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FPC连接器,用于连接FPC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安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压板装置。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接触臂、抵压臂以及连接所述电路板的连接部。所述接触臂与抵压臂均伸入所述对接空间。所述压板装置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一端缘设有若干凹槽及位于凹槽内的凸轴。所述抵压臂穿过所述凹槽抵压在所述凸轴上方。所述压板底侧形成有抵压块。所述压板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抵压臂的自由末端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抵压臂末端沿FPC连接器高度方向的位移的挡止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器整体结构简单且可以提供FPC较大的保持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安装于电路板上、用于连接FPC的FPC连接器。
技术介绍
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如手机、PDA、GPS、MP3\MP4、数码相机等。随着3G手机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不断的发展,对FPC连接器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高度要求更低、端子间距要求更小、更易操作、稳定性佳等。传统的FPC连接器一般包括前翻盖式FPC连接器和后翻盖式FPC连接器。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利用一端固定,另一端进行形变的方式提供FPC —定的保持力。相关资料可以参考技术授权公告号为CN201975545、CN201699187等。传统式的 FPC连接器均存在产品占用空间较大、制造工艺复杂、产品通过力量的多次传导而致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FPC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持力较高的FPC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FPC连接器,用于连接FPC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安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压板装置,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接触臂与抵压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电路板的连接部,所述接触臂与抵压臂均伸入所述对接空间,所述压板装置包括活动定位于绝缘本体上的压板,所述压板一端缘设有若干凹槽及位于凹槽内的凸轴,所述抵压臂穿过所述压板的所述凹槽抵压在所述凸轴上方;所述压板底侧临近所述凸轴位置处形成有抵压块,所述压板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并与所述抵压臂的自由末端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抵压臂末端沿FPC连接器高度方向的位移的挡止部,所述压板围绕所述凸轴在供FPC插入所述对接空间的第一位置与定位已插入所述对接空间的FPC的第二位置间转动,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压板平行于所述绝缘本体,此时,所述凸轴向上抵住所述抵压臂,所述抵压块向下抵住所述FPC。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轴与所述抵压臂抵靠配合,该抵靠配合位置靠近所述抵压臂的自由末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和插接横梁,所述对接空间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上方,所述插接横梁横跨所述对接空间,且在所述插接横梁前表面与所述主体部前表面共同形成所述绝缘本体的插接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横梁上形成有所述挡止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横梁上凹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壁构成所述挡止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FPC插入到所述对接空间,所述抵压臂的自由末端伸入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由于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电路板,因此所述压板抵住所述抵压臂的自由末端,利用该处形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将插入其中的所述FPC在第二位置处压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横梁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导电端子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狭槽,所述抵压臂容纳并限位于所述狭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抵压臂的自由末端被限位于所述挡止部下侧,所述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与电路板相连接,因此,在FPC插入后,所述抵压臂仅能发生微幅形变,从而防止压板的抵压块被FPC向上抵压移动,进而使得本技术FPC连接器整体结构简单且可以对FPC提供较大的保持力。·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FPC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FPC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I所示FPC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是图I所示FPC连接器与FPC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5是图I所示FPC连接器与FPC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FPC连接器与FPC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图I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FPC连接器100,所述FPC连接器100用于连接FPC900与电路板(图未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本技术FPC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导电端子20、组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压板装置30。所述压板装置30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转动。在第一位置处,所述FPC可以自所述绝缘本体10插接面101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0的对接空间12内;在第二位置处,所述FPC 900被所述压板装置30压制抵住于相应的导电端子20接触臂24上以达成稳固地电性连接。请参考图2,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11上方的所述对接空间12。于所述对接空间12两侧还形成有侧壁13,所述侧壁13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部11的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11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10用于收容对应导电端子20。在两侧壁13之间、横跨所述对接空间12形成有一个插接横梁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横梁14与所述主体部11 一体形成。然而,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横梁14可以为独立元件,进而组装于所述主体部11上。所述插接横梁14前表面与所述主体部11前表面共同形成有插接面101用以供所述FPC 900自此插入到所述对接空间12内。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由所述插接横梁14内表面140向内凹设有若干限位槽14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141的横截面呈倒置的L型。所述限位槽141内壁构成挡止部142。所述挡止部142可以限制所述导电端子20抵压臂21的自由末端211于连接器高度方向上的位移。亦即,所述挡止部142的设置目的是限制所述抵压臂21的自由末端211向上位移的趋势。具体细节下文陈述。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止部142可以直接形成于所述插接横梁14的表面,也可以以其他结构形式形成于所述插接横梁14。如图2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抵压臂21、接触臂24以及自所述接触臂24后缘沿FPC插入方向延伸而出的连接部22。所述接触臂24末端形成有触点241,靠近所述连接部22处,还形成有固持部23。所述固持部23可以协助将所述导电端子20固持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10内。当然,其他的传统固持方式于此不再枚举。在本实施例 中,所述导电端子20仅提供了一个与所述FPC 900进行电连接的触点241。所述抵压臂21具有的自由末端211伸入所述挡止部142下方。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所述压板装置30包括压板31以及所述挡止部142。所述压板31大体呈平板状,其一侧端缘上开设有若干凹槽310,各凹槽310内形成有凸轴311,临近所述凸轴311的底部设有若干抵压块315。所述抵压臂21穿过所述凹槽310并与抵压在所述凸轴311上侧以与所述凸轴311相配合,同时所述抵压臂21的自由末端211伸入挡止部142下方。所述压板31两侧面上具有安装凸轴312,所述安装凸轴312与所述绝缘本体10内形成的安装槽(图未示)相互配合,借以可转动地固定所述压板31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所述压板31两侧面上、远离所述安装凸轴312处分别形成有卡扣件313,所述卡扣件313可以与所述绝缘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FPC连接器,用于连接FPC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安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压板装置,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接触臂与抵压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电路板的连接部,所述接触臂与抵压臂均伸入所述对接空间,所述压板装置包括活动定位于绝缘本体上的压板,所述压板一端缘设有若干凹槽及位于凹槽内的凸轴,所述抵压臂穿过所述压板的所述凹槽抵压在所述凸轴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底侧临近所述凸轴位置处形成有抵压块,所述压板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并与所述抵压臂的自由末端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抵压臂末端沿FPC连接器高度方向的位移的挡止部,所述压板围绕所述凸轴在供FPC插入所述对接空间的第一位置与定位已插入所述对接空间的FPC的第二位置间转动,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压板平行于所述绝缘本体,此时,所述凸轴向上抵住所述抵压臂,所述抵压块向下抵住所述FP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芝福,刘俊贤,孙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