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小型粒子加速器生产核孔膜属于核技术应用领域,其产品属于膜
技术介绍
核孔膜又称为核径迹蚀刻膜或简称为核径迹膜,早在60年代是由美国利用反应堆中的中子轰击铀靶产生的裂变碎片辐照聚碳酸酯、聚酯等电介质薄膜产生。但铀裂变碎片的质量数及能量的分散性较大,如果工艺上考虑不周,所产生的核孔膜有可能孔径大小不匀,甚至是盲孔(不通的孔),这正像目前国内有些单位利用核反应堆生产的核孔膜一样。随后前苏联、德国、法国等国家相继利用重离子加速器加速质量数相当于铀裂变碎片的 离子辐照电介质薄膜生产。80年代我国组织了国家科技攻关,84年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毕明光、徐桂凤提出了利用小型加速器研制核孔膜的课题。同年德国的一篇物理评论认为利用小型粒子粒子加速器生产核孔膜是发展方向。93年后该所某领导自己组织研制,经几年努力,最终不了了之。90年代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改利用核反应堆为利用2X13MeV串列加速器研制核孔膜,但由于工艺技术上的一些问题,目前未能系列化生产核孔膜。清华大学原一直利用反应堆生产核孔膜,但由于工艺技术问题,未系列化生产核孔膜,最近他们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 ...
【技术保护点】
核孔膜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高能粒子辐照如聚碳酸酯,聚酯等电介质薄膜、增敏、化学蚀刻、清洗、烘干等,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利用低能、小型粒子加速器系列化生产核孔膜,具体说,它不是利用核反应堆中子轰击铀产生的裂变碎片来辐照如聚碳酸酯,聚酯等电介质薄膜。也不是利用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如溴、碘、氪、氙等相当于铀裂变碎片那样的重离子,辐照聚碳酸酯、聚酯等电介质薄膜来生产核孔膜,而是利用能量较低的小型粒子加速器加速如氧、氖、硅、氯、氩等质量数小于60的离子,辐照聚碳酸酯、聚酯等电介质薄膜系列化生产核孔膜,这种能量较低的小型粒子加速器,包括2×6MV的串列粒子加速器以及能量常数小于70MeV的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核孔膜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高能粒子辐照如聚碳酸酯,聚酯等电介质薄膜、增敏、化学蚀刻、清洗、烘干等,本发明的特征是利用低能、小型粒子加速器系列化生产核孔膜,具体说,它不是利用核反应堆中子轰击铀产生的裂变碎片来辐照如聚碳酸酯,聚酯等电介质薄膜。也不是利用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如溴、碘、氪、氙等相当于铀裂变碎片那样的重离子,辐照聚碳酸酯、聚酯等电介质薄膜来生产核孔膜,而是利用能量较低的小型粒子加速器加速如氧、氖、硅、氯、氩等质量数小于60的离子,辐照聚碳酸酯、聚酯等电介质薄膜系列化生产核孔膜,这种能量较低的小型粒子加速器,包括2X6MV的串列粒子加速器以及能量常数小于70MeV的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2.离子束辐照如聚碳酸酯、聚酯等电介质薄膜的辐括照装置主要包束流导向、聚焦透镜、束流扫描、束流传输真空管道、辐照靶室、束流测量、薄膜导向、薄膜卷绕等装置。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束流经扫描通过真空管道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