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张力测定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张力传感器(6)为测定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Y)的张力的张力测定装置。张力传感器(6)具备:底座(20);安装在底座(20)上、因纱线(Y)的接触而变形的变形部(30)即负载传感器部(31)和杆部(34);以及以与变形部(30)的变形方向具有交叉关系的方向成为固定方向的方式安装到底座(20)上、根据变形部(30)的变形、将纱线(Y)的张力作为电信号检测的检测部(40)即壳体(41)和电路板(43)。(*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测定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的张力的张力测定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张力测定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从喂纱筒管将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卷绕装置为我们所知。在这样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为了测定由张力付与部付与的纱线的张力,有时搭载张力测定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38722号公报中记载了具备行走的纱线接触的导纱器、支承导纱器的支承体、安装了支承体的弹性板、安装了弹性板的内壳体、收容内壳体的外壳体、以及填充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树脂层的张力传感器。在该张力传感器中,根据弹性板的应变检测纱线的张力。·但是,特开平10-38722号公报记载的张力传感器存在如果某种外力作用于外壳体使外壳体变形,该变形通过树脂层和内壳体传递给弹性板,结果纱线张力的测定精度恶化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以提供一种能够精度良好地测定纱线张力的张力测定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张力测定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为目的。本技术的张力测定装置为测定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的张力的张力测定装置,具备底座;变形部,安装在上述底座上、因上述纱线的接触而变形;以及检测部,以与上述变形部的变形方向具有交叉关系的方向成为固定方向的方式,安装在上述底座上,根据上述变形部的变形,将上述张力作为电信号而检测。该张力测定装置中,检测部以与变形部的变形方向具有垂直交叉关系的方向成为固定方向的方式安装在底座上。由此,检测部对底座的固定力不容易传递给变形部。由此,根据张力测定装置,能够精度良好地测定纱线的张力。并且,变形部安装在与变形部的变形方向具有垂直交叉关系的方向上所形成的底座的第I安装面上;检测部用固定件安装在与第I安装面交叉的底座的第2安装面上;固定件进行的固定方向,跟纱线与变形部接触的方向垂直交叉。根据该结构,即使某种外力作用于检测部而检测部变形,该变形也不容易传递给变形部。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测定纱线的张力。并且,也可以是第2安装面与第I安装面垂直交叉,固定件进行的固定方向为与第2安装面垂直交叉的方向。根据该结构,由于检测部的变形更不容易传递给变形部,因此能够更精度良好地测定纱线的张力。并且,底座也可以具有第I壁部,设置有第I安装面,以及第2壁部,设置有第2安装面,与第I壁部具有交叉关系。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检测部的变形更不容易传递给变形部。并且,第2壁部也可以与第I壁部垂直交叉。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检测部的变形更不容易传递给变形部。并且,变形部也可以具有负载传感器部,具有安装在第I安装面上的一端部;以及杆部,具有 支承纱线的一端部和与负载传感器部的另一端部连接的另一端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负载传感器部的应变容易并且确实地将纱线的张力作为电信号检测。并且,检测部也可以具有壳体,安装在第2安装面上;以及信号处理部,收容于壳体,处理电信号。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由壳体或电路板的变形传递给变形部引起的纱线张力的测定精度的恶化。并且,还可以具备安装在与第I安装面具有交叉关系的底座的第3安装面上、将纱线引导到纱线通道的导板;还可以具备安装在与第I安装面具有交叉关系的底座的第4安装面上、覆盖变形部的盖。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由导板或盖的变形传递给变形部引起的纱线张力的测定精度的恶化。本技术的纱线卷绕装置具备上述本技术的张力测定装置以及卷绕纱线的卷绕部。根据该纱线卷绕装置,由于具备能够像上述那样精度良好地测定纱线的张力的张力测定装置,因此能够实现以规定张力的纱线的卷绕。并且,在张力测定装置中还可以具备基座,在变形部安装在底座的第I安装面上、检测部安装在与第I安装面具有交叉关系的底座的第2安装面上的情况下,该基座安装在与第I安装面具有交叉关系的底座的第5安装面上,支承张力测定装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由基座的变形传递给变形部引起的纱线张力的测定精度的恶化。并且,也可以还具备沿纱线通道配置在张力测定装置的上游侧、对纱线付与规定张力的张力付与部。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根据精度良好地测定的张力反馈控制张力付与部,因此能够更确实地实现以规定张力的纱线的卷绕。根据本技术,能够精度良好地测定纱线的张力。附图说明图I为作为本技术一个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装置的卷绕单元的主视图;图2为作为本技术一个实施形态的张力测定装置的张力传感器的纵剖视图;图3为沿图2的III - III线的张力传感器的剖视图;图4为图2的张力传感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形态。另外,在各图中给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I所示,卷绕单元(纱线卷绕装置)I为从喂纱筒管B将纱线Y卷绕到卷装P上的装置。喂纱筒管B在上一道工序的细纱机形成,例如在放置到托盘上的状态下从细纱机搬送。另外,通过并列设置多个卷绕单元I从而构成自动络纱机。在卷绕单元I中沿纱线Y的行走路径(即纱线通道)从上游侧(这里为下侧)开始依次设置有筒管支持部2、纱线退绕辅助装置3、预清纱器4、栅栏式张力器(张力付与部)5、张力传感器(张力测定装置)6、下纱捕捉装置7、捻接器8、切断器9、清纱器11、上纱捕捉装置12和卷绕部13。这些各结构安装在机台14上。并且,在卷绕单元I中设置有控制卷绕单元I的各结构的控制部15以及显示卷绕单元I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器(显示部)16。控制部15在与控制整个自动络纱机的控制装置之间收发有关络纱动作的种种信息。筒管支承部2以使喂纱筒管B直立的状态支承喂纱筒管B。纱线退绕辅助装置3用配置在喂纱筒管B上方的筒状部件控制从喂纱筒管B上退绕下来的纱线Y的气圈。栅栏式张力器5通过用由梳齿状的固定栅栏和可动栅栏构成的一对栅栏将纱线Y保持成锯齿形从而付与行走的纱线Y规定的张力。张力传感器6为测定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Y的张力的装置。控制部15根据用张力传感器6测定到的纱线Y的张力,给行走的纱线Y付与规定张力地反馈控制栅栏式张力器5。预清纱器4用夹着纱线通道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一对限制部件预先限制比规定值大的纱疵的通过。清纱器11在纱线Y的卷绕中检测大肚纱等纱疵。切断器9在用预清纱器4限制纱疵通过时或者用清纱器11检测到纱疵时,将纱线切断。捻接器8在用切断器9切断纱线Y时或者纱线Y断纱时将喂纱筒管B侧的纱端与卷装P侧的纱端拼接在一起。下纱捕捉装置7能够以轴线α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地构成,在其转动端设置有吸引口 7a。吸引口 7a在捻接器8的上部与预清纱器4的下部之间转动。上纱捕捉装置12能够以轴线β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地构成,在其转动端设置有吸引口 12a。吸引口 12a在捻接器8的下部与卷绕部13之间转动。由此,下纱捕捉装置7向下方向转动用吸引口 7a吸引喂纱筒管B侧的纱端,然后向上方向转动,将喂纱筒管B侧的纱端交给捻接器8。另一方面,上纱捕捉装置12向上方向转动用吸引口 12a吸引卷装P侧的纱端,然后向下方向转动将卷装P侧的纱端交给捻接器8。卷绕部13将从喂纱筒管B退绕下来的纱线Y卷绕到卷装P上形成满卷卷装P。卷绕部13具有形成了滚筒槽17a的卷绕鼓17、以及能够旋转地支承卷装P的摇架18。摇架18使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接触压与卷绕鼓17的表面接触。卷绕部13通过用电动机旋转驱动卷绕鼓17并使卷装P从动旋转,从而使纱线Y以规定的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张力测定装置,测定沿纱线通道行走的纱线的张力,其特征在于,具备:底座;变形部,安装在上述底座上、因上述纱线的接触而变形;以及检测部,以与上述变形部的变形方向具有交叉关系的方向成为固定方向的方式,安装在上述底座上,根据上述变形部的变形,将上述张力作为电信号而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久胜,村山贤一,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