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可用于纺织机械、航空航天、精密光学仪器、微型机械、激光通讯、工业流量控制、减震器、执行器等领域的双压电晶片。
技术介绍
双压电晶片是利用压电陶瓷片在电场中的逆压电效应直接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换能元件,双压电晶片的结构、尺寸、制作方法对其性能及可靠性影响很大,特别是陶瓷基片的电极与中间层的匹配,对双压电晶片的出力等性能指标影响很大,这种匹配在悬臂应用的双晶片中表现尤其突出,现有的双压电晶片在陶瓷基层多采用全电极结构,和中间层之间,采用铜箔引出电极,在中间以川形铜条或其它纤维维持厚度一致并增强导电性,但在悬臂应用的双压电晶片夹持部位的结构未作特别设计,以提高悬臂夹持部位的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方便、能提悬臂应用中夹持部位可靠性的双压电晶片,可使双压电晶片工作更加稳定,同时还延长双压电晶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压电晶片,包括外部绝缘层、外部导电纤维层、上下陶瓷基层和中间层,中间层包括中间纤维基层和铜箔层,中间纤维基层成分除传统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外,还可以为硼纤维、阿拉米德纤维以及芳纶类如kevl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压电晶片,包括上下陶瓷基层、中间层、外部导电纤维层(8)和外部绝缘层(9),陶瓷基层包括陶瓷基片(2)及其内电极层(3)和外电极层(7),内电极层(3)外可以覆盖有内部导电纤维层(6),中间层包括中间纤维基层(1)和铜箔层(4),铜箔层(4)在内部电极的引出端为方形或凸型,在尾端,铜箔层(4)形状为三条或两条线形,线的宽度尺寸较小,其特征在于:内电极层(3)的图形在夹持部位为交叉锯齿形,且部分没有电极,铜箔层(4)除去川型部分的尺寸与其相匹配,通过有机树脂层(5)使铜箔层(4)和中间纤维基层(1)与陶瓷基层的内电极层(3)紧密结合,悬臂梁夹持部位工作中形变更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相果,廖建中,蹇胜勇,刘振华,冯小东,曾祥明,李瑞峰,刘炉,陈世钗,徐丽萍,刘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胜普昂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