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俊德专利>正文

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693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包括底架,底架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搅拌料筒的前部底面装有出料斗,搅拌料筒的后部顶面设有沙石进料口和水泥进料口,搅拌料筒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两搅拌轴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两搅拌轴上的搅拌螺旋叶片对应设置,搅拌料筒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以及搅拌螺旋叶片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搅拌料筒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喷水管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搅拌效果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方便在巷道移动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湿式混凝土喷射机组包括喷射机构、搅拌机构和上料机构三大部分组成,搅拌机构主要作用将水泥、沙、石子、水以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提升料斗倒入搅拌桶中,经加水搅拌均匀,倒入S管搅拌料筒,通过上料结构将浆料送至喷射机构,最后由喷射机构的混凝土输送管送入施工地点,往复循环的操作完成巷道喷浆工作。现有的搅拌机构只有搅拌功能,没有上料功能,并且搅拌效果不理想,混凝土的干湿不均现象严重。上述多台设备同时使用实现巷道喷浆工作,因而不能灵活适应煤矿井下巷道内空间狭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料搅拌效果好且可灵活适用矿井工作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具有如下结构特点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其包括底架,底架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搅拌料筒的前部底面装有出料斗,搅拌料筒的后部顶面设有沙石进料口和水泥进料口,搅拌料筒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两搅拌轴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两搅拌轴上的搅拌螺旋叶片对应设置,搅拌料筒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以及搅拌螺旋叶片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搅拌料筒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喷水管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搅拌螺旋叶片包括多个螺旋排布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的底部固装有与搅拌轴连接的连接座。每一搅拌叶片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防倒流侧翼片,前部和后部的两防倒流侧翼片对向外伸,前一搅拌叶片后部的防倒流翼片与后一搅拌叶片前部的防倒流翼片的伸向相反。搅拌螺旋叶片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且其焊接在搅拌轴上。搅拌螺旋叶片采用单螺旋叶片或双螺旋叶片且与搅拌轴一体铸造成型。两搅拌轴的端部分别装有同规格且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其中一根搅拌轴与安装在底架上的动力机连接。搅拌料筒内腔自后向前分为进料区、干料搅拌区、喷水搅拌区和混合搅拌区,喷水管设置在喷水搅拌区的上方,进料口设置在进料区的上方,进料区内设有连接在搅拌料筒内底面上且纵向设置的间隔板,对应水泥料仓的进料区内的进料螺旋叶片设置有缺口,对应该缺口处的搅拌料筒内滑动连接有下伸的调节板,搅拌料筒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整螺栓,调节板上固装有与调整螺栓螺接的螺母。CN 202716377 U书明说2/4页搅拌料筒的后部铰接在底架上,底架的前部装有顶靠在搅拌料筒底部上且可伸缩的顶杆。所述顶杆包括下端铰装在底架上的下铰座以及上端与搅拌料筒铰接的上铰座,下铰座上连接有下推杆,上铰座上转动连接有向侧部伸出的手柄轴和下伸的螺杆,手柄轴和 螺杆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下推杆的顶部与螺杆螺接。下推杆的底部固接有转动座,转动座与下铰座转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双轴转动,通过沙石料仓和水泥料仓向搅拌料筒中投入合适比例的沙石和水泥,进料螺旋叶片能将投入的沙石和水泥向前向上输送,搅拌螺旋叶片会对所进入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并且对浆料进行强制式搅拌,这样大为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特别在砂浆塌落度较大时也能将砂浆往上提升。本技术不仅具有强制搅拌功能,还具有上料输送功能,倾斜设置的搅拌料筒大大降低了上料高度,大大的降低了工人上料的劳动强度。因而本技术具有搅拌效果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结构紧凑和方便在巷道移动的优点。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去掉搅拌料筒上盖后B向的示意图;图3为沿图I中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搅拌料筒中前部的剖面图;图5为顶杆的结构不意图;图6为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5中D-D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的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为方便描述,以进料部位为该装置的后部,其包括底架1,底架I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4,搅拌料筒4的后部铰接在底架I上,底架I的前部装有顶靠在搅拌料筒4底部上且可伸缩的顶杆15。顶杆15可以为液压油缸,也可以采用机械方式,本技术采用了下述结构如图5、图6和图7中所示,顶杆15包括下端铰装在底架I上的下铰座151以及上端与搅拌料筒4铰接的上铰座152,上铰座152上装有铰轴,搅拌料筒4前部的下表面上焊接有套在铰轴上的套筒,下铰座151上连接有下推杆153,为消除搅拌料筒4摆动的影响,下推杆153的底部固接有转动座157,转动座157与下铰座151转动连接,即下铰座15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动座157上,上铰座152上转动连接有向侧部伸出的手柄轴154和下伸的螺杆155,手柄轴154和螺杆155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56,手柄轴154的外伸端装有转动手柄,下推杆153的顶部与螺杆155螺接,即下推杆153由下伸部与下铰座151连接的外滑套和装在外滑套顶部内的螺母组成,外滑套的顶部与螺母顶部键连接,螺母与螺杆155螺接,为保证其升降的稳定性,在上铰座152上还装有外套筒,外套筒套在外滑套外侧,外滑套沿外套筒内壁竖向滑动。4如图I和图2所示,搅拌料筒4内腔自后向前分为进料区41、干料搅拌区42、喷水搅拌区43和混合搅拌区44,搅拌料筒4的后部设有分别对应沙石料仓设置的沙石进料口5和对应水泥料仓设置的水泥进料口 6,两进料口设置在进料区41的上方,搅拌料筒4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2,两搅拌轴2在同一基准面上平行设置,两搅拌轴2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2可分别由电动机驱动,控制两电动机使之符合使用要求,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方式,两搅拌轴2的端部分别装有同规格且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11,其中一根搅拌轴2与安装在底架I上的动力机连接,即该搅拌轴2与动力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皮带轮或链条链轮连接。两搅拌轴2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9、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8,进料螺旋叶片9位于进料区41内,自干料搅拌区42至混合搅拌区44内的搅拌轴2段上均装有搅拌螺旋叶片8,搅拌料筒4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9以及搅拌螺旋叶片8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即搅拌料筒4内腔的底面为弧形面,从而保证所有的物料进行搅拌,并且对浆料进行强制式搅拌,这样大为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特别在砂浆的塌落度较大时也能将砂浆往上提升。搅拌料筒4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12,喷水管12的中部前部凸出,即喷水管12由中部前凸的平直段和两侧的平直段组成,其俯视状态呈几字状,喷水管12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喷水管12设置在喷水搅拌区43的上方,设置前部凸段的好处在于当砂浆向前运送时,继续添水,防止干湿不均。如图I和图3所示,进料区41内设有连接在搅拌料筒4内底面上且纵向设置的间隔板45,间隔板45使水泥以及沙石分开进入搅拌料筒4,对应水泥料仓6的进料区41内的进料螺旋叶片9设置有缺口,对应该缺口处的搅拌料筒4内滑动连接有下伸的调节板46,搅拌料筒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整螺栓47,调节板46上固装有与调整螺栓47螺接的螺母,通过驱动调整螺栓47使调节板46上下滑动,从而调整进入的水泥量,进而调整混凝土的型号。如图I、图2和图4所示,两搅拌轴2上的搅拌螺旋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是:底架(1)上装有自后部向前倾斜向上设置的搅拌料筒(4),搅拌料筒(4)的前部底面装有出料斗(7),搅拌料筒(4)的后部顶面设有沙石进料口(5)和水泥进料口(6),搅拌料筒(4)内转动连接有两条纵向平行设置的搅拌轴(2),两搅拌轴(2)由动力装置驱动且同步、同转速、转向相反转动,两搅拌轴(2)的后部分别装有进料螺旋叶片(9)、中部以及前部分别装有搅拌螺旋叶片(8),两搅拌轴(2)上的搅拌螺旋叶片(8)对应设置,搅拌料筒(4)的内底面与进料螺旋叶片(9)以及搅拌螺旋叶片(8)转动时形成的轮廓线相适应,搅拌料筒(4)内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装有喷水管(12),喷水管(12)上设有多个横向排布的喷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德祥崔希海李冠坚
申请(专利权)人:谢俊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