。(2)经过步骤(I)的还原,在载体上形成负载型的金属银粒子之后,金属银粒子近球形,通过“化学溶蚀一再还原”的方法,将负载于载体上的金属银粒子原位转化为片状或多面体状金属银粒子。具体过程依据目标产物形貌不同而不同如果目标产物为片状银纳米颗粒,其步骤为(T6(TC低温、搅拌情况下,向步骤 (I)制备得到的负载银催化剂中先加入柠檬酸根的水溶液,再加入30wt%双氧水溶液,反应 reOmin后,加入硼氢化钠的水溶液,避光反应IiTlSOmin后,浙滤除去溶液,低温干燥所得固体,干燥温度优选(T60°Cmin。产物密闭、低温、避光保存于惰性气氛中。反应温度优选 10 30°C,反应时间优选l(Tl20min。上述反应物柠檬酸根、双氧水、硼氢化钠和体系中所有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步骤(I)载体上金属银的物质的量的(2 12)、(500 1300)、(10 40)和I X IO4 I. O X IO6倍。上述柠檬酸根是由柠檬酸或可溶性柠檬酸盐如柠檬酸钠提供的。上述转化步骤(2)中,如果目标产物为多面体银纳米颗粒,其步骤为先加入一定量的IM氨水和30wt%双氧水溶液,搅拌并反应fl80min后,再依次加入葡萄糖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搅拌并反应f30min,移入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釜中,10(Tl4(rC 下反应2-20h,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浙滤除去溶液后0-60°Cmin低温干燥所得固体。产物密闭保存于惰性气氛中。装釜后优选在11(T130°C反应riOh。上述反应物氨水、双氧水、葡萄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体系中所有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银的物质量的(I 3)、(80 500)、(0· 5 I)、(I 2)和6X IO3 I. 4X IO4倍。经验证,上述两种负载型银催化剂对于乙烯环氧化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I)先制备得到负载型金属银粒子,再直接将负载型金属银粒子原位转化为负载型金属银片或多面体;(2)所得产物可以具有1_20被%甚至更高的银含5量,含有较大比例的片状或多面体状金属银;(3)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大量合成制备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粒子,简单易行。专利技术所述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可以应用于催化烯烃部分氧化反应、表面增强拉曼、表面增强荧光、电催化反应等领域。附图说明图I是浸溃法制备的球形银颗粒对比样(CatA)的SEM图2是实施例I制备所得片状银颗粒的SEM图3是实施例I制备所得片状银颗粒的XRD图4浸溃法制备的球形银颗粒对比样(CatB)的SEM图5是实施例2制备所得片状银颗粒的SEM图6是实施例3制备所得片状银颗粒的SEM图7是实施例4制备所得多面体状银颗粒的SEM图8是实施例5制备所得多面体状银颗粒的SEM图9是负载型片状和多面体状银催化乙烯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称取氧化银4. 2967g于20ml玻璃样品瓶中,将样品瓶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在载体上负载有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明蒋军孙芳孙晚霞张慧段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