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孔扩散障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859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扩散障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包括氧泵层和多孔扩散障层,氧泵层为采用La1-xSrxGa1-yMgyO3-δ材料制成的陶瓷片,氧泵层的上、下表面分别制有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正、负电极层分别引出有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多孔扩散障层为采用Al2O3材料烧结而成的圆形陶瓷薄片,该多孔扩散障层同轴心一体连接在负电极层的下表面,多孔扩散障层的上表面与负电极层的连接间形成有裸露的环形上平面,该环形上平面上以及氧泵层、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的外圆周面上密封有封装层。其制造方法包括坯片制备、一次高温烧结、电极层印刷、二次高温烧结、成品再烧结等步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工艺简单,性能稳定、测量范围广,具有检测精度高,响应时间短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氧传感器,特别是采用中温固体氧离子导体材料制作的一种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孔扩散障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
技术介绍
氧传感器按原理可以分为浓差电势型和极限电流型,而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又可以分为孔隙扩散障型和致密扩散型。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以其测量精度高、范围广、响应时间快以及不需要参比气体等优点在冶金、食品和制氧工艺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的固体电解质绝多数是YSZ材料,由于这种材料只有在温度大于800°C时才具有较高的氧离子电导率,这就导致传感器的工作温度必须大于800°C,高温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三相界面处产生有害物质、电极材料难以匹配以及能量消耗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迫切需要降低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而途径之一是寻找一种·在中温范围内就具有较高氧离子电导率的材料替代YSZ作为氧传感器的固体电解质。目前,现有技术中已经发现的中温固体氧离子导体材料主要有δ-Β 203、&02和LahSrxGahyMgyCVs三种材料。但是由于δ-Bi2O3材料的结构不稳定,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02在还原性气氛中Ce4+容易被还原成Ce3+而产生电子导电现象,使得这两种材料在应用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LahSrxGahMgyCVs的电导率在同等条件下比YSZ材料优越很多,而且在很宽的氧分压范围内以及还原性气氛中具有很好的性能稳定性,因此这种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YSZ作为中温固体氧离子导体材料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在温度为600°C 700°C范围内即出现良好的极限电流平台,且性能稳定、机械强度好的一种多孔扩散障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该传感器制造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具有氧浓度测量范围广,精度高,响应时间短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孔扩散障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包括氧泵层和多孔扩散障层,氧泵层为采用LahSrxGahMgyCVs材料烧结制成的圆形陶瓷片体,并且氧泵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有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正电极层引出有正电极引线,负电极层引出有负电极引线,多孔扩散障层为采用Al2O3材料烧结而成的直径大于氧泵层并具有多孔结构的圆形陶瓷薄片,该多孔扩散障层同轴心一体连接在负电极层的下表面,多孔扩散障层的上表面与负电极层的连接间形成有裸露的环形上平面,该环形上平面上以及氧泵层、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的外圆周面上密封有封装层。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封装层为高温密封玻璃釉;氧泵层为致密的LahSrxGanMgyCVs陶瓷圆片,直径约为7. 5mm,厚度约O. 6mm ;多孔扩散障层是具有多孔结构的Al2O3陶瓷圆片,直径大约是10. 5mm,厚度约为O. 7mm。上述的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正负极。上述的LahSrxGanMgyCVs材料中其中x和y的取值范围分别为O. I彡x彡O. 2和O. I彡y彡O. 2。上述的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以及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的材料均为钼。上述的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的厚度均为20u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氧传感器的氧泵层采用电导率在同等条件下比YSZ材料大2倍到4倍的LahSrxGahMgyCVs材料制作,多孔扩散障层为具有多孔结构的Al2O3陶瓷片,因而产品在中温范围内就能呈现较好的性能,出现良好的极限电流平台,可测量氧浓度的范围为O 80%,响应时间在IOs 15s范围内。大大减轻了传统氧传感器需在800°C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情况,提高了氧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制造工艺简单,性能稳 定、测量范围广,具有检测精度高,响应时间短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在冶金、食品和制氧等领域。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650°C的I-V曲线图;图3是本技术的极限电流值与氧浓度的关系图;图4是本技术的响应时间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氧泵层I ;多孔扩散障层2 ;正电极层3 ;负电极层4 ;封装层5 ;正电极引线6 ;负电极引线7 ;电源8 ;电流表9。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孔扩散障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包括氧泵层I和多孔扩散障层2,氧泵层I为采用LahSrxGahMgyCVs材料烧结制成的圆形陶瓷片体,并且氧泵层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有正电极层3和负电极层4,正电极层3引出有正电极引线6,负电极层4引出有负电极引线7,多孔扩散障层2为采用Al2O3材料烧结而成的直径大于氧泵层I并具有多孔结构的圆形陶瓷薄片,该多孔扩散障层2同轴心一体连接在负电极层4的下表面,多孔扩散障层2的上表面与负电极层4的连接间形成有裸露的环形上平面,该环形上平面上以及氧泵层I、正电极层3和负电极层41的外圆周面上密封有封装层5。本技术的氧泵层I采用LahSrxGapyMgyCVs材料制作,取代了传统的YSZ材料,La1_xSrxGa1_yMgy03_5材料的电导率是同等条件下YSZ材料的2倍到4倍,而且在很宽的氧分压范围内以及还原性气氛中具有很好的性能稳定性,因此是作为中温固体氧离子导体材料中最理想的材料。多孔扩散障层2为Al2O3材料经烧结制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陶瓷薄片,因此环境中的氧分子可以通过其自由扩散。本技术的产品在600°C 700°C下工作性能稳定,出现良好的极限电流平台,可测量氧浓度的范围为O 80%,响应时间在IOs 15s范围内,具有性能稳定、测量范围广,检测精度高,响应时间短且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从图I中可以看到,本技术在工作时可以在线路中增设电流表9。本技术的封装层5为高温密封玻璃釉。实施例中,正电极引线6和负电极引线7分别用于连接电源8的正负极。本技术的LahSrxGahMgyCVs材料中其中x和y的取值范围分别为O.I彡X彡O. 2和O. I彡y彡O. 2。本技术的正电极层3和负电极层4以及正电极引线6和负电极引线7的材料均为钼。本技术的正电极层3和负电极层4的厚度均为20um。本技术的氧泵层I和多孔扩散障层2经烧结制成陶瓷圆片,烧结后氧泵层I的直径约为7. 5mm,厚度约O. 6mm,多孔扩散障层2的直径大约是10. 5mm,厚度约为O. 7m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孔扩散障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坯片制备先用模具和油压机将LahSrxGanMgyCVs粉体和Al2O3粉体分别压制成直径为IOmm的氧泵层坯片和直径为13mm的多孔扩散障层坯片;一次高温烧结将上述的氧泵层坯片和多孔扩散障层坯片分别送入高温烧结炉中烧结制得致密的氧泵层陶瓷片和多孔结构的多孔扩散障层陶瓷片;电极层印刷采用高精度丝网印刷机在上述的氧泵层陶瓷片的上下两面分别印刷上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并同时从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分别引出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二次高温烧结采用钼浆粘连的方式将氧泵层陶瓷片具有负电极层的一面与上述的多孔扩散障层陶瓷片连接起来并一起送入高温烧结炉中烧结制得一体结构的氧传感器坯件;成品再烧结将上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扩散障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包括氧泵层(1)和多孔扩散障层(2),其特征是:所述的氧泵层(1)为采用La1?xSrxGa1?yMgyO3?δ材料烧结制成的圆形陶瓷片体,并且氧泵层(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有正电极层(3)和负电极层(4),所述正电极层(3)引出有正电极引线(6),所述负电极层(4)引出有负电极引线(7),所述的多孔扩散障层(2)为采用Al2O3材料烧结而成的直径大于氧泵层(1)并具有多孔结构的圆形陶瓷薄片,该多孔扩散障层(2)同轴心一体连接在负电极层(4)的下表面,所述多孔扩散障层(2)的上表面与负电极层(4)的连接间形成有裸露的环形上平面,该环形上平面上以及氧泵层(1)、正电极层(3)和负电极层(4)的外圆周面上密封有封装层(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康简家文顾媛媛江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