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7084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将掺锡氧化铟薄膜先后浸泡于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波处理,并用氮气吹干;将掺锡氧化铟薄膜的导电层面上涂抹聚苯胺乳液,干燥后在涂有聚苯胺乳液那面薄膜上继续涂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凝胶电解质;将涂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凝胶电解质的那面与导电基布粘合,密封并烘干,即得电致变色器件。该电致变色器件由四部分组成,导电织物取代了原来的离子存储层和导电层,结构得到了优化,其颜色的可逆变化及色变灵敏度高、化学稳定性高、柔软性好、应用范围广。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到的聚苯胺乳液可直接使用且分散性好,能在掺锡氧化铟薄膜表面形成稳定、均匀的膜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苯胺(PANI)是合成大分子化合物,因其主链上含有交替的苯环和氮原子,从而构成一种特殊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共轭大分子聚苯胺处于中间氧化态,即氧化单元数等于还原单元数相等时,经过质子酸的掺杂作用可变成导体,与其它导电聚合物的掺杂不同的是,聚苯胺的质子酸掺杂没有改变主链上的电子数目,只是质子进入高聚物主链上才使链带正电,为维持电中性,阴离子也进入高聚物的主链,其导电性得到增强。聚苯胺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可逆性,且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便,及其独特的掺杂现象等特性,被应用于金属防腐技术、电磁屏蔽技术、抗静电技术、电致变色、传感器元件、催 化材料和隐身技术等领域。与其他电致变色材料相比,聚苯胺电致变色材料颜色转换速度快、断电情况下具有长时间“记忆”功能、循环周期长等优点,在电敏元件、汽车挡风玻璃、建筑玻璃、智能窗及纺织等诸多领域。但是由于聚苯胺在普通溶剂中的溶解性极差,大大限制了其可加工性能。目前利用聚苯胺制备电致变色材料的方法之中,电化学聚合法不能大规模制备电致变色膜,聚苯胺膜与导电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1)将掺锡氧化铟薄膜先后浸泡于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波处理,并用氮气吹干;(2)将掺锡氧化铟薄膜的导电层面上涂抹聚苯胺乳液,干燥后在涂有聚苯胺乳液的那面薄膜上继续涂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凝胶电解质;(3)将步骤(2)中得到的掺锡氧化铟薄膜的涂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凝胶电解质的那面与导电基布粘合,密封并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1)将掺锡氧化铟薄膜先后浸泡于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波处理,并用氮气吹干; (2)将掺锡氧化铟薄膜的导电层面上涂抹聚苯胺乳液,干燥后在涂有聚苯胺乳液的那面薄膜上继续涂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凝胶电解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掺锡氧化铟薄膜的涂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凝胶电解质的那面与导电基布粘合,密封并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的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7分钟,乙醇溶液的浓度为90% -9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静置消泡后的聚苯胺乳液,采用旋转涂抹法涂抹到掺锡氧化铟薄膜上,并在温度为20°C _30°C的条件下干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凝胶电解质电导率为O. 4X IO-3 O. 7X IO-3S/cm。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烘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斌杰王香琴张邱平傅本胜许鉴林兰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