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579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径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左半圆弧片,第二左半圆弧片的一端与第二右半圆弧片的一端连接,第二左半圆弧片的另一端与左动向伸缩插片的一端连接,第二右半圆弧片的另一端与右动向伸缩插片的一端连接,左动向伸缩插片的另一端通过箍紧调节装置与右动向伸缩插片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夹箍固定和挂靠固定件等功能、变径范围大、携带方便、操作快捷、通用性强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径抱箍,属于通信线路紧固件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通信杆路上使用的抱箍,如图I所示,采用左半圆弧片I、右半圆弧片2的两端均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耳3,并在通信线杆4上形成对合结构,通过安装耳3上的一对螺栓组件5对两半圆弧片进行缩小直径使其与安装部位密贴通信线杆4来达到夹紧固定。由于通信线杆4是一种下粗上细呈75度锥度的圆锥形结构,直立于地面高约6至12米,通信线杆截面6变化大,因此需要选用不同半圆规格的或多种长度规格螺栓的抱箍来实施线杆上各截面部位的固定,其次在操作时须先将螺母脱卸,在对合后再装上螺母进行 直径调节。在高空作业时一方面要用手定位箍身于安装部位,另一方面又要用另一手将螺母脱卸后再装配的操作,可能引起螺母等部件的失落现象,而对于轻质(重量约每米20克)的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的杆路铺设,一般是单人作业和利用既有杆路的使用环境,经常在杆上已架设多条光、电缆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高空作业时,螺母等部件的失落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夹箍固定和挂靠固定件等功能、变径范围大、携带方便、操作快捷、通用性强的变径抱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径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径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左半圆弧片(11),第二左半圆弧片(11)的一端与第二右半圆弧片(12)的一端连接,第二左半圆弧片(11)的另一端与左动向伸缩插片(21)的一端连接,第二右半圆弧片(12)的另一端与右动向伸缩插片(22)的一端连接,左动向伸缩插片(21)的另一端通过箍紧调节装置(14)与右动向伸缩插片(22)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来余黄士伟陆建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骏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