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钛/银/溴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4545 阅读:4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钛/银/溴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核由均一的立方体溴化银及其表面原位形成的纳米银构成,壳由二氧化钛包覆层构成。其制备步骤如下:(1)在高分子保护剂存在下,采用双注沉淀法,制备立方体溴化银微晶;(2)在高分子保护剂存在下,通过水热法在溴化银表面包覆二氧化钛;(3)使用紫外灯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溴化银进行光还原处理,即可得到二氧化钛/银/溴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催化剂形貌可控、有效避免溴化银团聚和光腐蚀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催化剂通过溴化银及纳米银等离子共振效应吸收可见光,高效降解染料等有机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水中污染物降解以及光解水制氢的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

技术介绍
进入21世纪,全球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成为制约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已成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自20世纪70年代Fujishima和Honda发现在η型半导体二氧化钛(二氧化钛)电极上光解水制氢以来,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并有望在解决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环境污染物治理方面,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可以利用太阳光将水体和大气中的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可以利用太阳光光解水制备氢气,作为不产生污染的清洁能源,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此外,半导体材料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光化学性能稳定、无二次污染和价廉易得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光催化材料之一。然而,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3.2eV)决定了其只能吸收400nm以下的紫外光,而到达地球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钛/银/溴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核由立方体溴化银和其表面原位形成的银米粒子构成,壳由包覆层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钛/银/溴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核由立方体溴化银和其表面原位形成的银米粒子构成,壳由包覆层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钛/银/溴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粒子重量占催化剂总重量的4 8%,溴化银微晶粒径为O. 6 μ m,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O. 02 O. 10 μ m。3.—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钛/银/溴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双注沉淀法制备立方体溴化银微晶。在高分子保护剂存在下,将硝酸银溶液和溴化钾溶液同时注入反应锅中,控制反应温度,反应过程的PBr值、物理成熟时间等,即可制得均一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2)采用水热法在溴化银表面包覆二氧化钛壳层。在高分子保护剂存在下,将硫酸钛加入到溴化银微晶胶液中,控制硫酸钛的加入量、水解温度和水热温度,即可得到二氧化钛/溴化银核壳结构复合半导体材料。(3)将二氧化钛/溴化银复合材料分散于水溶液中,用紫外光对二氧化钛/溴化银悬浊液进行光还原处理,使二氧化钛与溴化银界面间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钛/银/溴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高分子保护剂可选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烯醇,优选为明胶。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宝柱董荣芳李艺茹张金龙王婷婷杨钒熊天庆陈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