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568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座本体、数个第一端子及一金属外壳;插座本体包含一本体部及一舌板;该些第一端子各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一焊接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插座本体,第一接触部曝露于舌板的一端,第一焊接部伸出插座本体外;金属外壳包覆于插座本体的外侧,金属外壳与舌板之间形成一第一插槽,且金属外壳至少在相对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穿孔,所述穿孔与第一插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包括如上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电源连接器组合,该组合还包括插头连接器以及其他一些部件。藉此,该电源连接器与一插头连接器相接合时,金属外壳的穿孔可与插头连接器的卡固部相配合,以达到稳定结合的效果,且可便利于脱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尤指一种用于传输直流电力(D. C.,direct current),且可轻易脱离对接连接器的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
技术介绍
应用于传统的直流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是插接头与插接座采用插拔力(retention force)较大的紧配连接,以达到有效的电源传输。但随着电子装置体积与重量朝轻薄短小趋势下,例如Ulratbook、Macbook等轻薄笔电,常有不慎碰触或拉扯到插接头的电缆线,以致使整个笔电被拉离使用平台,而造成其摔落及损坏,更甚者将伤及人员。习知一种易脱连接器构造,请参考美国专利第7,311,526号。该专利以一定磁性 吸附的方式固定,亦即在插接座与插接头的接触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吸引的两磁极。在一般使用时,插接头及插接座磁吸结合,而遇有不当外力拉扯电缆线时,在不需较大的拉扯力下,即可轻易地使插接头脱离插接座。如此即可避免笔电被拉扯掉落。然而上述易脱连接器采用磁吸方式,其制造成本过于高昂,附带使电子装置的成本过高,亦较不易为市场所接受,造成普及率较低、市占率不高。因此,业界乃戮力思索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易、成本低的易脱离结构的连接器,不仅可有效执行电性连接,且亦可达成简易的脱离的电源连接器。缘是,本技术的创作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电源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接合后可稳定的结合,且可便利于脱离。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其端子的可靠度较佳,电源连接器的端子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可确实的达成电性接触。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可构成一薄型化连接器,以节省电子设备的空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座本体、数个第一端子及一金属外壳;该插座本体包含一本体部、由该本体部一端突伸出的一舌板及贯穿该本体部及该舌板的数个第一端子槽;该些第一端子设置于该些第一端子槽中,每一该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该插座本体,该第一接触部曝露于该舌板外,该第一焊接部伸出该插座本体外;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插座本体,该金属外壳与该舌板之间形成一第一插槽,邻近于该第一插槽的该金属外壳两侧上各形成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与该第一插槽相连通。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舌板与该本体部之间具有一补强部,该补强部的断面积由该舌板往该本体部方向递增。在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接触部的一端包含一杯状或锥状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槽底具有一平面。在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每一该第一端子的形状包含方形或矩形,该穿孔的形状包含圆形、锥形或椭圆形。在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接触部外侧面形成杯状或锥状的一第一抵触面,该第一端子槽的内壁形成有与该第一抵触面相对应的一第二抵触面,该第一抵触面与该第二抵触面相互抵触。本技术另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及一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含一插头本体、设置于该插头本体上的数个第二端子及包覆于该插头本体的一金属外壳;该些第二端子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弹性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金属外壳在相对的两侧各设有向外突出的至少一卡固部。其中该电源连接器与该插头连接器相接合,该些第二端子的该些第二接触部分别抵触于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第一接触部,该至少一卡固部配合于该至少一穿孔中。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固部分别形成于一弹性臂上,该弹性臂一体成型或组合于该金属外壳,该插头本体的一端形成有一导引部,该导引部外缘形成有一导引斜面,该导引部插置于该第一插槽中。在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接触部包含在一中心轴线上延伸的一柱体,该弹性部一端自该第二接触部的一端弯折延伸,且该弹性部形成有数个弯折段及数个连接段,且每个该连接段连接于任两个该弯折段之间或连接于该些弯折段其中之一的一端,该第二焊接部自该弹性部的另一端延伸所形成,其中该弹性部沿该中心轴线弹性位移。在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些第二端子还分别具有一支撑部,该第二接触部具有一柱体,该支撑部连接于该柱体与该弹性部,该支撑部朝该弹性部延伸且可分离地抵接该弹性部。在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接触部包含一柱体及连接于该柱体一侧渐缩的一延伸部,该些第二端子还分别具有两支撑部,每一该支撑部设置于该弹性部两侧,并位于该弹性部与该延伸部相邻接处,该支撑部可分离地抵触于该接触部的该柱体后端。本技术提供的电源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的金属外壳至少在相对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穿孔,可用以和对接的插头连接器的金属外壳至少在相对的两侧各设有向外突出的至少一卡固部相配合。在电源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接合时,卡固部配合于相对应的穿孔中,使电源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可稳定的结合,且可便利于脱离。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一端可形成一锥状的容置槽,且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可具有一柱体,柱体与容置槽之间形成环状接触,可靠度较佳,因此电源连接器的端子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可确实地达成电性接触。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其本体皆形成一薄型化设计,可大幅地降低高度,以构成薄型化连接器,以节省电子设备的空间。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I的电源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I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端子未弯折)。图4为图I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图I的电源连接器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6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8为图6的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0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端子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端子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组合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及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100,该电源连接器100为一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座本体I、数个第一端子2及一金属外壳3。以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插座本体I包含一本体部11及由本体部11 一端突伸出的一舌板12。插座本体I可设有数个第一端子槽13,该些第一端子槽13贯穿本体部11及舌板12,该些第一端子槽13可用以组装该些第一端子2。舌板12与本体部11之间可具有一补强部14,补强部14的断面积由舌板12往本体部11方向递增,也就是说补强部14可形成一锥状体,用以增加本体部11与舌板12接合处的强度,可有效地防止舌板12断裂。本体部11远离舌板12的一端可形成有数个收容槽15,分别连通于该些第一端子槽13。该些第一端子2较佳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或其合金材料制成,且第一端子2形状较佳包含方形、矩形或其它相似的形状。每一第一端子2各具有一第一固定部21、一第一接触部22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包括:一插座本体,该插座本体包含一本体部、由该本体部一端突伸出的一舌板及贯穿该本体部及该舌板的数个第一端子槽;数个第一端子,该些第一端子设置于该些第一端子槽中,每一该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该插座本体,该第一接触部曝露于该舌板外,该第一焊接部伸出该插座本体外;以及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插座本体,该金属外壳与该舌板之间形成一第一插槽,邻近于该第一插槽的该金属外壳两侧上各形成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与该第一插槽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培樵
申请(专利权)人: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