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61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朝相反方向开口的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在绝缘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数个第一端子插槽与第二端子插槽。第一导电端子组装于第一端子插槽中,第二导电端子组装于第二端子插槽中,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前接点与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前接点上下相对且呈交错排列设置,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后接点与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后接点上下相对且呈交错排列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朝相反方向开口的容置部,使得卡片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皆可以插接于电连接器的容置部内,解决了现有连接器不能符合使用者需求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供卡片正插或反插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被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现有用于MINI PCI-E的连接器,其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及数个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一开口及连通此开口的容置空间,于容置空间内设有端子插槽可供导电端子组装,当一无线网卡插入于此连接器的开口中,此无线网卡与容置空间内的导电端子搭接形成电性导通,如此就可将无线网卡所接收的信号经由此连接器传送至主机板上。然而,此种现有MINI PCI-E的连接器结构由于只设有一开口,因此无线网卡的插接方向只允许卡片以正面朝上的方式插入于此连接器的开口中,一旦当使用者因为主机板上组件配置的影响想要选择卡片背面朝上的方向插入于此连接器的开口时,却产生无法将此无线网卡顺利的插入于开口的问题,造成实际使用上的不方便,不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无线网卡可以以正面朝上或被面朝上的方式插入于该连接器内,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朝相反方向开口的一第一容置部及一第二容置部,在该绝缘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数个第一端子插槽与数个第二端子插槽,该第一端子插槽及该第二端子插槽分别同时连通于该第一容置部及该第二容置部;数个第一导电端子,组装于该些第一端子插槽中,该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前接点、一第一后接点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前接点通过该第一端子槽并延伸至该第一容置部中,该第一后接点通过该第一端子槽并延伸至该第二容置部中,该第一焊接部朝向该绝缘本体的下侧延伸并外露于该绝缘本体;及数个第二导电端子,组装于该些第二端子插槽中,该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前接点、一第二后接点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前接点通过该第二端子槽并延伸至该第一容置部中,该第二后接点通过该第二端子槽并延伸至该第二容置部中,该第二焊接部延伸至该绝缘本体的外侧,该第一前接点与该第二前接点上下相对且呈交错排列设置,该第一后接点与该第二后接点上下相对且呈交错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前臂及一第一后臂,该第一前臂及该第一后臂位于不同平面,该第一前臂末端设有该第一前接点,该第一后臂末端设有该第一后接点,该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前臂及一第二后臂,该第二前臂及该第二后臂位于不同平面,该第二前臂末端设有该第二前接点,该第二后臂末端设有该第二后接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本体部、一第一弯折部及一第一干涉部,该第一前臂及该第一弯折部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本体部的两侧,该第一后臂连接于该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使得该第一前臂及该第一后臂位于不同平面上,该第一干涉部设置于该第一本体部的下侧,该第一焊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干涉部且朝向下方延伸凸出于该绝缘本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本体部及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二前臂及该第二弯折部分别设置于该第二本体部的两侧,该第二后臂连接于该第二弯折部,该第二弯折部使得该第二前臂及该第二后臂位于不同平面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还包含有一第二干涉部及一支撑臂,该第二干涉部设置于该第二本体部的上侧,该支撑臂连接于该第二本体部且同时朝向该第二端子槽的前后两端延伸,该第二焊接部设置于该支撑臂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该第一后臂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该第二前臂位于相同平面 上,该第一导电端子的该第一前臂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该第二后臂位于相同平面上。所述绝缘本体包含一上壁、相对于该上壁的一下壁及连接该上壁与该下壁之间的一中介壁,该上壁、该下壁与该中介壁之间分别形成该第一容置部及该第二容置部,该些第一端子插槽贯穿于该上壁且延伸至该中介壁,该些第二端子插槽贯穿于该下壁且延伸至该中介壁,该第一导电端子及该第二导电端子干涉固定于该中介壁内且呈交错排列。所述下壁的长度大于该上壁的长度,使该下壁的该第二端子插槽外露于该上壁,该第二导电端子的该第二前接点与该第二后接点外露于该上壁,该第一导电端子的该第一前臂及该第一后臂的长度小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该第二前臂及该第二后臂的长度。所述第一端子插槽的两端贯穿于该上壁的前后两端,该第一导电端子的该第一前臂及该第一后臂未延伸凸出于该上壁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容置部内设有一第一凸肋部,该第一凸肋部位于任意二该第二导电端子之间,该第一凸肋部一体成型形成于该绝缘本体,该第二容置部内设有一第二凸肋部,该第二凸肋部的结构相同于该第一凸肋部的结构并且对应于该第一凸肋部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其于绝缘本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朝相反方向开口的容置部,并设有二种不同形态的导电端子,此二种导电端子的接点以上下相对且呈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使得卡片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皆可以插接于电连接器的容置部内,解决了现有连接器不能符合使用者需求的问题。此外,具有二容置部的电连接器还可以选择一次插接双卡来进行信号转换的功能,将卡片正面的信号经由主机板处理转换后传送至另一卡片背面,达到现有连接器无法实现的功能。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I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为图2中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4为图2中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5为图I电连接器沿着AA线段的剖面图;图6为图I电连接器沿着BB线段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I至图6,本技术电连接器1,其包含有绝缘本体2、第一导电端子3、第二导电端子4及垫片5。绝缘本体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朝相反方向开口的第一容置部21及第二容置部22,绝缘本体2包含上壁23、相对于上壁23的下壁24及连接上壁23与下壁24之间的中介壁25,上壁23、下壁24与中介壁25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容置部21及第二容置部22,在绝缘本体2的上下两侧的上壁23与下壁24分别形成数个第一端子插槽231与第二端子插槽241,第一端子插槽231及第二端子插槽241分别同时连通于第一容置部21及第二容置部22,且第一端子插槽231贯穿于上壁23且延伸至中介壁25内,第二端子插槽241贯穿于下壁24且延伸至中介壁25内。第一导电端子3由上往下组装于第一端子插槽231中,第一导电端子3具有一第一前臂31及一第一后臂32,第一前臂31及第一后臂32位于不同平面,第一前臂31末端设有第一前接点311,第一后臂32末端设有第一后接点321,第一前接点311通过第一端子槽231并延伸至第一容置部21中,第一后接点321通过第一端子槽231并延伸至第二容置部22中。第一导电端子3还具有一第一本体部33、一第一弯折部34及一第一干涉部35,第一前臂31及第一弯折部34分别设置于第一本体部33的两侧,第一后臂32连接于第一弯折部34,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朝相反方向开口的一第一容置部及一第二容置部,在该绝缘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数个第一端子插槽与数个第二端子插槽,该第一端子插槽及该第二端子插槽分别同时连通于该第一容置部及该第二容置部;数个第一导电端子,组装于该些第一端子插槽中,该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前接点、一第一后接点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前接点通过该第一端子槽并延伸至该第一容置部中,该第一后接点通过该第一端子槽并延伸至该第二容置部中,该第一焊接部朝向该绝缘本体的下侧延伸并外露于该绝缘本体;及数个第二导电端子,组装于该些第二端子插槽中,该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前接点、一第二后接点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前接点通过该第二端子槽并延伸至该第一容置部中,该第二后接点通过该第二端子槽并延伸至该第二容置部中,该第二焊接部延伸至该绝缘本体的外侧,该第一前接点与该第二前接点上下相对且呈交错排列设置,该第一后接点与该第二后接点上下相对且呈交错排列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正祎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