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素玲专利>正文

电光学层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897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光学层积板,特别提供一种以电致效应,决定外部光束穿通板体前后二面与否之层积板。其包含有:一层以电致效应改变晶格排序的电致色变液晶层;一第一导电层,导通结合在电致色变液晶层的一侧;一第二导电层,导通结合在电致色变液晶层的另一侧;二张力迭层,分别结合在上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朝外外表;其中在张力迭层的朝外表面,同体方式生成一链接强化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提供薄化制作,且可降低产制成本外,形成的板体更利于共轭曲面的弯制,利于环围曲面光帷幕的组合安装,和可维持电致色变液晶层折射率的均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光学层积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光学层积板,特别提供一种以电致效应,决定外部光束穿通板体前后二面与否之层积板。
技术介绍
以电致效应改变液晶晶格方位排列,以致于可决定折射率大小的光电模板,在该液晶可经由分工复合的前提下,以大量被采用于生活空间的屏格,可做透明或遮光效果,在遮光状态下可作为透映屏幕的使用,方便于隔间需求。相关的设计为由一电致的液晶层,前后界面各贴合具导电效应的膜层(ITO),又在于导电膜层的外表夹合有张力叠层2,使形成导电层的维护,另为了机械张力的强化,而在张力叠层2外表贴合有硬化层13,以及在硬化层13的外表为了防污及抗刮而贴合有抗刮·层14,如图I所示的样态,在电致色变液晶层I的前后设有界面贴合接触第一导电层11与第二导电层12,第一导电层11、第二导电层12的外表面分别再迭合张力叠层2,张力叠层2外表再迭合硬化层13及最外表的抗刮层14硬化处理,该设计如中国台湾专利M320081案,它以多层复合的方式,利用张力叠层2以夹置电致色变液晶层I和第一导电层11、第二导电层12,其机械张力的支持,利用了张力叠层2的扶持后,由硬化层13作张力的强化,让模板整体张力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光学层积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层以电致效应改变晶格排序的电致色变液晶层;一第一导电层,导通结合在电致色变液晶层的一侧;一第二导电层,导通结合在电致色变液晶层的另一侧;二张力叠层,分别结合在上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朝外外表;其中在张力叠层的朝外表面,同体方式生成一链接强化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哲
申请(专利权)人:张素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