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162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作为课题,提供发光面积小且光的取出效率高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发光元件(11)以及板状部件(14)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的表面上,以保持表面张力的量滴下未硬化树脂(13’),在保持未硬化树脂(13’)的表面张力的同时,隔着未硬化树脂(13’)将发光元件(11)与板状部件(14)重叠,由此形成具有倾斜的侧面(130)的未硬化树脂层(13’),之后,使树脂层(13)硬化。板状部件由碱金属氧化物含有量为0.2%重量百分比以下的材料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波长变换层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进行变换的。
技术介绍
公知有这样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利用荧光体将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一部分变换为不同波长的光,并与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进行混合而射出。作为这样地采用荧光体含有层的发光元件的结构,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那样,公知有将发光元件配置在杯状物内并利用含有荧光体的树脂对杯状物内进行填充的构造、以及利用含有荧光体的树脂层仅将杯状物的开口部覆盖的构造。另外,还公开了利用含有荧光体的树脂层来覆盖发光元件周围的构造。 在利用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系统对来自发光装置(光源)的出射光进行控制的光学装置中,为了在小型的光学系统中有效地利用光,希望采用发光面积小的发光装置(光源)。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发光元件的上表面上搭载波长变换层并用反射部件来覆盖发光元件以及波长变换层的侧面的构造。通过用反射部件覆盖发光元件以及波长变换层的侧面,能够在侧面对朝着发光元件以及波长变换层的侧面方向放射的光进行反射并从上表面射出,所以能够提高正面方向的亮度。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3198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18274号公报如专利文献I那样,将发光元件配置在杯状物或凹部等的腔内并将腔的倾斜的内壁面作为反射面来反射发光元件的出射光的构造能够提高来自上方的光的外部效率,但是,发光面成为腔的开口部。开口的大小是由腔的内壁面的倾斜度决定的,而能够将杯状物或凹部等的腔加工成期望的内壁面形状的大小存在极限,开口(发光面)的大小必然明显大于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并且,光在含有荧光体的树脂层或密封材料内穿过,从发光元件到达腔的内壁面,所以存在光发生衰减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在发光元件以及波长变换层的侧面以垂直壁的方式配置反射部件的结构中,利用反射部件来反射从元件或波长变换层的侧面射出的光,由此减小了发光面,提高了正面亮度。但是,在发光元件的侧面由反射部件反射后的光返回到发光元件的内部。因为发光元件的吸收波段包含反射光的波长,所以从侧面射出的横向传播光的反射或吸收的比例变大,存在整体光束量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光面积小且光的取出效率高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这样的发光装置。即,发光装置具有基板;安装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配置在发光元件上的树脂层,其以透过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树脂为基材;以及搭载在树脂层上的板状部件。板状部件的下表面大于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树脂层形成了将发光元件的侧面下端与板状部件的侧面连接起来的倾斜面。板状部件由碱金属氧化物含有量为O. 2%重量百分比以下的材料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从发光元件侧面射出的光以不返回发光元件内部的方式由反射材料层的倾斜面进行反射,所以光的取出效率提高。并且,发光面是板状部件的上表面,所以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防止来自树脂层的渗油,所以能够抑制光学特性的劣化。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方式I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实施方式I的发光装置的反射材料层15的倾斜面130的各个截面图,(a)是该倾斜面130为直线状的情况,(b)是该倾斜面130为朝向外侧凸的曲面的情况,(c)是该倾斜面130为朝向内侧凸的曲面的情况。 图3(a) (e)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发光装置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4(a)以及(b)是示出在图3(b)的工序中透明材料13’的涂布位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5(a) (C)是示出在图3(b)的工序中使发光元件11的方向朝向下时的透明材料13’的涂布位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6(a) (C)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搭载有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的各种形状的截面图。图7(a)以及(b)是示出比较例的搭载有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的形状的截面图,(a)是填充类型,(b)是圆柱类型。图8是示出图6(b)的实施方式与图7(a)及(b)的比较例的发光装置的上表面亮度分布的曲线图(其中,发光元件的数量为4个)。图9(a)是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b)和(C)是示意性示出从上表面观察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时的间隔物13b的配置的说明图。图10(a) (C)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11 (a) (C)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的树脂层13的构造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2是实施方式4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图13(a) (C)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搭载有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的各种形状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0···子安装基板,11···发光兀件,12···凸块,13···树脂层,14···板状部件,15…反射材料层,16…外框,81···凸形状,130…倾斜面。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方式,提供以下这样的发光装置。即,发光装置具有基板;安装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配置在发光元件上的树脂层,其以透过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树脂为基材;以及搭载在树脂层上的板状部件。板状部件的下表面大于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树脂层形成了将发光元件的侧面下端与板状部件的侧面连接起来的倾斜面。板状部件由碱金属氧化物含有量为O. 2%重量百分比以下的材料构成。在上述第I方式的发光装置中,作为构成板状部件的、碱金属氧化物含有量为O. 2%重量百分比以下的材料,例如可采用无碱玻璃或以SiO2以及Al2O3中的至少一方为主成分的纯度99. 9%以上的材料。在上述第I方式的发光装置中,树脂层可含有粒子。在此情况下,粒子优选由碱金属氧化物含有量为O. 2%重量百分比以下的材料构成。另外,上述树脂层可含有荧光体粒子。在第I方式的发光装置中,上述板状部件可含有荧光体。另外,第I方式的发光装置还可以具有反射材料层,该反射材料层被配置成与树 脂层以及板状部件的侧面紧密贴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提供以下这样的发光装置。即,发光装置具有基板;安装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配置在发光元件上的树脂层,其以透过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树脂为基材;以及搭载在树脂层上的板状部件。树脂层包含荧光体粒子和粒径比荧光体粒子大的间隔物粒子,所述间隔物粒子被夹在发光元件与板状部件之间,决定树脂层的厚度。间隔物粒子由碱金属氧化物含有量为O. 2%重量百分比以下的材料构成。在上述第2方式的发光装置中,作为构成板状部件的、碱金属氧化物含有量为O. 2%重量百分比以下的材料,例如可采用无碱玻璃或以SiO2以及Al2O3中的至少一方为主成分的纯度99. 9%以上的材料。在上述第2方式的发光装置中,树脂层可含有荧光体粒子。另外,板状部件可含有荧光体。上述第2方式的发光装置还可以具有反射材料层,该反射材料层被配置为与树脂层以及板状部件的侧面紧密粘合。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提供以下这样的发光装置。即,发光装置具有基板;并列安装在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配置在发光元件上的树脂层,其以透过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树脂为基材;以及搭载在树脂层上的板状部件。板状部件的下表面大于多个发光元件的上表面的合计。树脂层形成了将多个发光元件的外周侧侧面下端与板状部件的侧面连接起来的倾斜面。板状部件由碱金属氧化物含有量为O. 2%重量百分比以下的材料构成。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式,提供以下这样的发光装置。即,发光装置具有基板;并列安装在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配置在发光元件上的树脂层,其以透过发光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具备:基板;安装在该基板上的发光元件;配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上的树脂层,其以透过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树脂为基材;以及搭载在所述树脂层上的板状部件,所述板状部件的下表面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所述树脂层形成将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下端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侧面连接起来的倾斜面,所述板状部件由碱金属氧化物含有量为0.2%重量百分比以下的材料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功三郎世古利裕上野一彦铃木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