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兴怀专利>正文

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及监测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7462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及监测系统和方法,属于微循环休克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及监测系统和方法,能够在不同时间段快速对同一监测区域相同血管重复定位监测并采集血管影像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所述定量分析参数为高速血流强度比值R、高速血流相似度S、高速血流强度持续时间T、被测对象的高速血流强度变化异常差值D,得到相关监测数据,便于研究,为下一步快速指示感染性休克的早中期指征奠定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循环休克监测系统,属于医疗监测

技术介绍
舌下粘膜微循环的监测是近20年重症医学界研究中兴起的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主要研究脓毒症的舌下粘膜微循环变化。相对于手指甲壁微循环来说,舌下微循环的血管状态和表达的信息要丰富的多,可以观察到直径从200um—4um左右范围的毛细血管动静脉和单细胞毛细血管,同时可供观察的范围也很大,不像甲壁微循环只能看手指局限的位置。再者舌下粘膜微循环处于心脑之间,而甲壁微循环处于人体末梢,舌下粘膜微循环能更好的反映人体内部的微循环状况。经检索,发现美国专利US8,452,384B2公开了一种旁流暗视野图像的系统和方法。(systemsandmethodsforsidesstreamdarkfieldimaging),这种手持式的仪器在舌下粘膜进行微循环观察的时候,采用定倍镜头(4.5X或5X),仪器实际能看到的范围仅仅大约一平方毫米(文献5:第5页:TheopticalfieldofviewofSDFimagingwith5×objectivesisapproximately0.94mm×0.75mm),而人的舌下黏膜面积在100-200平方毫米左右,是仪器视野的100—200倍,同时毛细血管微循环的分布和流态在舌下黏膜不同的区域又是极不相同的,即使是正常人,所观察到的不同位置的毛细血管密度、流态都有很大的差别。而监测舌下粘膜微循环的变化主要就是检测不同时间段微循环密度和流<br>态的变化后对比分析。由于仪器的局限性,目前在手持这种定倍镜头仪器观察的时候,在临床上不能迅速的做到前后同一区域、同一血管的对比观察,只能进行随机区域的观察。(注意:这里要求迅速的找到原血管,是因为考虑到病人的耐受度,不可能在病人口腔里观察很长时间。目前的仪器即使在健康人舌下可以找到同样的血管,也需要健康人的良好的配合和足够的寻找时间,对临床病人是无法普遍做到的)。然后在不同区域取样分别分析再统计平均来大致实现不同时间段数据对比,这样的分析第一是结果不是很准确,第二是耗费很多时间,不能够适应临床快速、准确、监测的要求,更不能达到一般医用监测仪器要求具备能够快速、连续、准确、监测的功能,文献1,2,3,4,5,8反映了这种仪器的不足和重症医学界普遍希望舌下微循环的监测和分析要快速而准确的要求,这是本
长期渴望解决的技术问题。要克服取平均值对比的不准确性和费时性,最为理想和准确的办法就是在同一区域不同时间段能够短时间迅速的做到重复采样,观察对比前后时间段同样的微循环图像,但是由于上述仪器的原因,重症医学界普遍认为要想在不同时间段快速的重复发现和观察同一根血管是不可能的(考虑到病人的耐受度,不可能在病人口腔里观察很长时间),这是一种长期的技术偏见。因此,国内外20多年来还是采用多点采集平均计算的方法(如文献1-5、文献8)。而目前国外主要的改进是在软件上力求做到快速分析,这样的软件改进还是计算统计平均值,仍然不能做到快速而准确的双重目标。这种仪器也不能实现专利技术人提出的舌下微循环微循环高速血流强度比值、相似度和高速血流强度持续时间及其强度变化异常差值等四项指标的获取和监测。同时,在舌下微循环的监测指标方面,文献5披露的国际圆桌会议对舌下微循环的几项指标:在舌下粘膜取三个部位检测:总血管密度(TVD),流动血管密度(PVD),流动血管比例(PPV),血流指数(MFI),取平均值,在第二次监测中,重复上述步骤,对比2个平均值,最后得到临床结论.这4项指标是在血管直径小于20um—25um的状态下取得。这几项指标没有能够指出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处于什么阶段,特别是没有临床迫切需要知道的早中期特异性预警指标。目前舌下微循环监测的仪器由于上述的原因,只能在科研中使用,一直没有能在临床上普遍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了克服上述仪器的缺点,必须有一种仪器同时具备二种功能:第一要在不同时间段能够观察舌下粘膜微循环同一根血管和同一区域血管的快速可重复定位功能。这样才能实现前后微循环的快速、连续、准确的对比监测及其分析。第二需要一套有效的监测感染性休克舌下微循环早期特异性指标及其获取方法,并与仪器结合使用,才能在临床真正得到普遍应用。上述引用的文献出处为:文献1:“微循环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古妮娜等,《医学综述》2015年3月第21卷第5期第873--875页;文献2:“微循环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进展”曾学英等,《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年5月第13卷第3期第319—322页;文献3:“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微循环变化的观察”严墨磊等,中华医学杂志2013年7月2号第93卷第25期;文献4:“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舌下微循环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定的临床意义”,赵梦雅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年3月第24卷第3期,第158-161页;文献5:《Howtoevaluatethemicrocirculation:reportofaroundtableConference》(如何评估微循环:一个圆桌会议的报告)作者:DanielDeBacker等,10Sep2007Published:10Sep2007,CriticalCare,2007,11:R101(doi:10.1186/cc6118);文献6:“拯救脓毒症行动: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2”《Criticalcaremedicine》2013年2月第41卷第2期R.PhillipDellinger等;文献7:“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年6月第27卷第6期第401--426页;文献8:“手持式正交偏振光谱和侧流暗视野成像技术在脓毒症微循环监测中的应用进展”唐雪等,《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第14卷第18期第2110-2112页;文献9《Quantitativeassessmentofthemicrocirculationinhealthyvolunteersandinpatientswithsepticshock》“健康志愿者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的定量评估”VaninaS.等,CritCareMed2012Vol.40,No.5第40卷第5期第1443—1448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及监测系统和方法,能够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监测区域相同血管快速重复定位监测并采集血管影像数据,并以此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主机本体(15),主机本体(15)的前端装有探管装置(1),所述主机本体(15)内装有显微镜连续变倍机构(4),显微镜连续变倍机构(4)的两端分别装有前置镜片(4‑4)和后置镜片(4‑2),所述后置镜片(4‑2)后面直接连接摄像机(7),所述前置镜片(4‑4)和后置镜片(4‑2)之间至少有一个能沿变倍机构驱动导向装置(4‑1)方向往复运动的变倍镜片(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主机本体(15),主
机本体(15)的前端装有探管装置(1),所述主机本体(15)内装有显微镜连续变倍机构(4),
显微镜连续变倍机构(4)的两端分别装有前置镜片(4-4)和后置镜片(4-2),所述后置镜片
(4-2)后面直接连接摄像机(7),所述前置镜片(4-4)和后置镜片(4-2)之间至少有一个能沿
变倍机构驱动导向装置(4-1)方向往复运动的变倍镜片(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探管
装置(1)后部或显微镜连续变倍机构的前置镜片(4-4)上或摄像机(7)上装有调焦筒(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微
镜连续变倍机构(4)与摄像机(7)之间装有方向调节机构(5)和/或齐焦机构(8)和/或十字
校准机构(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
体(15)前端有探管套(9),所述探管装置(1)以能相对主机本体(15)作轴向运动方向(16)活
动安装在所述探管套(9)上,探管套(9)与探管装置(1)之间装有调节定位装置(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
体上(15)增加一个便于握持和掌握观察角度的手柄(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可重复定位微循环休克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探管装
置(1)上有一次性无菌保护套(14)。
7.一种微循环休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同一监测区域相同血管重复定位并采集血管影像数据;
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采集的血管影像数据进行筛选和稳定化处理;
对比模块:用于比较稳定化处理后的血管影像的测量数据和基准数据,判断和分析血
管流速变化和/或血管分布密度变化;
存储模块:用于将血管影像的测量数据和基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循环休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预处理模块中,包括:血流测速模块,用于产生实时血管流速数据;
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数据包括被测对象的血管影像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正常人最
快微循环血流速度的平均值数据、正常人血流速度变化差值数据,以及上述数据的稳定化
后数据;
所述对比模块中,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定量分析参数;
一、高速血流强度比值
定义:在视野内感染性休克病人舌下微循环最快血流平均速度与健康人舌下微循环平
均最快速度的比值;
即高速血流强度比值R=P/N*100%
P=视野内感染性休克病人舌下微循环最快血流平均速度
N=健康人舌下微循环最快血流平均速度
该参数主要衡量高速血流的强度;
二、高速血流相似度
定义:在视野下感染性休克病人舌下微循环全部高速血流血管总长度占全部毛细血管
长度的比值;
高速血流相似度S=HL/TL*100%
HL=视野下高速血流血管总长度
TL=同视野下全部血管总长度
该参数主要衡量高速血流是否启动的比较完全;
三、高速血流强度持续时间
定义:首次发现在感染性休克病人舌下微循环高速血流时间与高速血流开始减速时间
的时间间隔;
高速血流强度持续时间T=T2-T1
T=高速血流强度持续时间;T1=首次发现高速血流时间,也可以根据病人其他表现进
行追溯判断
T2=高速血流开始减速时间
该参数主要跟踪和追述高速血流的可能发生历史时间,判断可能的感染性休克的迫近
时间;
四、高速血流强度变化异常差值
定义:感染性休克病人舌下微循环高速血流速度前后的加速度变化,即感染性休克病
人舌下微循环高速血流速度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异常增速或减速。
9.高速血流强度变化异常差值D=D1-D2
D=感染性休克病人高速血流强度变化异常差值
D1=感染性休克病人最快血流速度变化差值
D2=正常人的最快血流速度变化差值
感染性休克病人最快血流速度变化差值D1=P2-P1;
P2=感染性休克病人后次测量的最快血流平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兴怀冯慧张晓萍
申请(专利权)人:冯兴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