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金属间化合物颗粒梯度增强的铝基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背景近年来,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多集中在整体强化之上。但是在很多工况下, 并不要求材料整体都要进行颗粒增强。此外,整体强化时增强颗粒体积分数易受限制,因为 金属液的流动性随着增强颗粒体积分数的提高而下降,当颗粒体积分数超过10%时,难以浇 注成型形状复杂的铸件;而且,整体强化成本较高,因为不需要颗粒增强的部分也进行了颗 粒增强,浪费了增强体。因此,梯度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梯度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钢基体之上,增强颗粒多为陶瓷颗粒,原因 是由于钢液熔炼温度高,较易引发反应物压坯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所需的增强体。如专利 02109101.3中采用Al、 Ti和C粉制成预制块,在铸型内反应形成原位陶瓷颗粒TiC,制备 局部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由于铝液的熔炼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反应物体系的选择受到较多 限制,目前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发表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8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合成Ti↓[5]Si↓[3]金属间化合物颗粒梯度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包括反应物压坯的制备和铸型内的燃烧合成反应原位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颗粒两个阶段:(1.)反应物压坯的制备:a.压坯组成:压坯由粉料粒度小于50微米的Cu、Ti和Si粉组成,其中Cu粉的含量为摩尔百分比10%≤Cu≤40%,Ti和Si粉的比例按摩尔比为Ti∶Si=5∶3;b.混料:将上述配制好的Cu、Ti和Si粉装入球磨混料机中,混料6±1小时,使之混合均匀;c.压制成型:把混合均匀的粉体放入模具中,在室温下压制成坯,压坯密度为压坯理论密度的66±3%;(2.)原位金属间化合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启川,王慧远,关庆玲,李世龙,孙拴利,王鹏建,张伟娜,梁云虹,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