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219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12:43
导光板具有主体部、在主体部上沿导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单位形状单元、配置在主体部上的多个第一单位形状单元之间的第二单位形状单元。第一单位形状单元的宽度从导光方向的中央向端部变细。中央的第一单位形状单元的高度相对于宽度之比,大于第二单位形状单元的高度相对于宽度之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引导光的导光板、具有该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以及具有该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以面状照射光的面光源装置,例如作为被装入液晶显示装置并从背面侧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照明的背光源而广泛普及(例如JP2007 — 227405A)。将液晶显示装置用的面光源装置大致区分,可分类为在光学部件 的正下方配置光源的直下型、在光学部件的侧方配置光源的边缘光型(也称为侧光型)。边缘光型的面光源装置与直下型的面光源装置相比,具有能够使面光源装置薄型化的构造特征。从该构造特征出发,边缘光型面光源装置至此主要适用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以下也仅称为“笔记本电脑”)用的显示装置。在边缘光型的面光源装置中,在光源的侧方设置导光板,来自光源的光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内。向导光板入射的光在导光板的对置的一对主面反复反射,沿与入光面近似正交的方向(导光方向)在导光板内前进。在导光板内前进的光从导光板受到光学作用,被引导为随着在导光板内前进,一点一点地从出光面射出。通过这样,防止来自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射出光量沿着导光方向大幅偏离。作为具体的导光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可以通过使光散射剂分散在导光板内,利用光散射剂使在导光板内前进的光的行进方向变化,使沿着导光方向的来自导光板的各位置的光一点一点地射出。然而,在现状的边缘光型的面光源装置中,射出光量沿着导光方向没有充分均一化,存在的倾向是,从出光面中靠近光源的区域射出的光的光量局部地增多。这样的倾向的另一方面,对装入有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进行观察的观察者,能够敏感地感知在与面光源装置的出光面的中央对应的显示面上的中央区域显示的像的明亮度的上升,但难以感知在与面光源装置的出光面的缘部对应的显示面上的缘部区域显示的像的明亮度的上升。S卩,从出光面中靠近光源的区域射出的光的光量局部地增多,不仅从确保射出光量沿着导光方向的均一性的观点而言不理想,而且从有效利用由光源发出的有限光量的光的观点而言也不理想。所以,如果能抑制从出光面中靠近光源的区域射出的光的光量,同时增大从出光面中远离光源的中央的区域射出的光的光量,则是非常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观察者所感知的明亮度有效上升的显示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导光板。另外,最近随着以发光二极管为代表的、发出笔直性良好的光的光源的开发,边缘光型面光源装置也在适用于尺寸比笔记本电脑大的显示装置,例如家庭用的电视机。然而,在使用了将发光二极管以线状并列而成的光源的情况下,确认了在成为与光源对面的入光面附近的显示面(发光面)上的区域,会产生明亮度(更严格来讲是亮度)的面内偏差。更具体而言,在成为入光面附近的显示面(发光面)上的区域,发现了沿着发光二极管的排列方向,以与发光二极管的排列间距同一间距,反复形成明部和暗部。另外,确认了在使用将沿着导光方向延伸的线状棱镜设置在出光侧的导光板的情况下,这样的明亮度的面内偏差更为显著。具体而言,发现了在使用带有棱镜的导光板的情况下,在显示面(发光面)上,确认了明亮度的面内偏差的区域的比例增大。并且,预测今后随着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的改善,通过拓宽发光二极管的配置间隔,减少使用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据此存在显示装置实现低成本化的倾向。预想随着这样的倾向,成为上述的入光面附近的显示面(发光面)上的区域内的明亮度的面内偏差,可以更明确且在更广的区域内确认。如果利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导光板,由并列排列的多个点状发光体构成光源的情况下的、成为入光面附近的显示面(发光面)上的区域内的明亮度的面内偏差变得不明显,则是非常优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导光板,具有出光面;背面,与所述出光面对置;至少一个入光面,由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的一部分构成;以及相反面,由所述侧面的一部分构成并沿着第一方向与一个入光面对置,所述导光板包括 主体部;以及 多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排列方向并列,排列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面上,各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在与其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所述出光面的情况下,所述出光面中的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占据的比例,在中央区域大于端部区域, 其中,所述中央区域包含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相反面之间的中央,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在所述一侧面的两端部间延伸;所述端部区域包含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一侧面上的两端部间延伸。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导光板也可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多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之间的多个第二单位光学单元。在这样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导光板中,也可以是在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所述出光面的情况下,所述出光面中的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占据的比例,在所述中央区域小于所述端部区域。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导光板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沿着其排列方向的宽度,在从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到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相反面之间的中央之间的至少一个区间变化,使得从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的一侧向所述中央的一侧变大。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二导光板,具有出光面;背面,与所述出光面对置;至少一个入光面,由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的一部分构成;以及相反面,由所述侧面的一部分构成并沿着第一方向与一个入光面对置,包括 主体部;以及 多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排列方向并列,排列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面上,各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在与其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沿着其排列方向的宽度,从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到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相反面之间的中央之间的至少一个区间变化,使得从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的一侧向所述中央的一侧变大。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二导光板也可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多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之间的多个第二单位光学单元。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或者第二导光板中,所述至少一个区间也可以是所述一侧面上的从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开始的区间。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或者第二导光板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中央的、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高度相对于该第一单位光学单元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的宽度之t匕,大于在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的、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的高度相对于该第二单位光学单元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的宽度之比。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或者第二导光板中,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的法线方向和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排列方向这两个方向平行,且通过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中央的截面中,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出光侧面中的、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最 接近的基端部的出光侧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所成的角度,大于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的法线方向和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排列方向这两个方向平行,且通过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的截面或者端面中,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的出光侧面中的、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最接近的基端部的出光侧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所成的角度。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或者第二导光板中,也可以是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的法线方向和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排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31 JP 2010-1248851.一种导光板,具有出光面;背面,与所述出光面对置;至少一个入光面,由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的一部分构成;以及相反面,由所述侧面的一部分构成并沿着第一方向与一个入光面对置,所述导光板包括 主体部;以及 多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排列方向并列,排列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面上,各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在与其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所述出光面的情况下,所述出光面中的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占据的比例,在中央区域大于端部区域, 其中,所述中央区域包含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相反面之间的中央,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在所述一侧面的两端部间延伸;所述端部区域包含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一侧面上的两端部间延伸。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多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之间的多个第二单位光学单元, 在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所述出光面的情况下,所述出光面中的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占据的比例,在所述中央区域小于所述端部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在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中央的、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高度相对于该第一单位光学单元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的宽度之比,大于在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的、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的高度相对于该第二单位光学单元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的宽度之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的法线方向和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排列方向这两个方向平行,且通过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中央的截面中,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出光侧面中的、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最接近的基端部的出光侧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所成的角度,大于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的法线方向和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排列方向这两个方向平行,且通过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的截面或者端面中,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的出光侧面中的、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最接近的基端部的出光侧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所成的角度。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的法线方向和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排列方向这两个方向平行的主切断面中,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出光侧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所成的出光面角度,在从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出光侧面上的、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离得最远的前端部,到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最接近的基端部之间的至少一处或者至少一个区域变化,且该变化仅是出光面角度从所述前端部的一侧向所述基端部的一侧增大的变化。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的法线方向和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排列方向这两个方向平行的主切断面中,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的出光侧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所成的出光面角度,在从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出光侧面上的、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离得最远的前端部,到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面最接近的基端部之间为固定,或者在从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出光侧面上的所述前端部,到所述基端部之间的至少一处或者至少一个区域变化,且该变化仅是出光面角度从所述前端部的一侧向所述基端部的一侧增大的变化。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在所述一侧面上从入光面侧的端部延伸到相反面侧的端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在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中央的、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的宽度,比在所述一侧面上的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的、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的宽度大。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设置在所述一侧面上的包含所述入光面侧的端部的区域。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所述第二单位光学单元在所述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所述排列方向并列排列, 所述多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的各个第一单位光学单元和所述多个第二单位光学单元的各个第二单位光学单元互相平行地以直线状延伸。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正浩关口博山本浩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