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发光单元,包括柔性电路板、骨架本体、外壳、芯片及至少一LED灯珠;所述外壳内包裹所述柔性电路板、芯片、LED灯珠及骨架本体;所述骨架本体的周侧设有凹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环绕所述凹槽并固定于所述凹槽处;所述骨架本体上还设有容置腔,所述芯片插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LED灯珠及芯片分别焊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从所述骨架本体的两端引出有导线,所述LED灯珠与芯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LED发光单元能够满足全方位的显示要求,结构紧凑,生产成本较低,发光效果较好,具有较佳的视觉特性,实用较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LED发光单元。
技术介绍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的功能是能够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散发出去,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LED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及环保等优点,并凭借这些优势而涌现出了一大批LED相关广品。目前,LED行业中的产品大多数为常规单面LED显示屏,单面的LED显示屏由于受·到本身视角的限制和安装壳体的限制,其视角往往小于180°,而且其中心的光轴与发射光线的角度大于45°时,发射光线的光照强度明显降低,故单个的LED显示屏的视角较窄,达不到180°的视角要求,产品多为常规单面LED显示屏,视角范围窄,达不到360°全方位显示的效果,以无法满足现今的使用需求,为此,需要对LED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LED显示屏多为常规的单面LED显示屏,视角较窄,达不到360 °全方位显示的效果,提供了一种LED发光单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LED发光单元,包括柔性电路板、骨架本体、外壳、芯片及至少一 LED灯珠;所述外壳内包裹所述柔性电路板、芯片、LED灯珠及骨架本体;所述骨架本体的周侧设有凹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环绕所述凹槽并固定于所述凹槽处;所述骨架本体上还设有容置腔,所述芯片插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LED灯珠及芯片分别焊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从所述骨架本体的两端引出有导线,所述LED灯珠与芯片电连接。其中,还包括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套设于所述骨架本体的凹槽中。其中,还包括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包裹并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卡固于所述骨架本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的两侧均设有凸条,所述凹槽侧壁上相应地设有开口槽,所述凸条与开口槽扣合后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凹槽中。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上均设有透明部,所述透明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LED灯珠相适应。其中,还包括第一固线夹及第二固线夹,所述第一固线夹及第二固线夹均卡合于所述骨架本体内形成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固线夹及第二固线夹上均延伸有卡板,所述骨架本体上相应地设有卡槽,所述卡板嵌接于所述卡槽中。其中,所述LED灯珠的数量为4 10个,所述LED灯珠等间距地分布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其中,所述骨架本体呈球形,所述凹槽为围绕所述骨架本体的圆环状凹槽。其中,所述外壳为由上外壳与下外壳组成的球形壳体,所述上外壳与所述下外壳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卡扣,所述骨架本体上相应于所述上外壳与所述下外壳的位置均设有卡钩,所述卡扣与卡钩相适配。其中,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LED灯珠的大小相适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LED显示屏多为常规的单面LED显示屏,视角较窄,达不到360°全方位显示的效果的问题,本技术一种LED发光单元采用将多个LED灯珠设在柔性电路板上并将柔性电路板环绕骨架本体的周侧,由于骨架本体周侧的LED灯珠处于不同的方位,能够增加LED发光单元的视角,并且能够实现LED发光 单元360°的视角,满足全方位的显示要求;另一方面柔性电路板环绕于骨架的周侧,能够使LED发光单元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其发光效果更好,综上,本技术LED发光单元能够满足全方位的显示要求,体积小,结构紧凑,生产成本较低,发光效果较好,具有较佳的视觉特性,实用较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LED发光单元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LED发光单元的装配整体结构图。标号说明I-骨架本体,2-柔性电路板,11-凹槽,12-开口槽,13-卡槽,31-第一固定架,32-第二固定架,41-第一固线夹,42-第二固线夹,43-卡板,51-上外壳,52-下外壳,51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I至图2,本技术LED发光单元,包括柔性电路板2、骨架本体I、外壳、芯片及至少一 LED灯珠;所述外壳罩住所述柔性电路板2、西片、LED灯珠及骨架本体1,所述骨架本体I的周侧设有凹槽11,所述柔性电路板2环绕所述凹槽11并固定于所述凹槽11处,所述骨架本体I上还设有容置腔,所述芯片插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LED灯珠及芯片分别焊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2上,所述柔性电路板2从所述骨架本体I的两端引出有导线,所述LED灯珠与芯片电连接;所述外壳与骨架本体I的中间还包括第一固定架31和第二固定架32,所述第一固定架31及第二固定架32包裹并将所述柔性电路板2卡固于所述骨架本体I上。所述第一固定架31及第二固定架32的两侧均设有凸条,所述凹槽11侧壁上相应地设有开口槽12,所述凸条与开口槽12扣合后将所述柔性电路板2固定于所述凹槽11中。所述第一固定架31及第二固定架32上均设有透明部,所述透明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上的LED灯珠相适应;所述LED灯珠的数量为4 10个,所述LED灯珠等间距地分布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上,当柔性电路板2绕在骨架本体I的周侧后,其上的LED灯珠均匀地分布于骨架本体I上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上;所述LED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一固线夹41及第二固线夹42,所述第一固线夹41及第二固线夹42均卡合于所述骨架本体I内形成整体结构。第一固线夹41及第二固线夹42与所述骨架本体I接触的面上均延伸有卡板43,所述骨架本体上相应地设有卡槽13,所述卡板43嵌接于卡槽13中,所述卡板43嵌接卡槽13后,其与骨架本体I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骨架本体I的形状为球形,所述凹槽11为围绕所述骨架本体I的圆环状凹槽11,凹槽11与柔性电路板2的宽度相适应;所述外壳包括上外壳51与下外壳52,所述上外壳51与所述下外壳52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卡扣,所述骨架本体I上相应于所述上外壳51与所述下外壳52的位置均设有卡钩,所述卡扣与卡钩相适配,所述上外壳51与下外壳52上均设有通孔510,所述通孔51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上的LED灯珠的大小相适应,以使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透过通孔510向外射出。在一实施例中,LED发光单元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材质均为硅胶,固定架直接套设在骨架本体I的凹槽中。上述,第一固定架31与第二固定架32的凸条与凹槽11侧壁上的开口槽12扣合固定后能够起到将柔性电路板2固定在骨架本体I上的作用,有效防止柔性电路板2由于·外力的作用而松动致使LED灯珠偏离原来的位置达不到较佳的显示效果。所述第一固定架31及第二固定架32上还设有透明部,透明部靠近LED灯珠的位置凹陷为凹槽11,该凹槽11与LED灯珠的位置相适应。上述,LED灯珠的数量为4 10个,本方案中LED灯珠的数量为4个,且4个LED灯珠均匀分布在骨架本体I的周侧,这样能够实现LED发光单元全方位的发光要求,当然,其它数量的LED灯珠,能够实现上述LED发光单元全方位发光要求的目的方案,均是可执行的技术方案。上述,第一固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电路板、骨架本体、外壳、芯片及至少一LED灯珠;所述外壳内包裹所述柔性电路板、芯片、LED灯珠及骨架本体;所述骨架本体的周侧设有凹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环绕所述凹槽并固定于所述凹槽处;所述骨架本体上还设有容置腔,所述芯片插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LED灯珠及芯片分别焊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从所述骨架本体的两端引出有导线,所述LED灯珠与芯片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光明,肖尤金,徐小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立翔艺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