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使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040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液晶层的显示面板和采用该液晶层的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和液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以将电力施加到液晶层;第一线栅偏振片和第二线栅偏振片,所述第一线栅偏振片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片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每一个的表面上,第一线栅偏振片和第二线栅偏振片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薄膜式线栅偏振片,所述薄膜式线栅偏振片包括基膜和线栅,所述线栅形成在基膜上并允许预定偏振光被透射通过所述线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设备和方法涉及一种包括液晶层的显示面板和采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线栅偏振片的显示面板和采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在液晶显示设备中采用的液晶面板作为一种本身不发光的平板显示设备,并因此包括设置在液晶面板的后表面中并发射表面光的背光单元。由背光单元的光源发出的光穿过形成背光单元的诸如导光板、散射板和棱镜板的光学元件并在具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光损失的情况下入射到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被像素驱动和控制,并且每一个像素选择性地接收入射光从而获得图像。为了实现上述过程,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和允许入射光中的预定偏振光选择性地透过的偏振片。因为偏振片允许预定偏振光透过所述偏振片,并吸收其余偏振光,从而吸收大约50%的入射光。在包括上述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中由于来自光源的大量光在通过背光单元的光学元件和液晶面板之后被损失而导致亮度恶化。为了补偿由偏振片损失的光,传统的液晶面板采用包括多层聚合物薄膜的双亮度增强膜(DBEF)来代替吸收偏振片。在这种情况下,由DBEF反射的部分光可以被重新使用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光损失。然而,具有多层聚合物的DBEF导致高制造成本并且需要复杂的制造过程。作为用于补偿由吸收偏振片造成的光损失的另一种措施,已经公开了一种采用线栅偏振片的液晶面板。所公开的液晶面板具有玻璃基板和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线栅偏振片,并因此提供较低的工艺自由度。即,如果在制造过程期间在TFT液晶面板中发现缺陷,则也应该废弃昂贵的玻璃基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其能够最小化光损失,减少制造成本并提供简化的制造过程。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即使在制造过程中在线栅偏振片中发现缺陷也不需要废弃玻璃基板的显示面板和采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来实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和液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以将电力施加到液晶层;第一线栅偏振片和第二线栅偏振片,所述第一线栅偏振片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片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每一个的表面上,且第一线栅偏振片和第二线栅偏振片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薄膜式线栅偏振片,所述薄膜式线栅偏振片包括基膜和线栅,所述线栅形成在基膜上并允许预定偏振光透过所述线栅。第一线栅偏振片可以包括第一基膜和第一线栅,所述第一线栅形成在第一基膜的面向第一基板的表面上。第二线栅偏振片可以包括第二基膜和第二线栅,所述第二线栅形成在第二基膜的面向第二基板的表面上。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相位差补偿薄膜,所述相位差补偿薄膜置于第一线栅偏振片与第二线栅偏振片之间,并且补偿入射光的相位差。相位差补偿薄膜可以置于第一线栅偏振片与第一基板之间和第二基板与第二线栅偏振片之间中的至少一个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滤色片,所述滤色片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或液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允许入射光中的预定光透过滤色片,以获得彩色图像。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来实现,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前述显示面板中的一个;和将光发射到显不面板的背光单兀。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滤色片,所述滤色片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或液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允许入射光中的预定光透过滤色片并获得彩色图像。附图说明以上和/或其它方面将结合附图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变得清楚并且更加容易理解,其中图I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线栅偏振片的透视图;图3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和图6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示例性实施例以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容易地实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不局限于这里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以各种形式被实施。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公知部分的描述,并且在整个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图I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2是图I中的第一基板和第一线栅偏振片的透视图。参照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I包括被设置成相互面对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3 ;置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3之间的液晶层20 ;像素层40 ;以及第一线栅偏振片51和第二线栅偏振片55。第一线栅偏振片51和第二线栅偏振片55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薄膜式线栅偏振片,所述薄膜式线栅偏振片包括基膜52或56 ;和线栅53或57,所述线栅形成在基膜52或56上并允许预定偏振光透过线栅。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I还可以包括相位差补偿薄膜60和获得彩色图像的滤色片70。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I可以在诸如TV或监视器的图像设备、移动终端或用于展览和广告的显示设备中使用。例如,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移动电话、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笔记本、膝上型电脑和电子图书终端设备。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3包括透明材料,光从背光单元(未示出)透射通过所述透明材料。液晶层20包括像素,所述像素的布置通过施加到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3的电压被单独控制以获得图像。液晶层20可以包括诸如垂直准直(VA)模式、图案化的垂直准直(PVA)模式、扭曲向列(TN)模式、以及平面内切换(IPS)模式的液晶模式。液晶层20可以划分或图案化子像素或均匀地调节液晶的折射率以提高光的视角。像素层4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并且通过像素控制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3以控制液晶层20的液晶布置。每一个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子像素表示像素的最小单元,对应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图像灰度级被输入像素的最小单元。表示单个图像信号的多个子像素由像素定义。像素层40包括形成TFT的栅极电极41、栅极绝缘层43、漏极电极45、源极电极47和钝化膜49。栅极电极41可以包括单层或多层金属。栅极线(未示出)和栅极焊盘(未示出)形成在与栅极电极41相同的层上。栅极线连接到栅极电极41并沿显示面板I的横向方向布置。栅极焊盘连接到栅极驱动器(未示出)并将驱动信号发送到栅极线。维持电极(未示出)也可以形成在与栅极电极41相同的层上以积聚电荷。栅极绝缘层43可以包括氮化硅(SiNx)并覆盖栅极电极41和维持电极。半导体层44包括诸如非晶硅的半导体并形成在栅极绝缘层43上。包括采用硅化物或η型掺杂剂高掺杂的η+氢化非晶硅的欧姆接触层(未示出)可以形成在半导体层44上。在这种情况下,从漏极电极45与源极电极47之间的通道移除欧姆接触层。包括单层金属或多层金属的数据线(未示出)形成在栅极绝缘层43上。源极电极47与漏极电极45分开。·钝化膜49形成在漏极电极45、源极电极47和没有被漏极电极45和源极电极47覆盖的半导体层44上。第一电极41是形成在第一基板11与液晶层20之间(即,形成在钝化膜49上)的像素电极。第一电极41包括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的透明导电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和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将电力施加到所述液晶层;第一线栅偏振片和第二线栅偏振片,所述第一线栅偏振片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片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每一个的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一线栅偏振片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片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薄膜式线栅偏振片,所述薄膜式线栅偏振片包括基膜和线栅,所述线栅形成在所述基膜上并允许预定偏振光透过所述线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圣殷郑一隆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