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偶件对称度零误差定位装置,包括有一基座、一定位组件、两夹紧调节组件和两气动夹紧组件;其采用螺旋式自定心压紧来固定和调节定位组件中旋转定位螺杆的位置,两夹紧调节组件和两气动夹紧组件实现同步对称夹紧、调节来限制偶件左右方向的自由度,同时利用前、后挡板及压板来限制偶件其它自由度,从而达完成对偶件的夹紧和定位;藉此,该装置利用了对中夹紧方式和同步对称运动方式的优点来避免了夹具安装误差和重复精度误差对位置定位误差的影响,从理论上实现了偶件位置定位误差为零的精度要求,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实现偶件之间的定位位置,该装置还适用于多块偶件的定位,其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偶件定位夹具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偶件对称度零误差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偶件为相互配合且其配合要求很高的配合件,即彼此精密配合的零件,偶件间的定位精确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通常,传统的定位夹紧方案中位置定位误差受安装误差和重复精度误差影响,其严重限制了偶件的加工精度,影响了产品品质。如图3所示,定位误差的来源主要有基准位置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两部分构成 即Δ dw= Λ Jw+ Λ jb,其中Λ dw-为定位误差;Λ jw—为基准位置误差;Δ jb—为基准不重合误差;因此,应该考虑如何将基准位置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降低为零,才能有效实现定位误差为零的理想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偶件对称度零误差定位装置,其在理论上实现了各偶件对称中心线的位置定位误差为零的理想加工精度,且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用性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偶件对称度零误差定位装置,包括有一基座、一定位组件、两夹紧调节组件和两气动夹紧组件;该定位组件包括有旋转定位螺杆,该旋转定位螺杆具有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及位于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之间的枢转部,该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分别位于旋转定位螺杆左、右端位置且其螺纹方向相反,该枢转部可旋转式嵌套于基座内并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均露于基座外,前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枢转部嵌套于基座内左右方向自由度的限位机构,以及,前述第二螺纹部的外侧端一体向右延伸形成有便于驱动旋转定位螺杆的调节部;该两夹紧调节组件分别可左右活动式位于基座两侧,每个夹紧调节组件均包括有用于定位偶件左侧或右侧的压板、用于带动压板活动的滑块及连接于滑块与压板间以用于调节两者间距的高度调节机构,该滑块内设置有贯通滑块左右端面的螺孔,并两滑块内螺孔的螺纹方向相反,前述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分别螺合于相应滑块的螺孔内,并前述调节部伸出右侧的滑块外;该两气动夹紧组件分别可左右活动式位于基座两侧,每个气动夹紧组件包括有固装于基座上的气缸、自气缸一端伸出的活塞杆和连接于活塞杆自由端以用于定位偶件的压杆。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包括有底板、自底板顶端面一体向上延伸的凸块和位于凸块两侧的滑槽,该凸块顶端面向下凹设有贯通凸块前后端的容置槽,该凸块内对应容置槽下方位置开设有贯通凸块左右端的通孔,前述旋转定位螺杆的枢转部嵌套于该通孔内,前述滑槽对应通孔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前述滑块位于该滑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动夹紧组件还包括有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横杆部、自第一些横杆部两端分别一体朝向凸块弯折延伸的第二横杆部和自第二横杆部延伸尾端往外弯折延伸而成的固定部,前述气缸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一横杆上,该固定部通过螺丝锁固于基座的凸块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连接有一连接横杆,前述压杆连接于该连接横杆上,并压杆的尾端连接有便于抵压偶件的压块。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底端面向上凹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对应前述通孔位置设置与通孔相连通;前述限位机构包括有竖向设置的限位块、分别抵于限位块左右侧面上的第一调节螺丝、分别抵于相应第一调节螺丝的外侧端面上的第二调节螺丝、抵于限位块底端面上的调节板;其中,该限位块顶端面上凹设有与旋转定位螺杆的枢转部匹配的 弧形凹槽,前述枢转部上沿左右方向间距设置有两个均匀式凸露于枢转部外周的凸环,该枢转部置于限位块的弧形凹槽内,并该两凸环的内侧面分别抵于限位块左、右侧面上;该两第二调节螺丝螺合于基座的底板内并其最外端分别伸出底板的左、右侧外部;该调节板上一体向上凸设有挡板,该挡板抵于限位块的前端面上;前述安装槽的截面呈凸字形结构,其包括有自底板底端面向上凹设的第一安装槽和自第一安装槽顶端面向上凹设的第二安装槽,该第二安装槽的水平面积小于第一安装槽的水平面积,前述限位块位于第二安装槽内,前述调节板位于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调节螺栓锁固于第一安装槽的顶端面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分别定位偶件前、后端位置的前挡板和后挡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有双头螺柱、弹簧、第一调节螺母、圆柱头调节螺母及第二调节螺母;该双头螺柱下端螺合于滑块内并其上端螺合于压板内,该双头螺柱上端伸出压板外并通过第一调节螺母锁固,该弹簧套于双头螺柱外周,该弹簧上端抵于压板并其下端抵于滑块;该圆柱头调节螺母的螺纹部向下螺合于滑块内,第二调节螺母配合于滑块上方的螺纹部上,该圆柱头调节螺母的光杆部向上抵于压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板底端面向上凹设有限位槽,前述圆柱头调节螺母的光杆部抵于该限位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板的抵压面上具有用于限制偶件左右方向自由度的第一抵压面和用于限制偶件上下方向自由度的第二抵压面,同一压板上的第一抵压面和第二抵压面毗邻且彼此垂直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抵压面上凹设有让位凹槽。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其主要系通过基座、定位组件、夹紧调节组件和气动夹紧组件等结构来实现对偶件的定位、夹紧和调节支撑,该装置利用了对中夹紧方式和同步对称运动方式的优点来避免了夹具安装误差和重复精度误差对位置定位误差的影响,从理论上实现了偶件位置定位误差为零的精度要求;其次是,本专利技术之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实现偶件之间的定位,该装置还适用于多块偶件的定位,其应用范围广且实用性强;以及,该装置通用性强,适用较大范围尺寸不同、多块偶件的定位,并且该装置采用一次调节多次装夹,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两偶件定位误差原理分析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夹紧和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气动夹紧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0、第一偶件200、第二偶件10、基座11、底板12、凸块13、滑槽141、第一安装槽 142、第二安装槽15、容置槽16、通孔21、旋转定位螺杆 211、第一螺纹部212、第二螺纹部 213、枢转部214、调节部215、凸环22、限位块221、弧形凹槽23、第一调节螺24、第二调节螺丝25、调节板251、挡板26、调节螺栓27、手柄31、压板311、限位槽312、第一抵压面 313、第二抵压面314、让位凹槽32、滑块321、螺孔33、双头螺栓34、第一调节螺母 35、弹簧36、垫片37、圆柱头调节螺母371、螺纹部372、光杆部38、第二调节螺母 41、气缸42、活塞杆43、压杆431、压块44、支撑架441、第一横杆部 442、第二横杆部443、固定部45、螺母46、连接横杆51、前挡板52、后挡板61、前挡板62、后挡板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见图I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一基座10、一定位组件、两夹紧调节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偶件对称度零误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基座、一定位组件、两夹紧调节组件和两气动夹紧组件;该定位组件包括有旋转定位螺杆,该旋转定位螺杆具有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及位于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之间的枢转部,该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分别位于旋转定位螺杆左、右端位置且其螺纹方向相反,该枢转部可旋转式嵌套于基座内并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均露于基座外,前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枢转部嵌套于基座内左右方向自由度的限位机构,以及,前述第二螺纹部的外侧端一体向右延伸形成有便于驱动旋转定位螺杆的调节部;该两夹紧调节组件分别可左右活动式位于基座两侧,每个夹紧调节组件均包括有用于定位偶件左侧或右侧的压板、用于带动压板活动的滑块及连接于滑块与压板间以用于调节两者间距的高度调节机构,该滑块内设置有贯通滑块左右端面的螺孔,并两滑块内螺孔的螺纹方向相反,前述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分别螺合于相应滑块的螺孔内,并前述调节部伸出右侧的滑块外;该两气动夹紧组件分别可左右活动式位于基座两侧,每个气动夹紧组件包括有固装于基座上的气缸、自气缸一端伸出的活塞杆和连接于活塞杆自由端以用于定位偶件的压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立志,周宗志,佘文志,向铁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