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径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左半圆弧片,第二左半圆弧片的一端与第二右半圆弧片的一端连接,第二左半圆弧片的另一端与左动向伸缩插片的一端连接,第二右半圆弧片的另一端与右动向伸缩插片的一端连接,左动向伸缩插片的另一端通过箍紧调节装置与右动向伸缩插片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夹箍固定和挂靠固定件等功能、变径范围大、携带方便、操作快捷、通用性强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径抱箍,属于通信线路紧固件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通信杆路上使用的抱箍,如图I所示,采用左半圆弧片I、右半圆弧片2的两端均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耳3,并在通信线杆4上形成对合结构,通过安装耳3上的一对螺栓组件5对两半圆弧片进行缩小直径使其与安装部位密贴通信线杆4来达到夹紧固定。由于通信线杆4是一种下粗上细呈75度锥度的圆锥形结构,直立于地面高约6至12米,通信线杆截面6变化大,因此需要选用不同半圆规格的或多种长度规格螺栓的抱箍来实施线杆上各截面部位的固定,其次在操作时须先将螺母脱卸,在对合后再装上螺母进行 直径调节。在高空作业时一方面要用手定位箍身于安装部位,另一方面又要用另一手将螺母脱卸后再装配的操作,可能引起螺母等部件的失落现象,而对于轻质(重量约每米20克)的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的杆路铺设,一般是单人作业和利用既有杆路的使用环境,经常在杆上已架设多条光、电缆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高空作业时,螺母等部件的失落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夹箍固定和挂靠固定件等功能、变径范围大、携带方便、操作快捷、通用性强的变径抱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径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左半圆弧片,第二左半圆弧片的一端与第二右半圆弧片的一端连接,第二左半圆弧片的另一端与左动向伸缩插片的一端连接,第二右半圆弧片的另一端与右动向伸缩插片的一端连接,左动向伸缩插片的另一端通过箍紧调节装置与右动向伸缩插片的另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左半圆弧片和第二右半圆弧片上均设有挡位扣和至少一个带孔挂座,挡位扣与凹槽连接,凹槽内设有定向槽孔。优选地,所述的挡位扣设于第二左半圆弧片与左动向伸缩插片的连接处和第二右半圆弧片与右动向伸缩插片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的定向槽孔由至少2个梯形孔组成。优选地,所述的梯形孔较宽的一边与挡位扣之间的距离小于梯形孔较窄的一边与挡位扣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的左动向伸缩插片的一端与右动向伸缩插片的一端均设有导向杆,左动向伸缩插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左安装耳,第二左安装耳的顶端设有两个凸起,两个凸起之间设有开口螺孔,右动向伸缩插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右安装耳,第二右安装耳的中间位置设有螺栓安装孔。优选地,所述的导向杆中间设有杆身,杆身的宽度小于梯形孔较窄一边的长度,导向杆的顶端设有杆帽,杆帽的宽度大于梯形孔较宽的一边的长度,导向杆的底部设有卡位脚,卡位脚的宽度小于梯形孔较宽的一边的长度且大于梯形孔较窄一边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的箍紧调节装置包括螺栓,螺栓通过第二左安装耳和第二右安装耳与方形螺母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螺栓均与螺栓安装孔、方形螺母和开口螺孔相匹配。优选地,所述的方形螺母圆心至外边缘的距离与开口螺孔圆心至凸起的距离相匹配。本技术上设有销轴铰链,可以调节第二左半圆弧片和第二右半圆弧片的张口,方便将通信线杆夹进去,左动向伸缩插片和右动向伸缩插片可分别在第二左半圆弧片和第二右半圆弧片进行伸缩调节来合抱不同直径大小的通信线杆。采用变径调节,使杆上抱箍具有通用性、变径范围大。本技术将已装配好方形螺母35的螺栓37整体从一侧第二右安装耳的螺栓安装孔中套入另一侧第二左安装耳31的开口螺孔内,并通过凸起对 方形螺母进行限位,使安装操作更简便,本技术为一体化构造,使携带和操作方便。本技术增设了带孔挂座,具有夹箍固定和挂靠固定件等的多功能性。附图说明图I为一般线杆抱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变径抱箍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变径抱箍结构实际操作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为第一左半圆弧片,2为第一右半圆弧片,3为第一安装耳,4为通信线杆,5为螺栓组件,6为通信线杆截面,11为第二左半圆弧片,12为第二右半圆弧片,13为销轴铰链,14为箍紧调节装置,15为左活动关节点,16为右活动关节点,17为挡位扣,18为凹槽,19为定向槽孔,20为带孔挂座,21为左动向伸缩插片,22为右动向伸缩插片,23为导向杆,24为梯形孔,25为杆身,26为杆帽,27为卡位脚,31为第二左安装耳,32为第二右安装耳,33为螺栓安装孔,34为凸起,35为方形螺母,36为开口螺孔,37为螺栓,40为第一安装辅件,41为第二安装辅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I本技术为一种变径抱箍,如图2所示,为一种变径抱箍结构示意图。第二左半圆弧片11 一端上的左活动关节点15有2个(至少为2个),第二右半圆弧片12 —端上的右活动关节点16有I个(其数量比左活动关节点15少一个),左活动关节点15通过销轴铰链13与右活动关节点16连接,第二左半圆弧片11的另一端与左动向伸缩插片21的一端连接,第二右半圆弧片12的另一端与右动向伸缩插片22的一端连接,左动向伸缩插片21的另一端通过箍紧调节装置14与右动向伸缩插片2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左半圆弧片11的顶端和第二右半圆弧片12的顶端均为挡位扣17,第二左半圆弧片11的下边缘和第二右半圆弧片12的下边缘均连带6个(至少一个)带孔挂座20,挡位扣17与凹槽18连接,凹槽18内中心位置开有定向槽孔19,凹槽18对于第二左半圆弧片11和第二右半圆弧片12形成加强筋。在第二左半圆弧片11与左动向伸缩插片21的连接处和第二右半圆弧片12与右动向伸缩插片22的连接处均弯折形成一个挡位扣17,挡位扣17内可嵌入左动向伸缩插片21和右动向伸缩插片22。定向槽孔19中间由一排共7个(至少2个)梯形孔24组成,可将导向杆23嵌入梯形孔24内。梯形孔24较宽的一边与挡位扣17之间的距离小于梯形孔24较窄的一边与挡位扣17之间的距离。左动向伸缩插片21的一端与右动向伸缩插片22的一端均向外弯曲嵌入定向槽孔19内,形成“工”字形导向杆23,使左动向伸缩插片21与右动向伸缩插片22在挡位扣17内沿着定向槽孔19形成即不分离又可按定向槽孔19的轨道进行伸缩移动。左动向伸缩插片21的另一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二左安装耳31,第二左安装耳31的顶端向外再弯折形成两个凸起34,对方形螺母35转动进行限位,两个凸起34之间开有开口螺孔36,右动向伸缩插片22的另一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二右安装耳32,第二右安装耳32的中间位置开有螺栓安装孔33。·将已装配好方形螺母35的螺栓37整体从一侧第二右安装耳32的螺栓安装孔33中套入另一侧第二左安装耳31的开口螺孔36内,方形螺母35通过凸起34来进行限位,防止了方形螺母35随螺栓37旋紧而跟转的现象,从而使在安装时不需将方形螺母35卸下再装上的工序,不需一边对方形螺母35固定,另一边进行螺栓37旋紧的双手作业方式,使安装操作更简便。导向杆23中间为杆身25,杆身25的宽度小于梯形孔24较窄一边的长度,使杆身25在定向槽孔19可任意移动,导向杆23的顶端为杆帽26,杆帽26的宽度大于梯形孔24较宽的一边,使导向杆23始终在定向槽孔19内而不脱落,导向杆23的底端为卡位脚27,卡位脚27的宽度大于梯形孔24较窄的一边而又小于梯形孔24较宽的一边,从而使导向杆23调节到适当的梯形孔24后不再移动。当导向杆23在定向槽孔内19,箍紧调节装置14固定时,挡位扣17自然形成杠杆点,使导向杆23的卡位脚27顶向定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径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左半圆弧片(11),第二左半圆弧片(11)的一端与第二右半圆弧片(12)的一端连接,第二左半圆弧片(11)的另一端与左动向伸缩插片(21)的一端连接,第二右半圆弧片(12)的另一端与右动向伸缩插片(22)的一端连接,左动向伸缩插片(21)的另一端通过箍紧调节装置(14)与右动向伸缩插片(22)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来余,黄士伟,陆建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骏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