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现黑色、白色及无色间相互转化的像素结构,包括:上电极(9)和下电极(2),所述上电极(9)与下电极(2)之间包括透明溶剂(8)、左电极(4)、右电极(4’),所述左电极(4)和右电极(4’)分别位于所述透明溶剂(8)的左、右两侧,所述透明溶剂(8)中含有黑色粒子显示介质(7-1)和白色粒子显示介质(7-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对具有不同极性的黑、白粒子显示介质施加电压实现了黑色、白色及无色显示间的相互转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实现黑色、白色及无色间相互转化的像素结构及包括该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体育运动中,经常看见羽毛球、网球等单双打运动,而在这些体育项目中,经常看到场地上交错杂乱的单双场地线,这些在某种程度上给运动员会造成一定的视觉干扰,影响真实水平发挥。同时,普通观众有时也因单双场地线的互相干扰,很多时候无法很直观的知道结果。另外,在这些运动项目中发现最多的争议,是左右边的边界球压线或出界问题,因 速度快、距离稍远,运动员和裁判无法直观看到,因此也出现不少误判,也影响了运动员的正常水平发挥和公平竞争。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能够实现黑色、白色及无色间相互转化的显示装置,以便为观众提供清晰、直观的视觉效果。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这样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黑色、白色及无色间相互转化的像素结构,及包括该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黑色、白色及无色间相互转化的像素结构,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与下电极之间包括透明溶剂、左电极、右电极,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分别位于所述透明溶剂的左、右两侧,所述透明溶剂中含有黑色粒子显示介质和白色粒子显示介质。优选地,所述上电极与下电极之间还包括第一上绝缘层、第一下绝缘层、第二上绝缘层和第二下绝缘层,所述第一上绝缘层和第一下绝缘层分别位于所述左电极的上、下方,所述第二上绝缘层和第二下绝缘层分别位于所述右电极的上、下方。优选地,所述上电极与下电极之间还包括位于所述左电极左侧的左隔离墙,以及位于所述右电极右侧的右隔离墙。优选地,所述左隔离墙和右隔离墙均为绝缘材料。优选地,所述黑色粒子显示介质为炭黑及带有残余双键的、核壳结构的乳胶小球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白色粒子显示介质为二氧化钛、氧化铝、铝酸盐及氧化硅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透明溶剂为环氧化合物、芳烃、卤代烃、脂肪烃及硅氧烷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黑色粒子显示介质和白色粒子显示介质的密度与透明溶剂的密度之比在85% 115%之间。优选地,所述像素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上电极上方的上透明基板,以及位于所述下电极下方的下透明基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上述的像素结构。(三)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对具有不同极性的黑、白粒子显示介质施加电压实现了黑色、白色及无色显示间的相互转化。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种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为羽毛场地线示意图;图5为利用本技术实施例实现单场地线显示的示意图;图6为利用本技术实施例实现双场地线显示的示意图;图7为利用本技术实施例实现边界线击中显示情况的示意图。其中,I下玻璃基板;2下电极;3第一下绝缘层,3’第二下绝缘层;4左电极,4’右电极;5第一上绝缘层,5’第二上绝缘层;6左隔离墙,6’右隔离墙;7-1黑色粒子显示介质,7-2白色粒子显示介质;8透明溶剂;9上电极;10上玻璃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实现黑色、白色及无色间相互转化的像素结构,包括上电极9和下电极2,所述上电极9与下电极2之间包括透明溶剂8、左电极4、右电极4’,所述左电极4和右电极4’分别位于所述透明溶剂8的左、右两侧,所述透明溶剂8中含有黑色粒子显示介质7-1和白色粒子显示介质7-2 (以下简称为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所述上电极9与下电极2之间还包括第一上绝缘层5、第一下绝缘层3、第二上绝缘层5’和第二下绝缘层3’,所述第一上绝缘层5和第一下绝缘层3分别位于所述左电极4的上、下方,所述第二上绝缘层5’和第二下绝缘层3’分别位于所述右电极4’的上、下方。第一上绝缘层5、第一下绝缘层3的作用是将左电极与上、下电极隔离开;第二上绝缘层5’和第二下绝缘层3’的作用是将右电极与上、下电极隔离开。所述上电极9与下电极2之间还包括位于所述左电极4左侧的左隔离墙6,以及位于所述右电极4’右侧的右隔离墙6’。左隔离墙6和右隔离墙6’均为绝缘材料。由于在实际应用到显示装置中时,具有多个像素结构,因此左隔离墙6和右隔离墙6’的作用是隔离相邻的像素结构,使像素结构相互之间绝缘。所述黑色粒子为炭黑及带有残余双键的核壳结构的乳胶小球中的一种,或者是其两者的混合物;其中,乳胶小球外壳的材料通常用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两者与苯乙烯的共聚物,乳胶小球核上的残余双键与四氧化锇一类的金属氧化物作用,产生强烈的吸光使乳胶小球呈现黑色。所述白色粒子为二氧化钛、氧化铝、铝酸盐及氧化硅中的一种,或者是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二氧化钛折射率高、易做成纳米粒子,作为优选材料。透明溶剂8 一般为稳定性较高、绝缘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光学和电化学稳定性的有机溶剂。可以是环氧化合物、芳烃、卤代烃、脂肪烃及硅氧烷中的一种,或者是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四氯乙烯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较高的沸点,密度较大、高折射率,低黏度等优点,作为优选材料。所述像素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上电极9上方的上透明基板(如玻璃基板10),以及位于所述下电极2下方的下透明基板(如玻璃基板I)。实施例二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如图I所示的像素结构。作为本技术显示装置的应用,其可实现羽毛球场地的单双场地线切换。当场地需单打时,场地只显示单打的白线,而多余的双打线呈无色态;当场地需双打时,双打线会显示白色,而多余的单打线会由白色变为无色,从而实现单双场地线的切换。以下举例说明。白色粒子带负电,当场地线需白色显示时,对上电极施加正电压,对下电极施加负电压,使白色粒子朝上运动到上方,而黑色粒子在下方,从而实现白色线条显示,如图I所示(图I中上玻璃基板的一侧为观看侧)。去掉电场后,白色线条仍能保持,因此节省电能,实现绿色显示。白色粒子和黑色粒子的粒径一般取10 IOOnm级,其密度和透明溶剂的密度之比在85% 115%之间;即不透明带电粒子的密度和透明溶剂的密度相近,当然两者的密度越相近越好,最好是两者密度相同,从而使得在对器件施加电场完成驱动后,即使撤掉电场不透明带电粒子也可以根据力学原理(重力和浮力相近或相等)而稳定的保持在其所在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能耗。而如果对像素结构左右两边的电极施加电压,从而使黑、白粒子靠于电极两侧,可以实现无色显示(此时在两侧所显示的黑线和白色从视觉上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如图2所示。去掉电场后,无色线条仍能保持,因此节省电能,实现绿色显示。当来球击中边界线时,边界线安装的触摸电路装置(为现有技术)会做出反应,将被击中区域的像素结构的上、下电极的电压进行反置(由于黑色粒子带正电,因此对上电极加负电,下电极加正电),从而使黑色粒子朝上运动,白色粒子朝下运动,实现黑色区域局部显示,如图3所示。去掉电场后,黑色区域仍能保持,因此节省电能,实现绿色显示。上述触摸电路装置有电容式、电阻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黑色、白色及无色间相互转化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与下电极之间包括透明溶剂、左电极、右电极,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分别位于所述透明溶剂的左、右两侧,所述透明溶剂中含有黑色粒子显示介质和白色粒子显示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