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u(Ⅱ)-EDTA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6268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u(Ⅱ)-EDTA废水的处理方法。传统废水处理方法成本高、过程繁琐、易造成二次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首先测定处理前的Cu(Ⅱ)-EDTA废水的COD和Cu2+浓度;调节反应池一中的Cu(Ⅱ)-EDTA废水pH值至3~6,加入催化剂和氧化剂,搅拌反应0.5~3h,得到反应后的Cu(Ⅱ)-EDTA废水;反应后的Cu(Ⅱ)-EDTA废水静置后,将废水上清液排放至反应池二,在废水上清液中加入NaOH调节pH值至11~12,静置取沉淀,过滤、洗涤、煅烧后得到氧化铜;反应池一中的沉淀物经干燥后,作为催化剂重复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对有机物降解和铜可回收利用的优点,具有环保和经济双重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废液资源化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Cu( II )_EDTA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印刷电路板业、电镀业、半导体业等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制程均与金属处理息息相关。由于金属镀出速率直接影响了镀品的品质,因此在金属镀液中添加有机界面活性剂及有机聚合物等,以降低金属镀出效率进而提高镀品品质。正是由于 EDT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金属离子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同时具有腐蚀性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以去除干扰化学反应或不需要的金属离子。EDTA应用于印刷电路板的无电电镀制程,以螯合铜离子,控制铜的浓度及作为镀浴的缓冲剂,维持稳定的PH值。这些溶液使用一段时间后稳定性变差,必须废弃更新;在镀后,板子抽出清洗过程中也会带出废液,造成清洗水的污染。正是由于EDTA的化学稳定特性,造成EDTA螯合铜离子后形成高稳定且不易挥发的Cu ( II )-EDTA水性螯合物。一般环境中EDTA对人体并无毒性,但会使污泥及沉淀物中有毒重金属形成螯合物再溶解于水中,经食物链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另外,Cu( II )-EDTA废水很具有回收价值,如不处理排放,不仅威胁人类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u(Ⅱ)?EDTA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定处理前的Cu(Ⅱ)?EDTA废水的COD和Cu2+浓度;步骤(2).调节反应池一中的Cu(Ⅱ)?EDTA废水pH值至3~6,加入催化剂和氧化剂,搅拌反应0.5~3?h,得到反应后的Cu(Ⅱ)?EDTA废水;其中每升Cu(Ⅱ)?EDTA废水中加入1~10?g的催化剂和0.1~0.3g的氧化剂;步骤(3).反应后的Cu(Ⅱ)?EDTA废水静置后,将废水上清液排放至反应池二,在废水上清液中加入NaOH调节pH值至11~12,静置取沉淀,过滤、洗涤、煅烧后得到氧化铜;反应池一中的沉淀物经干燥后,作为催化剂重复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通张春晓张素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