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油盘的粉末冶金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214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油盘的粉末冶金制造方法,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混料工序,2)压制工序,3)烧结工序和4)整形工序。其中原料配方为铜粉1.5~2.5%+石墨粉0.8~1.2%+硬脂酸锌0.6~0.8%(润滑剂)+铁粉(余量)。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制成的配油盘的强度好,硬度高,耐磨性好,加工成本低,时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粉末冶金
,尤其涉及汽车液压系统的。
技术介绍
配油盘用于汽车液压系统中,该零件结构外形复杂,请参阅图1,配油盘上设有减震槽1、定位销孔2、低压槽3、高压槽4以及配流槽5等不规则形状的槽。现在配油盘的加工一般需要机加工,加工时间长,成本较高。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配油盘的方法,该方法所生产的配油盘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高、耐磨性好,而且加工时间短、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如下步骤1)混料工序,将配方为铜粉1.5~2.5%+石墨粉0.8~1.2%+硬脂酸锌0.6~0.8%(润滑剂)+铁粉(余量)的原料混合均匀; 2)压制工序,压制使零件原料的密度达到6.9g/cm3以上;3)烧结工序,压坯烧结放于高温网带电炉中,烧结温度设置为预热温度<650℃±20℃,750℃±20℃>,三段烧结温度分别为<1110℃±10℃,1120℃±10℃,1120℃±10℃>;网带推进速度为5米/小时;保护气氛氮气(10~12Nm3/h)和分解氨(1~2Nm3/h);4)整形工序使零件满足客户的使用和装配的尺寸要求。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成的配油盘的强度好,硬度高,耐磨性好,加工时间短,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配油盘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配油盘的粉末冶金方法的材料配方铁粉+铜粉1.5~2.5%+石墨粉0.8~1.2%+硬脂酸锌0.6~0.8%(润滑剂)。采用该材料制成的配油盘的强度好,硬度高,耐磨性好。下表为本专利技术5个具体实施例中各成分的配比为 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混料工序将以上原材料混合均匀,不得有杂质,以免影响产品的性能。2)压制工序压制严格控制零件的密度达到6.9g/cm3以上,并且严格控制零件密度差,否则易造成零件的强度或局部强度偏低。3)烧结工序压坯烧结放于高温网带电炉中,烧结温度设置为预热温度<650℃±20℃,750℃±20℃>,三段烧结温度分别为<1110℃±10℃,1120℃±10℃,1120℃±10℃>,网带推进速度为5米/小时;保护气氛氮气(10~12Nm3/h)和分解氨(1~2Nm3/h);烧结坯不允许产生氧化、过烧、积碳和产生气泡。4)整形工序使零件满足客户的使用和装配的尺寸要求,所严格控制零件尺寸,尤其是装配尺寸和使用尺寸。本专利技术的配油盘经经台架试验后,经上各个实施例中的配油盘的各项性能均能达到要求,且由于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加工时间短且成本低。权利要求1.一种,其包括如下步骤1)混料工序,将配置好的原料混合均匀;2)压制工序,压制使零件原料的密度达到6.9g/cm3以上;3)烧结工序,压坯烧结放于高温网带电炉中,烧结温度设置为预热温度<650℃±20℃,750℃±20℃>,三段烧结温度分别为<1110℃±10℃,1120℃±10℃,1120℃±10℃>;4)整形工序,使零件满足客户的使用和装配的尺寸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烧结工序中网带推进速度为5米/小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烧结工序中保护气氛氮气(10~12Nm3/h)和分解氨(1~2Nm3/h)。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原料配方为铜粉1.5~2.5%+石墨粉0.8~1.2%+硬脂酸锌0.6~0.8%(润滑剂)+铁粉(余量)。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混料工序,2)压制工序,3)烧结工序和4)整形工序。其中原料配方为铜粉1.5~2.5%+石墨粉0.8~1.2%+硬脂酸锌0.6~0.8%(润滑剂)+铁粉(余量)。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成的配油盘的强度好,硬度高,耐磨性好,加工成本低,时间短。文档编号B22F3/16GK1631584SQ20041009358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4日专利技术者张学安, 张志勇, 蒋叶琴 申请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油盘的粉末冶金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混料工序,将配置好的原料混合均匀;2)压制工序,压制使零件原料的密度达到6.9g/cm↑[3]以上;3)烧结工序,压坯烧结放于高温网带电炉中,烧结温度设置为:预热温度 〈650℃±20℃,750℃±20℃〉,三段烧结温度分别为〈1110℃±10℃,1120℃±10℃,1120℃±10℃〉;4)整形工序,使零件满足客户的使用和装配的尺寸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安张志勇蒋叶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