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素玲专利>正文

电光学层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897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光学层积板,特别提供一种以电致效应,决定外部光束穿通板体前后二面与否之层积板。其包含有:一层以电致效应改变晶格排序的电致色变液晶层;一第一导电层,导通结合在电致色变液晶层的一侧;一第二导电层,导通结合在电致色变液晶层的另一侧;二张力迭层,分别结合在上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朝外外表;其中在张力迭层的朝外表面,同体方式生成一链接强化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提供薄化制作,且可降低产制成本外,形成的板体更利于共轭曲面的弯制,利于环围曲面光帷幕的组合安装,和可维持电致色变液晶层折射率的均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光学层积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光学层积板,特别提供一种以电致效应,决定外部光束穿通板体前后二面与否之层积板。
技术介绍
以电致效应改变液晶晶格方位排列,以致于可决定折射率大小的光电模板,在该液晶可经由分工复合的前提下,以大量被采用于生活空间的屏格,可做透明或遮光效果,在遮光状态下可作为透映屏幕的使用,方便于隔间需求。相关的设计为由一电致的液晶层,前后界面各贴合具导电效应的膜层(ITO),又在于导电膜层的外表夹合有张力叠层2,使形成导电层的维护,另为了机械张力的强化,而在张力叠层2外表贴合有硬化层13,以及在硬化层13的外表为了防污及抗刮而贴合有抗刮·层14,如图I所示的样态,在电致色变液晶层I的前后设有界面贴合接触第一导电层11与第二导电层12,第一导电层11、第二导电层12的外表面分别再迭合张力叠层2,张力叠层2外表再迭合硬化层13及最外表的抗刮层14硬化处理,该设计如中国台湾专利M320081案,它以多层复合的方式,利用张力叠层2以夹置电致色变液晶层I和第一导电层11、第二导电层12,其机械张力的支持,利用了张力叠层2的扶持后,由硬化层13作张力的强化,让模板整体张力满足并维持不易变形,和在硬化层13的外表再贴合一抗刮层14,利用该抗刮层14的高硬度质地让其表体光滑,以达抗刮及防污。上述的积层,经由硬化层13及抗刮层14的结合后,其机械张力平整,但电致色变液晶层I它为液态流质状的物质,经由外力内部的晶格排列会变形,使该被外力作用点的折射率变化,其变化样态如图2,若将电光学层积板10弯曲的时候,其中间的折射率(透明度)会大于不受外力作用的区间,如图所示,该电光学层积板10两侧经由外力F。往下弯折,则下表面往轭轴S的方向会产生一斜向往上的推力F2,以及电光学层积板10的上表会因两侧外力Ftl的作用会产生一拉力F1,该拉力F1背对中央形成一合力F3往下,于是合力F3的下压与推力F2的作用为相对合成在电光学层积板10的积层中央,它直接作用在电致色变液晶层I的位置,使电致色变液晶层I位于轭轴S的部位被压缩变窄,于是液晶容积它会往两侧方向分散,让电光学层积板10位于轭轴S的区间失去晶体组织的阻光作用,而使透明度增加。电致色变液晶层I前后两侧的第一导电层11、第二导电层12,及张力迭层2和硬化层13和抗刮层14,它们皆属于硬度较高的质地,因此合力F3与推力F2对其作用并不明显,最明显为电致色变液晶层I为流质状,受压缩之后往两侧展流,因此使轭轴S部位的区间失去阻光的能力,以及所设的硬化层13跟抗刮层14皆为较坚硬的材质,分布于电光学层积板10的上下两侧,由外力F。作用之后,合力F3与推力F2合成的挤压力,它会经由硬化层13及抗刮层14的坚硬实体传递因素,会将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电致色变液晶层I的上下界面,因此追加存在硬化层13及抗刮层14的结果,会增加厚度即会将外力Ftl直接传递向电致色变液晶层1,并以多层迭合累积较厚的厚度,即不利于电光学层积板10的弯制,电光学层积板10的弯制为利用外力F。弯曲,让电光学层积板10形成具曲面的帷幕,上述的设计它有多层积厚,增加产制成本及施作工序,并且不利于曲面弯制。有关电致色变液晶层I的晶格排列,原则上会在第一导电层11、第二导电层12在未通电时,其晶格排列方位为乱序朝向,经通电后它会垂直于电光学层积板10的积层纵向,而让光束粒子可从晶格平行排列的空隙穿透而达到透光折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光学层积板,其除提供薄化制作,且可降低产制成本外,形成的板体更利于共轭曲面的弯制,利于环围曲面光帷幕的组合安装,和可维持电致色变液晶层折射率的均等。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光学层积板,它包含有一层以电致效应改变晶格排序的电致色变液晶层;一第一导电层,导通结合在电致色变液晶层的一侧;一第二导电层,导通结合在电致色变液晶层的另一侧;二张力叠层,分别结合在上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朝外外表;其中在张力叠层的朝外表面,同体方式生成一链接强化材。所述的链接强化材与张力叠层的外表为热作交结为同体。所述的链接强化材为以热喷着方式,熔结在张力叠层的本体,使张力叠层的表面实体结合链接强化材,以及因熔喷结果,链接强化材为深入张力叠层的表面内部。所述的链接强化材的表体与张力迭层的表面为平齐。所述的链接强化材的硬度大于张力叠层。在张力叠层的表体直接以组织链接方式接合强化材,让张力叠层本体得到同体的机械强化。张力叠层表体直接强化实施为可采用热融的结合方式介入强化材,利于生产线同步施作。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薄化产制,并且高机械性强化的电光学层积板,过程减少制作程序及生产成本,并提供在电光学层积板弯制时,可避免超额曲挠应力影响电致色变液晶层的晶格排列或填充容积空间,维持电光学层积板的折射率均等。附图说明图I为习用电光学层积板的积层结构不意图。图2为习用电光学层积板受外力弯曲作用的变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光学层积板的积层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电光学层积板的实施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致色变液晶层I 电光学层积板10 第一导电层11第二导电层12硬化层13抗刮层14贴合界面层100 张力叠层2表面20链接强化材3 表体30 外力F0拉力F1推力F2 合力F3轭轴S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构成方式以及实用性质之说明,请参阅图式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3所述,本技术的电光学层积板10它同样以夹层方式积叠合成,其中设有一层电致色变液晶层1,电致色变液晶层I的两侧外表界面分别结合具导电效应的第一导电层11与第二导电层12,在第一导电层11与第二导电层12的外侧分别结合张力叠层2,以形成电光学层积板10的板体基础。第一导电层11、第二导电层12由外导通极向电力,第一导电层11、第二导电层12产生的电场分布则作用在电致色变液晶层1,电致色变液晶层I内部为晶体受到电场影响,而形成方向整列的变化,其中有通电后让晶格排序为平行于电光学层积板10的截面,使达成透光,停电后反之达成阻光,电致色变液晶层I及第一导电层11、第二导电层12为薄膜状 不具张力支撑,及需受维护,因此它外表需求机械力支持,于是在两侧外表分别结合张力叠层2,受到张力叠层2的机械支持而形成一板状(膜片状)的积层,张力叠层2它一般可采高分子透光材料为之,但若使用高硬度具透明的材料,则会让电光学层积板10易于脆化。电光学层积板10它必须保有曲挠的变形能力,以利于组贴施作,或制成环围状的光学屏幕,或利于施工时的弯曲操作,即使结合在平整的透明玻璃表面,它也必须具有曲挠的变形能力,利于施工贴着,而该贴着方式为在电光学层积板10的一侧实施黏剂。本技术为了强化电光学层积板10的本体机械张力,以及薄化的概念,得在张力叠层2的表面20往芯部直接在张力叠层2的表面往内部的组织,链接有本质硬度大于张力叠层2的强化材料,使在张力叠层2的表面20邻接形成有链接强化材3,该链接强化材3为较坚硬的组织,所形成的表体30即为光滑的表面,可达防污及其硬度可抗刮,又链接强化材3它是由外而里掠过张力叠层2的表面20水平高度,往张力叠层2的芯部交融,利用其分子结构的相互熔接,让张力叠层2本体可得到同体化的强化效应,增强张力叠层2本体的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光学层积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层以电致效应改变晶格排序的电致色变液晶层;一第一导电层,导通结合在电致色变液晶层的一侧;一第二导电层,导通结合在电致色变液晶层的另一侧;二张力叠层,分别结合在上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朝外外表;其中在张力叠层的朝外表面,同体方式生成一链接强化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哲
申请(专利权)人:张素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