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纯钛表面产生多级尺寸的微/纳米结构层的方法,得到管径40-120nm,管长800-2000nm的纳米管均匀分布在微米级孔表面,该多级微/纳米结构层的孔尺寸范围为40nm-60μm;钛材料置于非氧化性酸腐蚀液中腐蚀生成微米级孔表面;反应后经过阳极氧化处理获得表面纳米构造;最后经退火热处理转变为锐钛晶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采用非氧化性的酸在钛表面腐蚀产生微米级孔,表面腐蚀状况可通过操作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调节,使加工成型后的钛或钛合金能在表面得到预想的微孔尺寸,制备的孔尺寸范围大,纳米管均匀分布在微孔表面,可以大大增加材料表面的比表面积和纳米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纯钛表面产生多 级尺寸的微/纳米结构层的制作方法。技术背景钛和钛合金材料因其密度小、比强度高、热传导率低、线收縮率小、对x线呈半阻射性、无磁性、耐腐蚀性好,因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仪表、生物医用材料和日用工业等领域。但使用的时候, 常常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改性,目的是为了得到性能更优越的表面,如 通过增加表面的粗糙度来增加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能,或通过表面纳米 化来改变表面的微观结构,提高材料应用性能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 通过酸(碱)腐蚀来增加表面的粗糙度。粗糙表面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 积,加大了表面与环境的接触,加快表面的反应。纳米二氧化钛具有细小的晶体尺寸及独特的纳米尺寸效应、表面 效应、协同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展现出许多纳米特性,如 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表面反应活性高、强烈的吸附能力和 较高的催化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耐腐蚀等性能,具有重大的应 用价值。近年来,纳米二氧化钛广泛用作催化剂、高分子材料的改性 剂和增强剂、空气净化剂、抗菌剂、涂料、化工污水处理剂、生物材 料、化妆品及医药行业。因此,在钛表面制备一层多级尺寸的微/纳米结构层,能够更好地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并赋予表面纳米特性。二 氧化钛纳米管是纳米二氧化钛的一种存在形式。在钛表面制备纳米管 阵列的方法有模板法和阳极氧化法。但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方法中, 通常用的都是平坦的材料表面,对于粗糙表面阳极氧化后出现纳米管 的情况,国内外很少有相关研究,另外,腐蚀体系的选择是构造合适 的粗糙表面的重要因素。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 特别是研究适宜的酸腐蚀液和电解液体系,通过部分参数或成分的调 节,在钛表面制出具有多级尺寸的微/纳米结构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 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到管径40 一120nm,管长800 — 2000nm的纳米管均匀分布在微米级孔表面,该多 级微/纳米结构层的孔尺寸范围为40nm—60iim;钛材料置于无氧酸腐 蚀液中腐蚀生成微米级孔表面;反应后经过阳极氧化处理获得表面纳 米构造;最后经退火热处理转变为锐钛晶型,包含以下步骤1) 、钛材经清洗后在6(TC酸腐蚀液中做表面腐蚀处理,所述无氧 酸腐蚀液为含有0. 45—0. 9 mol/L氯化钙和6. 2 mol/L的盐酸的混合 液;腐蚀时间10—24小时;反应后清洗、干燥钛片。2) 、由1)得到钛材放入1 mol/L磷酸二氢铵和0.2 — 0.6mol/L 的氢氟酸的混合电解液中进行恒压阳极氧化,电压10 — 25V,电极间 距为3 — 5cm,电解槽温度保持在2(TC,氧化时间60 —720分钟,电解液保持搅拌状态。反应后将钛片清洗、干燥。3)、对2)得到的具有微/纳米结构层表面构造的制品进行热处理在空气气氛下,升温速度为2 — 3"C/min, 45(TC保温6小时,然后随 炉冷却至室温;最后在纯钛表面得到锐钛矿型多级尺寸的微/纳米结 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 采用非氧化性的酸在钛表面腐蚀产生微米级孔,且钛表面无氧 化层产生,给后续的电化学处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表面腐蚀状况可 通过操作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浓度、时间等)进行调节,使加工成型后的钛或钛合金在腐蚀后,能在表面得到预想的微孔尺寸;二、 制备的孔尺寸范围大,纳米管均匀分布在微孔表面,可以大大 增加材料表面的比表面积和纳米特性;三、 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设备为普通的水浴、阳极氧化装置、 热处理炉,不需复杂或大型设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在直径为10咖,厚度为1. 5咖的纯钛片上制备40nm—60 u m的微/纳米 多孔层。(1) 将直径为10mm,厚度1.5臓的薄钛片,依次用280#, 600#, 1000# 的耐水碳化硅砂纸打磨,然后依次在丙酮,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2) 在含有微量氢氟酸的5mol/L硝酸溶液中酸洗至无气泡产生,然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钛片,干燥后进行操作(4);(3) 配置酸腐蚀液,成分包括100mL酸腐蚀液中含有0.9 mol/L 氯化钙和6. 2 mol/L的盐酸;(4) 酸腐蚀试验参数:腐蚀液放入250mL烧杯中,置于6(TC水浴中, 腐蚀时间24小时。钛片取出后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干燥后 进行操作(6);(5) 配制100mL混合电解液,包括1 mol/L的磷酸二氢铵和0.2 mol/L的氢氟酸;(6) 电压10V,电极间距为3cm,电解槽温度保持在2(TC,阳极氧 化处理60分钟,并在处理过程中电解液应保持不断搅拌;(7) 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升温速度为2。C/min,从室温升至 45(TC保温6小时,然后随炉冷至室温。检测结果:纳米管规则地生长在微孔表面上,微米孔尺寸在l一60 ii m, 管径大小一致,约为40nm,管长约为800nm, 二氧化钛以锐钛矿形式存 在,晶粒尺寸在纳米级。实施例二在直径为10腿,厚度为1.5mm的纯钛片上制备100nm—60tim的微/ 纳米多孔层。(1) 将直径为10mm,厚度1.5,的薄钛片,依次用280tt, 600#, 1000tt 的耐水碳化硅砂纸打磨,然后依次在丙酮,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2) 在含有微量氢氟酸的6mol/L硝酸溶液中酸洗至无气泡产生,然 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钛片,干燥后进行操作(4);(3) 配置酸腐蚀液,成分包括100mL酸腐蚀液中含有0.9 mol/L 氯化钙和6.2 mol/L的盐酸;(4) 酸腐蚀试验参数:腐蚀液放入250mL烧杯中,置于6(TC水浴中, 腐蚀时间20小时。钛片取出后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干燥后 进行操作(6);(5) 配制100mL混合电解液,包括1 mol/L的磷酸二氢铵和0.25 mol/L的氢氟酸;(6) 电压20V,电极间距为4cm,电解槽温度保持在20°C,阳极氧 化处理60分钟,并在处理过程中电解液应保持不断搅拌;(7) 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升温速度为3'C/min,从室温升至 45(TC保温6小时,然后随炉冷至室温。检测结果纳米管规则地生长在微孔表面上,微米孔尺寸在1一60 u m, 管径大小一致,约为100nm,管长约为800nm, 二氧化钛以锐钛矿形式 存在,晶粒尺寸在纳米级。实施例三在直径为10腿,厚度为1.5ram的纯钛片上制备120nm—60um的微/ 纳米多孔层。(1) 将直径为10咖,厚度1.5腿的薄钛片,依次用280tt, 600tt, 1000tt 的耐水碳化硅砂纸打磨,然后依次在丙酮,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2) 在含有微量氢氟酸的7mol/L硝酸溶液中酸洗至无气泡产生,然 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钛片,干燥后进行操作(4);(3) 配置酸腐蚀液,成分包括100mL酸腐蚀液中含有0.8 mol/L氯化钙和6. 2 mol/L的盐酸;(4) 酸腐蚀试验参数腐蚀液放入250mL烧杯中,置于60'C水浴中, 腐蚀时间24小时。钛片取出后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干燥后 进行操作(6);(5) 配制100mL混合电解液,包括1 mo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纯钛表面产生多级尺寸的微/纳米结构层的方法,得到管径40-120nm,管长800-2000nm的纳米管均匀分布在微米级孔表面,该多级微/纳米结构层的孔尺寸范围为40nm-60μm;钛材料置于无氧酸腐蚀液中腐蚀生成微米级孔表面;反应后经过阳极氧化处理获得表面纳米构造;最后经退火热处理转变为锐钛晶型,包含以下步骤:1)、钛材经清洗后在60℃酸腐蚀液中做表面腐蚀处理,所述无氧酸腐蚀液为含有0.45-0.9mol/L氯化钙和6.2mol/L的盐酸的混合液;腐蚀时间10-24小时;反应后清洗、干燥钛片;2)、由1)得到钛材放入1mol/L磷酸二氢铵和0.2-0.6mol/L的氢氟酸的混合电解液中进行恒压阳极氧化,电压10-25V,电极间距为3-5cm,电解槽温度保持在20℃,氧化时间60-720分钟,电解液保持搅拌状态。反应后将钛片清洗、干燥;3)、对2)得到的具有微/纳米结构层表面构造的制品进行热处理:在空气气氛下,升温速度为2-3℃/min,450℃保温6小时,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最后在纯钛表面得到锐钛矿型多级尺寸的微/纳米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波,高玲,刘达理,翁杰,鲁雄,汪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