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57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包括,连接料带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夹持部,自第一夹持部底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夹持部,自第二夹持部底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且相向延伸弯折相互扣合形成框架式接触部,且接触部框架端口的两侧壁向两侧弯折延伸形成导向部,接触部底部中央下凹形成弹性部;第一夹持部高度大于第二夹持部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可以保证端子插拔力更加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电子设备中之组件与组件、组件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有运用,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之基础组件。作为电连接器的关键部件——导电端子,其包括固定部、连接部、沿连接部另一端弯曲延伸形成的弹性部以及沿弹性部弯折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导电端子的稳定性不佳,进而影响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焊接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可以保证端子插拔力更加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包括,连接料带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夹持部,自第一夹持部底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夹持部,自第二夹持部底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且相向延伸弯折相互扣合形成框架式接触部,且接触部框架端口的两侧壁向两侧弯折延伸形成导向部,接触部底部中央下凹形成弹性部;第一夹持部高度大于第二夹持部高度。进一步,所述的导电端子底部宽度方向呈弧形。又,所述的弹性部为呈下凹弯曲状的弹性片。所述的第一夹持部高度是第二夹持部高度的一倍。另外,所述的导电端子长度为14. 5±0· 35mm ;第一夹持部高度为4. 1 + 0. 3mm,第一夹持部上端口宽度为4. 2±0· 3mm,第一夹持部长度为I. 45±0· 2mm ;所述的第二夹持部高度和上端口宽度为2. 45±0· 2mm,所述的第二夹持部长度为2mm ;所述的接触部长度为3.4mm,所述的导向部高度为I. 2mm,两侧面之间宽度为2. 9mm ;导电端子前端至弹性部弹性片后端长度为5. 3±0· 2mm ;位于料带上的两导电端子之间的步距为11. 5mm。再有,本技术所述的导电端子长度为9. 05±0. 35mm;第一夹持部高度为2.75±0· 2mm,第一夹持部上端口宽度为2. 5±0· 2mm,第一夹持部长度为O. 75±0· 2mm ;所述的第二夹持部高度为I. 6±0· 2mm,上端口宽度为I. 65±0· 2mm,所述的第二夹持部长度为I. 3mm;所述的接触部长度为I. 5mm,高度为2. 3mm,底部宽度为I. 8mm,顶部宽度为I. 05mm ;所述的导向部两侧面之间宽度为I. 8mm ;导电端子前端至弹性部弹性片后端长度为2. 5±0· 2mm ;第一、第二夹持部之间间距为O. 75mm ;位于料带上的两导电端子之间的步距为7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技术通过在固定部两边增加一对翅膀即第一夹持部,形成两个接触面,使该处的插拔力比原来只有单面接触的产品稳定性好。2.通过第一、第二夹持部的一对翅膀的设计,外观比原有产品美观。3.当插头内的针插入端子内,两边翅膀撑开时接触到塑壳,既保证了端子不会往外撑开,又保证了端子插拔力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图I的侧视图。图4为图I的A-A剖视图。图5为图I的B-B剖视图。图6为图I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广图6,本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导电端子100,其包括,连接料带300的固定部1,自固定部I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夹持部2,自第一夹持部2底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夹持部3,自第二夹持部3底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且相向延伸弯折相互扣合形成框架式接触部4,且接触部4框架端口的两侧壁向两侧弯折延伸形成导向部5,接触部4底部中央下凹形成弹性部6 ;第一夹持部2高度大于第二夹持部3高度。进一步,所述的导电端子100底部宽度方向呈弧形。又,所述的弹性部6为呈下凹弯曲状的弹性片。所述的第一夹持部2高度是第二夹持部3高度的一倍。另夕卜,所述的导电端子A长度L为14. 5 ± O. 35mm ;第一夹持部2高度hi为4.I ±0. 3mm,第一夹持部2上端口宽度wl为4. 2±0· 3mm,第一夹持部2长度11为I. 45 ±O. 2mm ;所述的第二夹持部3高度h2和上端口宽度w2为2. 45 ±O. 2mm,所述的第二夹持部3长度12为2mm ;所述的接触部4长度13为3. 4mm,所述的导向部5高度h3为I. 2mm,两侧面之间宽度w3为2. 9mm ;导电端子前端至弹性部6弹性片后端长度14为5. 3±0. 2mm ;位于料带上的两导电端子100、200之间的步距15为11. 5mm。再有,本技术所述的导电端子A长度L为9. 05±O. 35mm ;第一夹持部2高度hi为2. 75±0· 2mm,第一夹持部2上端口宽度wl为2. 5±0· 2mm,第一夹持部2长度11为O. 75 ±O. 2mm ;所述的第二夹持部3高度h2为I. 6±0. 2_,上端口宽度w2为I. 65 ±O. 2mm,所述的第二夹持部3长度12为I. 3mm ;所述的接触部4长度13为I. 5mm,高度h4为2. 3mm,底部宽度为I. 8mm,顶部宽度w5为I. 05mm ;所述的导向部5两侧面之间宽度w3为I. 8mm ;导电端子前端至弹性部6弹性片后端长度14为2. 5±0. 2mm ;第一、第二夹持部之间间距16为O. 75mm ;位于料带300上的两导电端子100、200之间的步距15为7mm。本技术通过在固定部两边增加一对翅膀即第一夹持部,形成两个接触面,使该处的插拔力比原来只有单面接触的产品稳定性好。当插头内的针插入端子内,两边翅膀撑开时接触到塑壳,既保证了端子不会往外撑开,又保证了端子插拔 力稳定性。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料带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夹持部,自第一夹持部底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夹持部,自第二夹持部底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且相向延伸弯折相互扣合形成框架式接触部,且接触部框架端口的两侧壁向两侧弯折延伸形成导向部,接触部底部中央下凹形成弹性部;第一夹持部高度大于第二夹持部高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端子底部宽度方向呈弧形。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部为呈下凹弯曲状的弹性片。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夹持部高度是第二夹持部高度的一倍。5.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端子长度为14. 5±0· 35mm ;第一夹持部高度为4. 1±0· 3mm,第一夹持部上端口宽度为4. 2±0· 3mm,第一夹持部长度为I. 45±0· 2mm ;所述的第二夹持部高度和上端口宽度为2. 45±0· 2mm,所述的第二夹持部长度为2mm ;所述的接触部长度为3. 4臟,所述的导向部高度为I. 2mm,两侧面之间宽度为2. 9mm ;导电端子前端至弹性部弹性片后端长度为5.3±0· 2mm ;位于料带上的两导电端子之间的步距为11. 5mm。6.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端子长度为9. 05±0· 35mm ;第一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料带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夹持部,自第一夹持部底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夹持部,自第二夹持部底部向前延伸并自两侧向上弯折延伸、且相向延伸弯折相互扣合形成框架式接触部,且接触部框架端口的两侧壁向两侧弯折延伸形成导向部,接触部底部中央下凹形成弹性部;第一夹持部高度大于第二夹持部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章财陈阿国相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致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