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削内球面的工具。
技术介绍
在普通车床上车削内球面都是借助中、大拖板的赶刀法来完成,不仅操作困难,而且车削内球面的粗糙度差,形位公差难控制,加工尺寸不稳定。若使用专用旋风车削工具车削内球面,虽然能保证加工质量,但旋风工具制造复杂,成本较高,而且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车削内球面过程中借助中、大拖板时造成内球面的粗糙度差、操作复杂、形位公差难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车削成本低的车削内球面的工具。本技术所述的车削内球面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在中拖板上的刀架,所述的转盘通过转盘座固定在尾座上,所述的转盘上固定车刀,所述的转盘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的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刀架上,使得转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刀架形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的第一连杆上排列设置多个铰接孔。使用时,车刀固定在转盘上,利用尾座驱动固定在尾座上转盘座、转盘及车刀实现车刀车削内球面时的纵向进给,而刀架在中拖板驱动下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带动转盘实现车刀横向进给;车刀水平方向圆周运动跟工件垂直方向旋转运动组合完成工件内球面的车削加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提高车削内球面的粗糙度,加工尺寸稳定性好,形位公差好控制,尤其适宜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参照附图本技术所述的车削内球面的工具,包括转盘I、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固定在中拖板上的刀架4,所述的转盘I通过转盘座11固定在尾座5上,所述的转盘I上固定车刀12,所述的转盘I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杆2与所述的第二 ...
【技术保护点】
车削内球面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在中拖板上的刀架,所述的转盘通过转盘座固定在尾座上,所述的转盘上固定车刀,所述的转盘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的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刀架上,使得转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刀架形成曲柄滑块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雪贵,张新改,赵巧良,金关华,朱水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