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60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及第五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包括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五导电端子包括第五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三焊接部并列位于同一排,所述第二焊接部与第五焊接部并列位于另一排。因此,焊接部相对均匀分配焊接空间,避免导电端子间的短路,而使焊接良率得到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避免焊接不良的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M315435号,该专利公开一种MicroUSB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本体部及舌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及第五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及第五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并列位于同一排,第二导电端子及第四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并列位于另一排。然而,该Micro USB插头连接器为Micro USB B Type,根据Micro USB接口定义,Micro USB B Type的第四导电端子不需要与线缆连接,即第四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不需要焊接。这样,一排有三个焊接部需要焊接,另一排只有一个焊接部需要焊接。在焊接时,同一排的三个焊接部可能由于拥挤而被焊接在一起,造成导电端子间的短路;而另一排则浪费很多焊接空间。另一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2058908号,该专利公开一种Micro USB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本体部及舌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及第五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及第五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并列位于同一排,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三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并列位于另一排。该Micro USB插头连接器为Micro USB B Type,根据Micro USB接口定义,Micro USB B Type的第四导电端子不需要与线缆连接,即第四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不需要焊接。然而第四导电端子位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五导电端子之间,焊接时,可能会由于控制不当,而造成第四导电端子错误焊接连接上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五导电端子。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可克服焊接不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及第五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持部、连接第一固持部一端的第一接触部及连接第一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固持部、连接第二固持部一端的第二接触部及连接第二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包括第三固持部、连接第三固持部一端的第三接触部及连接第三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包括第四固持部及连接第四固持部一端的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五导电端子包括第五固持部、连接第五固持部一端的第五接触部及连接第五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五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三焊接部并列位于同一排,所述第二焊接部与第五焊接部并列位于另一排。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焊接部偏向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焊接部偏向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三焊接部偏向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第五焊接部偏向第四导电端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导电端子未设有焊接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绝缘本体后端的绝缘基座,所述绝缘基座设有自顶面及底面凹陷形成的引脚收容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三焊接部收容于顶面的引脚收容部内,所述第二焊接部和第五焊接部收容于底面的引脚收容部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部设有自后端面凹陷形成的定位凹槽,所述绝缘基座设有向前凸伸的定位凸柱,所述定位凸柱与定位凹槽卡固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基座的顶面设有卡扣凸台,所述金属壳体分为前金属壳体和后金属壳体,所述前金属壳体设有一位于顶面的卡扣孔,所述卡扣孔与卡扣凸台相互卡扣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基座设有位于两侧的卡固臂,所述本体部设有位于两侧后端的卡固凹槽,卡固臂卡持于卡固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插头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焊接部和第三焊接部收容于顶面的引脚收容部内,第二焊接部和第五焊接部收容于底面的引脚收容部内,并列位于同一排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三焊接部分享焊接空间,并列位于另一排第二焊接部与第五焊接部分享焊接空间,因此,焊接部相对均匀分配焊接空间,避免导电端子间的短路,而使焊接良率得到提高。第四导电端子未设有焊接脚,以使焊接更加便利。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和锁扣件组装入绝缘本体内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买连接器 I loo I绝缘本体 11—本体部_Ii收容凹部 定位凹槽ΤΤ 卡固凹槽113 第一抵持凹槽 TH I 二抵持凹槽_11互舌板_12收容部_120导电端子收容槽 13锁扣件收容槽 14导电端子蛋二导电端子 f第一固持部 第一接触部 212第一焊接部m蛋Ξ导电端子 i第二固持部221第二接触部 222第二焊接部丨223|第三导电端子 |2权利要求1.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及第五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持部、连接第一固持部一端的第一接触部及连接第一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固持部、连接第二固持部一端的第二接触部及连接第二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包括第三固持部、连接第三固持部一端的第三接触部及连接第三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包括第四固持部及连接第四固持部一端的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五导电端子包括第五固持部、连接第五固持部一端的第五接触部及连接第五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五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三焊接部并列位于同一排,所述第二焊接部与第五焊接部并列位于另一排。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比第一固持部更靠近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焊接部比第二固持部更靠近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三焊接部比第三固持部更靠近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第五焊接部比第五固持部更靠近第四导电端子。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延伸至靠近第五导电端子的第五焊接部与第五固持部的连接处。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绝缘本体后端的绝缘基座,所述绝缘基座设有分别自顶面及底面凹陷形成的引脚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及第五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持部、连接第一固持部一端的第一接触部及连接第一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固持部、连接第二固持部一端的第二接触部及连接第二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包括第三固持部、连接第三固持部一端的第三接触部及连接第三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包括第四固持部及连接第四固持部一端的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五导电端子包括第五固持部、连接第五固持部一端的第五接触部及连接第五固持部另一端的第五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三焊接部并列位于同一排,所述第二焊接部与第五焊接部并列位于另一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南郭敬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