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循环鞋材1,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它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将硅胶凸出小颗粒3设置在鞋材基质层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说的鞋材基质层即鞋里皮材料指超纤、皮革、棉纺纤维等材料)的表面,通过工艺介质层4使其与鞋材基质层2结合,而后用于鞋里皮、鞋底垫等材料的制作,使做出的鞋子内腔在与脚部接触行走过程中,留有足够的空隙与外界空气循环对流,使鞋子达到自动循环呼吸、透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鞋用的材料,特别是一种做在鞋里使鞋子具有透气、呼吸功能的鞋用材料。
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中,呼吸循环功能鞋基本上采用特制的鞋底垫、鞋中底、鞋底、气囊等组合而成。由于气囊等材料需要特制的鞋底予以放置,制作工序繁多,且对鞋子的外观有较大的影响。能否通过鞋里皮(又称鞋内里等)材料,就能做出呼吸循环鞋呢?鞋类研发人员习惯认为,人们在穿着鞋子过程中,鞋里皮材料的表面若有凸出物件存在的话,一造成穿着舒适度受影响;二消费者感官不适应;三鞋的制作工艺对鞋里皮的厚度有一定要求,过厚则造成鞋子的外型雍容难看等多方原因,以至功能鞋类研究人员针对功能鞋的研发,只关注在鞋子里皮以外的地方寻找解决方案。正因为如此,所以迄今为止,在国际鞋类领域尚无这样的鞋材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发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做在鞋里使鞋子具有透气、呼吸功能的鞋用材料的技术方案,以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微循环鞋材,其特征是将硅胶凸出小粒子设置在鞋里皮材料(本技术的鞋里皮材料又称之为鞋材基质层,主要指跟含有硅胶成份的材料能粘接牢固的鞋材。如超纤、皮革、棉纺纤维等材料)的表面,通过工艺介质使其与鞋里皮材料结合,而后用于鞋里皮、鞋底垫等材料的制作。本技术采用硅胶,主要是因为在试用过程中发现,唯有硅胶凸出小颗粒跟人体肌肤接触时较为亲和柔软,且耐磨损不易掉落;该小颗粒的结构设置,既给鞋子内腔留有足够的空气循环间隙,更兼具止滑按摩功效。鉴于鞋里皮的厚度对制成的鞋子形状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对该硅胶凸出小颗粒的高度一般控制在O. 3mm Imm左右,鉴于工艺设备等原因,准确高度当然无法完全均匀控制。针对某些允许鞋里皮厚度大于1_以上的鞋子,适当增加硅胶凸出小颗粒的高度也未免不可。本技术所述的工艺介质,主要是指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硅胶凸出小颗粒与鞋材基质层结合。本技术所述的硅胶特指含有硅胶成份的油墨或胶液。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作的微循环鞋材,由于在鞋材的表面设置了娃胶凸出小颗粒,以该鞋材作为鞋的里皮材料,所做出的鞋子内腔在与脚部接触行走过程中,留有足够的空隙与外界空气循环对流,使鞋子达到自动循环呼吸、透气。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I中I.微循环鞋材;2.鞋材基质层;3、硅胶凸出小颗粒;4、工艺介质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用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参考附图I :微循环鞋材1,是由微循环鞋材基质层2和工艺介质层4、硅胶凸出小颗粒3组成。鞋材基质层2可以选用天然皮革、超纤、人造革、棉纺纤维、合成纤维及化学合成材料,本实施例采用超纤。把硅胶凸出小颗粒3通过工艺介质层4使其与鞋材基质层2结合,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工艺介质层4,主要 是采用丝网印刷的工艺,使硅胶凸出小颗粒3与鞋材基质层2结合在一起。则整个方案实施完毕。权利要求1.微循环鞋材(1),其特征在于把硅胶凸出小粒子设置在鞋材基质层(2)的表面,通过工艺介质层(4)使其与鞋材基质层(2)结合而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循环鞋材1,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它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将硅胶凸出小颗粒3设置在鞋材基质层2(本技术所说的鞋材基质层即鞋里皮材料指超纤、皮革、棉纺纤维等材料)的表面,通过工艺介质层4使其与鞋材基质层2结合,而后用于鞋里皮、鞋底垫等材料的制作,使做出的鞋子内腔在与脚部接触行走过程中,留有足够的空隙与外界空气循环对流,使鞋子达到自动循环呼吸、透气。文档编号B32B25/04GK202714286SQ20122039351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金建平 申请人:金建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循环鞋材(1),其特征在于把硅胶凸出小粒子设置在鞋材基质层(2)的表面,通过工艺介质层(4)使其与鞋材基质层(2)结合而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金建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