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1840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适用于XFP等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收容腔,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上实现固定整合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定位槽中,所述绝缘块和第一导电端子可以为多个一体式结构,即绝缘块分别固定第一导电端子中的若干个,整排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采用嵌入绝缘块方式组装至绝缘本体上,可以提高整排端子焊接引线共面性,保证很好的电连接到电路板。大大节省了组装时间,同时也能够避免了单根端子与绝缘本体配合干涉多余的金属所引起的端子断面面积的不均匀性,可以提高高频性能。具有前述第一导电端子和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模组失效之后需要更换时,其能够从绝缘本体中退出,降低整个产品组装的报废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XFP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12年I月11日公布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第CN102315533A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其中所述导电端子是以单根的方式组装于绝缘本体上。为了避免导电端子从绝缘本体上脱落,该电连接器器还额外设置了抵压导电端子的填充条。然而,这种单根导电端子的组装效率非常低,另外,单根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配合干涉多余的金属所引起的端子断面面积的不均匀性会影响整个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组装且高频性能较佳的电连接器。为解决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面、顶壁、底壁及贯穿对接面且位于顶壁与底壁之间的收容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由后向前延伸入收容腔内的第一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由前向后延伸入收容腔内的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定位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上实现固定整合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固定于所述定位槽中。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块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下表面的一对锁扣凸起,所述锁扣凸起与定位槽相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扣凸起包括位于前端的倾斜导引面,用以导引所述绝缘块插入所述定位槽中。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扣凸起还包括位于后端且与导引面相对的抵压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暴露于定位槽内的锁扣面,所述抵压面与所述锁扣面相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抵压面与所述锁扣面均为斜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抵压面与所述锁扣面相互平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抵压面为斜面且所述导引面与所述抵压面的倾斜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若干第一端子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设有分别与这些第一端子收容槽连通的若干第一竖直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自第一弹性接触臂垂直弯折的第一竖直部及自第一竖直部水平向后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绝缘块包覆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上,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收容于第一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一竖直部收容于第一竖直槽内,所述第一焊接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后表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若干第二端子收容槽,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自第二弹性接触臂向后延伸的固定部及自第二弹性接触臂水平向前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能够在第二端子收容槽内发生变形,所述第二焊接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共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绝缘块将单根第一导电端子形成第一导电端子模组,相较于单根端子的组装方式,这种端子模组形式的组装方式不但大大节省了组装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了单根端子与绝缘本体配合干涉多余的金属所引起的端子断面面积的不均匀性,可以提高高频性能。第一导电端子模组失效之后需要更换时,其能够从绝缘本体的定位槽中退出,降低整个产品组装的报废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I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I中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主视图。图4是图I中电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模组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第一导电端子模组的立体图。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是图4中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I及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I及固定于绝缘本体I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XFP(10Gigabit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板端连接器,其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以第一导电端子模组的形式安装于绝缘本体I内的呈一排设置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及以直接插入的方式安装于绝缘本体I上的呈一排设置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请参图I至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对接面11、相对于对接面11的后表面12、顶壁13、底壁14、贯穿对接面11且位于顶壁13与底壁14之间的收容腔110、及贯穿后表面12的定位槽120。请参图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设有暴露于定位槽120内的锁扣面122 (参图8所示)。所述锁扣面122为斜面,当然,也可以是个垂直面。所述顶壁13包括与收容腔110连通的若干第一端子收容槽131。所述底壁14包括与收容腔110连通的若干第二端子收容槽141、贯穿对接面11的若干间隔设置的限位槽142及位于限位槽142里面的若干固定槽143。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31及第二端子收容槽141分别在竖直反向上贯穿顶壁13及底壁14。另外,所述绝缘本体I的后表面12设有分别与这些第一端子收容槽131连通的若干第一竖直槽121。所述第一竖直槽121向下贯穿底壁14且与定位槽120连通。所述收容腔110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舌板,对接连接器的舌板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平板状的金属垫,用以与导电端子2接触以实现数据传输。请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模组(一体式结构)包括前述第一导电端子21和以镶埋成型的方式包覆于第一导电端子21上,实现固定整合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绝缘块23,该一体式结构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绝缘块23可以为多个,分别成型在部分第一导电端子21上。当然,第二导电端子22也可以成型一个或者多个绝缘块,形成一个模组(即一体式结构)或者多个模组。相较于单根端子直接插入绝缘本体I的组装方式,这种模组形式的组装方式不但大大节省了组装时间,同时也能够避免了单根端子与绝缘本体配合干涉多余的金属所引起的端子断面面积的不均匀性,可以提高高频性能。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由后向前延伸入收容腔110内的第一弹性接触臂211、自第一弹性接触臂211垂直弯折的第一竖直部·212及自第一竖直部212水平向后延伸的第一焊接部(焊接引线)213。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11收容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31内并可在第一端子收容槽131内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竖直部212收容于第一竖直槽121内。所述第一焊接部213延伸出绝缘本体I的后表面12。所述绝缘块23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部212上。所述绝缘块23包括主体部231及位于主体部231下表面的一对锁扣凸起232。所述锁扣凸起232与定位槽120相配合。每一个锁扣凸起232包括位于前端的倾斜导引面233及位于后端且与导引面233相对的抵压面234。所述抵压面234也是斜面且与导引面233的倾斜方向相反。请参图9所示,所述导引面233用以导引所述绝缘块23插入所述定位槽120中,当锁扣凸起232完全进入定位槽120内时,所述抵压面234与锁扣面122相配合。所述锁扣面122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对接面(11)、顶壁(13)、底壁(14)及贯穿对接面(11)且位于顶壁(13)与底壁(14)之间的收容腔(110),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由后向前延伸入收容腔(110)内的第一弹性接触臂(21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由前向后延伸入收容腔(110)内的第二弹性接触臂(22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定位槽(120)及与对接面(11)相对的后表面(12),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包覆于第一导电端子(21)上实现固定整合第一导电端子的绝缘块(23),所述绝缘块(23)固定于所述定位槽(120)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光新付柯存张倩丽程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意华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