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包括贴有应变片组的张力检测体,所述张力检测体一端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放置于刚织成的织物上,临近织口处;所述张力检测体为一长方体,内部设置有前空腔、中空腔、后空腔三个薄壁空腔,所述前空腔及所述后空腔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两端,所述中空腔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中部;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前空腔所在的一端;所述应变片组贴于所述中空腔的薄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量装置可以实时监测近织口织物张力,及时调整织机参数,达到织机正常运转下的经纱张力、织物张力和后梁位置,获得最佳织物均匀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织机领域的一种织物张力测量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织机由综框带着经纱上下运动,形成梭口,钢筘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打入织口,形成织物。织机上张力分成两部分,一是织物形成前经纱的张力,一是织物形成后织物的张力。开口和打纬是影响织物张力的两个主要因素。打纬时减轻了织物的负载,打纬时刻织物的张力降至最低。只要达到织机正常运转下的经纱张力、织物张力和后梁位置,就不会出现织疵,就获得最佳织物均匀率。经纱张力继续升高,将导致织物段过密,织物张力升高;较低的经纱张力造成稀疏的织物段,织物张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实时监测近织口织物张力,及时调整织机参数,以获得最佳织物均匀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包括贴有应变片组的张力检测体,所述张力检测体一端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放置于刚织成的织物上,临近织口处;所述张力检测体为一长方体,内部设置有前空腔、中空腔、后空腔三个薄壁空腔,所述前空腔及所述后空腔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两端,所述中空腔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中部;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前空腔所在的一端;所述应变片组贴于所述中空腔的薄壁上。优选的,所述张力检测体另一端连接有夹紧套,所述夹紧套通过连接板连接于把柄上。优选的,所述张力检测体是一 6X6X42毫米的长方体,所述前空腔、所述中空腔及所述后空腔薄壁厚度O. 8-1. 2毫米。进一步的,所述应变片组由一组应变片组成应变电桥,通过一组导线将信号传递至信号放大电路及信号处理电路。优选的,所述滚轮通过一对连杆连接于所述张力检测体。优选的,所述滚轮为中空圆柱体,两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一根芯轴,所述芯轴固定于所述一对连杆之间,所述芯轴两端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所述一对连杆外侧。优选的,所述夹紧套通过一对螺栓连接于所述后空腔所在端的张力检测体。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是 打一次纬形成一小段织物,经向织物的运动是间歇运动,织物与滚轮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促使滚轮转动,张力检测体只接受生垂直方向的分力。在张力检测体中空腔的薄壁表面粘贴电阻应变片组,应变变化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的元件。当传感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电阻应变片产生形变,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加在电阻上的电压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应变片在受力时产生的阻止变化通常较小,应变片组成应变电桥,通过后续的电路放大信号,再传输给处理电路进行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实时监测近织口织物张力,及时调整织机参数,达到织机正常运转下的经纱张力、织物张力和后梁位置,获得最佳织物均匀率。2、织物的运动是间歇运动,测量装置用一个圆柱滚轮防止经向织物间歇运动产生的摩擦力作用,织物卷取时,织物由摩擦带动滚轮,滚轮随着转动,而张力传感器只接受生垂直方向的分力,使测量更为准确。3、应变片组粘贴在张力检测体的薄壁处,张力检测体的变形引起了应变片的伸长或缩短。 4、该装置满足了可测性,能长时间浮悬在织物面之上,能方便地可重复测量,操作简单实用。5、使用滚轮,测量的位置安放在接近织口,测试点至织口有效距离缩少。6、滚轮直径可自由选择,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得以提高。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I张力检测体优选实施例正视 图2张力检测体优选实施例俯视 图3张力检测体固定方式示意 图4滚轮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张力检测体,101、前空腔,102、中空腔,103、后空腔,2、应变片组,201、应变片,202、导线,3、滚轮,4、夹紧套,5、连接板,6、把柄,7、连杆,8、轴承,9、芯轴,901、挡圈,10、织物,11、织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照图3所示,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包括贴有应变片组2的张力检测体1,所述张力检测体I 一端连接有滚轮3,所述滚轮3放置于刚织成的织物10上,临近织口 11处。参照图I、图2所示,所述张力检测体I为一长方体,内部设置有前空腔101、中空腔102、后空腔103三个薄壁空腔,所述前空腔101及所述后空腔103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两端,所述中空腔102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中部;所述滚轮3连接于所述前空腔101所在的一端;所述应变片组2贴于所述中空腔102的薄壁上。尤为优选的,所述张力检测体I是一 6X6X42毫米的长方体,所述前空腔101、所述中空腔102及所述后空腔103薄壁厚度O. 8-1. 2毫米。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张力检测体I固定,张力检测体I另一端连接有夹紧套4,所述夹紧套4通过连接板5连接于把柄6上。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应变片组2由一组应变片201组成应变电桥,通过一组导线202将信号传递至信号放大电路及信号处理电路。参照图I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3通过一对连杆7连接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o参照图4所示,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滚轮3为中空圆柱体,两端通过轴承8连接有一根芯轴9,所述芯轴9固定于所述一对连杆7之间,所述芯轴9两端设置有挡圈901,所述挡圈901位于所述一对连杆7外侧。·参照图I所示,为了方便张力检测体I连接,所述夹紧套4通过一对螺栓连接于所述后空腔103所在端的张力检测体I。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有应变片组(2)的张力检测体(1),所述张力检测体(I) 一端连接有滚轮(3),所述滚轮(3)放置于刚织成的织物(10)上,临近织口(11)处;所述张力检测体(I)为一长方体,内部设置有前空腔(101)、中空腔(102)、后空腔(103)三个薄壁空腔,所述前空腔(101)及所述后空腔(103)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两端,所述中空腔(102)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中部;所述滚轮(3)连接于所述前空腔(101)所在的一端;所述应变片组(2)贴于所述中空腔(102)的薄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另一端连接有夹紧套(4 ),所述夹紧套(4 )通过连接板(5 )连接于把柄(6 )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是一 6X6X42毫米的长方体,所述前空腔(101)、所述中空腔(102)及所述后空腔(103)薄壁厚度O.8-1. 2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片组(2 )由一组应变片(201)组成应变电桥,通过一组导线(20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有应变片组(2)的张力检测体(1),所述张力检测体(1)一端连接有滚轮(3),所述滚轮(3)放置于刚织成的织物(10)上,临近织口(11)处;所述张力检测体(1)为一长方体,内部设置有前空腔(101)、中空腔(102)、后空腔(103)三个薄壁空腔,所述前空腔(101)及所述后空腔(103)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1)两端,所述中空腔(102)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1)中部;所述滚轮(3)连接于所述前空腔(101)所在的一端;所述应变片组(2)贴于所述中空腔(102)的薄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祝章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