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电站浇筑蜗壳外围混凝土施工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在运行发电时,蜗壳内充满了有压水,蜗壳外围的混凝土不仅要承受通过蜗壳传递的内水压力,还担负着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支承力的传递。作为水轮发电机的基础、发电层楼板及发电机风罩围墙的基础、主厂房上部结构的基础,蜗壳外围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如果该结构在机组运行时产生过大的变形或者是混凝土开裂现象严重,会影响到机组的稳定运行及其上部结构的稳定。尤其是中高水头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较大的内水压力作用下,如果蜗壳外围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或不足将会危及到电站厂房的安全。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浇筑蜗壳外围混凝土时,按常规采用垫层或直埋方案,即全水压力单独由蜗壳或外围混凝土承受。但对于工作状态为中高位水头的水轮发电机组,为了使机组在运行时不产生较大的振动,应该在蜗壳内维持一定内水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外围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完最后一仓混凝土几天后放水卸压,卸压后蜗壳与混凝土之间将产生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的大小和形状主要随着保压时的内水压力、蜗壳的边界条件、约束条件、保压浇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电站蜗壳保温保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蜗壳的出水口与水源连接,在蜗壳内部沿轴向架设环形管,环形管的进水口与加热设备水制冷设备连接,环形管壁上开设若干出水孔;(二)、根据下式计算蜗壳在初始升温或降温阶段,加热或冷却时间,并根据计算出的时间,充水进行初始升温或降温:干工况散热量:Qg=αβF(θ?t)???(1)?散湿量:其中,Y=0.0178+0.0152v湿工况散热量:Qs=Qg+Φγ??(3)干、湿工况散热量比:干工况升或降温过程所需时间:式中:湿工况升温过程所需时间:式中:上述式中:N—?加热或制冷设备容量(单位:kW),夏季工况采用负值;Q、Qs、Qg—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华,刘景旺,袁达夫,田子勤,邵建雄,江宏文,吴云翔,王迪良,陈明泉,易先举,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