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1072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四IGBT、第一补偿电容、第一电感线圈、第二补偿电容、第二电感线圈和负载电阻,其中:第一IGBT和第二IGBT的串联支路与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串联支路相互并联之后接电源;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一电感线圈依次串联在第一IGBT和第二IGBT的相接端与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相接端之间;第二电感线圈与第一电感线圈互感耦合;第二补偿电容和负载电阻分别与第二电感线圈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方便地实现了电能的无线式感应传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电路
技术介绍
无线电能传输(ContactlessInductive Power Transfer,CIP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供电模式,实现用电设备以无线方式从静止电源系统获取电能。克服了传统的接触式供电本身固有的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易磨损、难保养等,消除了多点接触的不可靠性、非常态环境下设备的用电安全、碳积和不安全裸露导体等问题。因此,电能的无线式感应传输是本申请人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实现电能的无线式感应传输,安全可靠,透过它能实现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外接电源,该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四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一补偿电容、第一电感线圈、第二补偿电容、第二电感线圈和负载电阻,其中所述第一 IGBT和第二 IGBT的串联支路与所述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串联支路相互并联之后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一电感线圈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 IGBT和第二 IGBT的相接端与所述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相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感线圈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互感耦合;所述第二补偿电容和负载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并联。上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IGBT均为带反向并联二极管的IGBT。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地实现电能的无线式感应传输,透过它能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研究。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外接电源Vd。,该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四IGBT Q1-Q4、第一补偿电容C1、第一电感线圈L1、第二补偿电容C2、第二电感线圈L2和负载电阻&,其中第一 IGBT Q1和第二 IGBT Q2的串联支路与第三IGBT Q3和第四IGBT Q4的串联支路相互并联之后接电源Vd。;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IGBT Q1-Q4均为带反向并联二极管的IGBT ;第一补偿电容C1和第一电感线圈L1依次串联在第一 IGBT Q1和第二 IGBT Q2的相接端与第三IGBT Q3和第四IGBT Q4的相接端之间;第二电感线圈L2与第一电感线圈L1互感耦合,第一电感线圈L1将电能无线传递给第二电感线圈L2;图I中的M表示,第二电感线圈L2与第一电感线圈L1之间的耦合互感;第二补偿电容C2和负载电阻&分别与第二电感线圈L2并联;第一补偿电容C1和第二补偿电容C2起到无功补偿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现电能的无线式感应传输,并能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能起到作用。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外接电源,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四IGBT、第一补偿电容、第一电感线圈、第二补偿电容、第二电感线圈和负载电阻,其中:所述第一IGBT和第二IGBT的串联支路与所述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串联支路相互并联之后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一电感线圈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IGBT和第二IGBT的相接端与所述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相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感线圈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互感耦合;所述第二补偿电容和负载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外接电源,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四IGBT、第一补偿电容、第一电感线圈、第二补偿电容、第二电感线圈和负载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 IGBT和第二 IGBT的串联支路与所述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串联支路相互并联之后接所述电源; 所述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一电感线圈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歆邵峥达蔡磊毕蔚蓉沈晓枉曹芸李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