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型材设备,其包括第一型材件、二第二型材件及连接所述第一型材件和第二型材件的型材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型材件为中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型材件具有若干侧板,每一第二型材件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型材体,所述型材连接装置包括安装于每一第二型材件的型材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型材件的相应侧板的安装块,每一第二型材件还包括卡扣于所述型材体的一侧并延伸至相应侧板处以覆盖所述安装块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型材体形成三角形横截面的型材扣板。通过安装块将中空柱状结构的第一型材件和三角形横截面的第二型材件连接起来,连接简单、方便。另外,第二型材件的型材扣板将安装块的一侧面的一侧面覆盖起来,保证型材设备外观美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型材设备。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的型材之间的连接模式,有上下扣件连接和公母扣连接等形式,上下扣件连接可分为直线连接、90度转角连接、T形连接及“十”字连接。每种连接中还存在等高连接、不等高连接的区别,公扣与母扣连接,有公扣、母扣方向的区分,在连接时,可出现左公右母、右公左母、双边公扣、双边母扣等四种情况。因此型材之间存在的上述连接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相当多的组合,不同的连接需要不同的连接配件,造成了目前在生产与型材安装过程中出现下列问题连接配件繁多,生产前期模具数量多,投入大;安装时必须按照设计图面寻找相应配件,且各种配件数量计算复杂,容易出错;组装时需要专业人员、并且使用专用工具(胶锤)和不同的紧固件,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型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型材间的连接复杂、组装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型材设备,其包括第一型材件、第二型材件及连接所述第一型材件和第二型材件的型材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型材件为中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型材件具有侧板,所述第二型材件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型材体,所述型材连接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型材件的侧板和所述第二型材件的型材体的端部之间的安装块,所述第二型材件还包括卡扣于所述型材体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型材件的侧板处以覆盖所述安装块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型材体形成三角形横截面的型材扣板。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型材连接装置还包括将所述安装块固定于所述型材体的端部的第一锁固件,所述型材体的内侧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锁固件安装的若干侧向开口的狭槽。进一步地,所述型材连接装置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型材件内的垫板及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块、第一型材件的侧部及所述垫板并将已装好所述安装块后的型材体固定于所述垫板上的第二锁固件。进一步地,所述型材体的二侧缘沿型材体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二卡条,所述型材扣板于相对两侧缘设置有分别卡持于所述卡条上的二卡钩。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型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型材间的连接复杂、组装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型材设备,其包括第一型材件、二第二型材件及连接所述第一型材件和第二型材件的型材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型材件为中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型材件具有若干侧板,每一第二型材件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型材体,所述型材连接装置包括安装于每一第二型材件的型材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型材件的相应侧板的安装块,每一第二型材件还包括卡扣于所述型材体的一侧并延伸至相应侧板处以覆盖所述安装块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型材体形成三角形横截面的型材扣板。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型材连接装置还包括先将所述安装块固定于所述型材体的端部的第一锁固件,所述型材体的内侧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锁固件安装的若干侧向开口的狭槽。进一步地,所述型材连接装置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型材件内的垫板及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块、第一型材件的侧部及所述垫板并将已装好所述安装块后的型材体固定于所述垫板上的第二锁固件。进一步地,所述垫板呈L形,所述第一型材件呈中空方柱状,所述二第二型材件相互垂直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型材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型材体的二侧缘沿型材体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二卡条,所述型材扣 板于相对两侧缘设置有分别卡持于所述卡条上的二卡钩。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型材件的型材扣板位于所述二第二型材件的型材体组成的框体的外部。本技术通过安装块将中空柱状结构的第一型材件和三角形横截面的第二型材件连接起来,连接简单、方便。另外,第二型材件的型材扣板将安装块的一侧面的一侧面覆盖起来,保证本技术的型材设备外观美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供的型材设备的部分分解图。图2是图I的型材设备的圆圈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I的型材设备的沿线A-A的剖面放大图。图4是图I的型材设备的部分组装图,其中,所述安装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型材件的型材体上。图5是图4的型材设备的圆圈处的放大图。图6是图I的型材设备的组装图。图7是图6的型材设备的圆圈处的放大图。图8是图6的型材设备的俯视图。图9是图6的型材设备的沿线B-B的剖面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同时参阅图I至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型材设备包括第一型材件10、二第二型材件20及连接所述第一型材件10和第二型材件20的型材连接装置30。所述第一型材件10为中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型材件10具有若干侧板11。所述第二型材件20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型材体21。所述型材连接装置30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型材件10的侧板11和每一第二型材件20的型材体21的端部之间的安装块31。所述第二型材件20还包括卡扣于所述型材体21的一侧并延伸至相应侧板11处以覆盖所述安装块31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型材体21形成三角形横截面的型材扣板22。本技术通过安装块31将中空柱状结构的第一型材件10和三角形横截面的第二型材件20连接起来,连接简单、方便。另外,第二型材件20的型材扣板22将安装块31的一侧面的一侧面覆盖起来,保证本技术的型材设备外观美观。所述第二型材件20的型材扣板22位于所述二第二型材件20的型材体21组成的框体的外部,以将所述第二型材件20的型材体21组成的框体的外部覆盖起来,以保证外观美观。所述型材体21的二侧缘沿型材体21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二卡条23。所述型材扣板22于相对两侧缘设置有分别卡持于所述卡条23上的二卡钩24。所述安装块31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型材连接装置30还包括先将所述安装块31·固定于所述型材体21的端部的第一锁固件(图未示)。所述型材体21的内侧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锁固件安装的若干侧向开口的狭槽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固件为螺钉。所述型材连接装置30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型材件10内的垫板32及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块31、第一型材件10的侧部及所述垫板32并将所述装好所述安装块31后的型材体21固定于所述垫板32上的第二锁固件(图未示)。所述垫板32呈L形,所述第一型材件10呈中空方柱状,所述二第二型材件20相互垂直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型材件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固件为与螺母相配合的螺杆。在装配过程中,首先,所述第一锁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块31,进而锁进所述第二型材件20的型材体21的狭槽25内,从而所述安装块31安装于所述型材体21的端部。然后,所述垫板32伸入所述第一型材件10内,所述第二锁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块31、第一型材件10的侧部及所述垫板32并与垫板32外的螺母(图未示)配合,以将装好安装块31后的型材体21固定于所述第一型材件10上。最后,将所述型材扣板22对应所述型材体21的侧向开口处进行拍打,从而将型材扣板22的卡钩24与型材体21的卡条23相卡合,此时,所述型材扣板22将安装块31的一侧面及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覆盖,进一步保证外观整洁。上述图示中示出了二个第二型材件20安装于第一型材件10上,可以理解地,可以仅一个第二型材件20安装于第一型材件10上;也可以三个或四个第二型材件20安装于第一型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材设备,其包括第一型材件、第二型材件及连接所述第一型材件和第二型材件的型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件为中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型材件具有侧板,所述第二型材件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型材体,所述型材连接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型材件的侧板和所述第二型材件的型材体的端部之间的安装块,所述第二型材件还包括卡扣于所述型材体的一侧并延伸至第一型材件侧板处以覆盖所述安装块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型材体形成三角形横截面的型材扣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易辉,
申请(专利权)人:刘易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