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管材拉挤注胶装置的注胶单元及注胶模具,本案是原申请“200910069146.0玻璃钢管材拉挤注胶装置的注胶单元及注胶模具”的分案申请,涉及一种使玻璃纱和毡复合热固成连续型材的拉挤设备中的浸渍胶液的装置,其中,注胶单元,包括注胶模具和可引导玻璃钢成型材料空心进入拉挤成型模具的芯轴,其中,所述注胶模具设置容芯轴穿过的芯轴通孔,沿该芯轴通孔设置注射腔,相邻注射腔之间设置负压腔。本案注胶单元设置的注胶模具合理配置了注射腔和负压腔构造,从而可以实现在封闭的模具装置里通过注射胶液完成浸渍玻璃纱和毡的工作,不仅有效避免了胶液肆意挥发的问题,还可有效保证胶液黏度在整个拉挤成型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案提供了一体成型模具和模具型块两种实施方案,更易于产业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的拉挤成型设备领域,涉及一种使玻璃纱和毡复合热固成连续型材的设备,尤其是用于拉挤玻璃钢管材的注胶装置的注胶单元及其模具。本案是原申请“200910069146. O玻璃钢管材拉挤注胶装置的注胶单元及注胶模具”的分案申请。
技术介绍
已知的玻璃钢拉挤成型机,由牵引机构将玻璃纱和毡分别从纱架和毡架上自如放出,使玻璃纱和毡经过胶槽浸上胶液后,再通过拉挤工装架上的纱板、毡套,予成型模后,进·入模具,模具被加热套环抱,加热,浸过胶液的玻璃纱毡通过该模具内腔固化成型,由牵引机构压紧引出成为连续的型材管材。如中国专利申请200680043251公开了一种制造拉挤部件的系统,其包括用于用聚合物树脂前体润湿纤维纱线的浸溃口模。浸溃口模包括涂覆纱线外表面的第一室和涂覆纱线内部纤维的第二室。第二室的截面积在第二室口与第二室出口之间减小。该系统还包括用于使纱线在进入第一室前分开的构件,以使得聚合物树脂前体能够绕纱线的外表面流动。又如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41290. 5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拉挤成型方法,使用增强纤维和基体纤维作原料,包括如下步骤A.将基体纤维和增强纤维按95 20 5 80的重量比放置于纱架上;B.按最终型材所要求的纤维比例将增强纤维和基体纤维通过导纱钩、导纱板送入预热室进行预热;C.将经预热的混合纤维束送入预成型模,使纤维束形状接近成型模的入口形状;D.将已预成型的混合纤维送入成型模。当然也可以将预成型模和成型模合二为一,在一个模具上分成预成型段和成型段;E.从成型模出来的型材经冷却定型后即制得成品。该专利技术意在克服高分子量聚合物浸溃的困难,提高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浸溃效果,使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在现有的拉挤成型设备中,通常玻璃纱和毡在敞露的胶槽浸上胶液,因胶液的易挥发性致使工作环境不够环保,且拉挤成型过程中胶液黏度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业界亟待可以有效控制胶液挥发的技术问世,以实现环保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玻璃钢管材拉挤注胶装置的注胶单元及注胶模具。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注胶单元,以实现在封闭的模具里通过注射胶液完成浸溃玻璃纱和毡的工作;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前述注胶单元的注胶模具。本专利技术注胶单元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注胶单元,包括注胶模具21和可引导玻璃钢成型材料空心进入拉挤成型模具的芯轴,其中,所述注胶模具设置容芯轴26穿过的芯轴通孔210,沿该芯轴通孔设置注射腔211、212,相邻注射腔之间设置负压腔213 ;所述注射腔211、212具有直径大于芯轴通孔的注射腔扩孔2110、2120,该注射腔扩孔与芯轴之间形成容胶液环绕芯轴的间隙;所述负压腔213具有直径大于芯轴通孔的负压腔扩孔2130,该负压腔扩孔与芯轴之间形成满足预设负压值的间隙;所述的芯轴26具有可容胶液输入的注胶轴心孔,在芯轴预设位置设置径向注胶孔。由此,注胶单元可以实现在封闭的模具装置里通过注射胶液完成浸溃玻璃纱和毡的工作,不仅有效避免了胶液肆意挥发的问题,籍此可实现对玻璃纱和毡进行“挤”、“攥”的工作,一方面用以保证玻璃纱和毡的浸胶质量;再有,还可避免芯轴在穿过第一注射腔、负压腔、第二注射腔时产生挠度。前述的注胶单元,其中,所述注射腔211、212设置可环绕芯轴充注的胶液注胶孔201,202ο 前述的注胶单元,其中,所述注射腔扩孔、负压腔扩孔的端部分别设置前锥度孔或后锥度孔。由此所述锥度孔的设置可以使得玻璃纱和毡在行进中渐渐接触到胶液充盈的腔部,后锥度孔可以使得充注过胶液的玻璃纱和毡渐渐被拉挤出胶液充盈的腔部,进入下序; 前述的注胶单元,其中,所述注胶模具的芯轴通孔210的芯轴进入端孔2101具有预设长度,该芯轴通孔的芯轴伸出端孔2102具有预设长度;第一注射腔211与负压腔213之间、负压腔213与第二注射腔212之间均间隔预设长度,形成芯轴通孔的第一中间区2103、第二中间区2104。前述的注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注射腔扩孔与芯轴之间形成的预设间隙略大于或等于拉挤成型管型材的管壁厚度。由此更有利于管型材的管壁浸透胶液。前述的注胶单元,其中,注胶模具一体成型容芯轴26穿过的芯轴通孔210,沿着该芯轴通孔依次同轴设置第一注射腔211、负压腔213和第二注射腔212 ;芯轴通孔的芯轴进入端孔2101具有预设长度,该芯轴通孔的芯轴伸出端孔2102具有预设长度。前述的注胶单元,其中,该胶液注胶孔成可与胶液输出管口接通的方式配置。由此,因由芯轴26具有与胶液输送管路接通的注胶轴心孔(未表示),在芯轴预设位置设置径向注胶孔(未表示),注胶轴心孔和径向孔的设置与注胶模具的注胶腔匹配结合,可实现型材内壁和外壁同时注胶,确保注胶质量。前述的注胶单元,其中,各模具型块之间具有防止胶液泄露的密封构造。本专利技术注胶模具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前述任一注胶单元的注胶模具,其中,注胶模具由第一模具型块21-1、第二模具型块21-2、第三模具型块21-3、第四模具型块21-4、第五模具型块21_5、第六模具型块21_6、第七模具型块21-7组装为一体;第二模具型块21-2、第六模具型块21-6分别形成前述的第一注射腔扩孔2110与第二注射腔扩孔2120 ;第四模具型块21-4形成负压腔扩孔2130 ;第一模具型块21-1形成芯轴进入端孔2101,第七模具型块21-7形成芯轴伸出端孔2102 ;第三模具型块21- 3形成前述的第一后锥度孔2112及第一中间区2103和第三前锥度孔2131 ;第五模具型块21- 5形成前述第三后锥度孔2132及第二中间区2104和第二前锥度孔 2121。由此设计可通过调换模具型块调整注射腔、负压腔、第二注射腔的预设长度,简便易行。通过不同模具型块的组配可形成不同的模具型腔,满足拉挤不同规格型材的需要,提高部件之间的通配性强。藉此,注射腔扩孔与芯轴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了容胶液环绕芯轴的胶液充盈腔,注射腔扩孔一端到中间区中间形成锥度孔,注射腔可对裹覆玻璃纱和毛毡的芯轴再次注胶,以使注入的胶液更充分的浸透纱毡,达到浸胶目的。 前述的注胶模具,其中,各模具型块之间具有防止胶液泄露的密封构造。前述的注胶模具,其中,所述模具型块一体成型。此设置构造简单,又可有效防止胶液泄露,适合批量定型管型材的生产。前述负压腔的设置是会同各个措施,通过施加预设值的负压来强化纱和毡浸透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注胶单元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注胶单元,包括注胶模具和可引导玻璃钢成型材料空心进入拉挤成型模具的芯轴,其中,所述注胶模具设置容芯轴穿过的芯轴通孔,沿该芯轴通孔设置注射腔,相邻注射腔之间设置负压腔。本专利技术注胶单元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注胶单元,其中,所述注射腔具有直径大于芯轴通孔的注射腔扩孔,该注射腔扩孔与芯轴之间形成容胶液环绕芯轴的间隙。前述的注胶单元,其中,所述负压腔具有直径大于芯轴通孔的负压腔扩孔,该负压腔扩孔与芯轴之间形成满足预设负压值的间隙。前述的注胶单元,其中,所述注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胶单元,包括注胶模具(21)和可引导玻璃钢成型材料空心进入拉挤成型模具的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模具设置容芯轴(26)穿过的芯轴通孔(210),沿该芯轴通孔设置注射腔(211、212),相邻注射腔之间设置负压腔(213);所述注射腔(211、212)具有直径大于芯轴通孔的注射腔扩孔(2110、2120),该注射腔扩孔与芯轴之间形成容胶液环绕芯轴的间隙;所述负压腔(213)具有直径大于芯轴通孔的负压腔扩孔(2130),该负压腔扩孔与芯轴之间形成满足预设负压值的间隙;所述的芯轴(26)具有可容胶液输入的注胶轴心孔,在芯轴预设位置设置径向注胶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娜,龚文华,王海鹏,杨大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金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