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41818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缠绕管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抱箍,包括环形筒状的本体,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内灌注有密封胶,所述本体内壁覆盖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在对应环形沟槽位置的内壁上设有刺破凸起。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抱箍固定缠绕管后轴向连接力不足导致缠绕管容易脱离抱箍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强缠绕管间的连接力的抱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缠绕管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抱箍
技术介绍
缠绕管是一种替代传统胶管保护用金属护簧的新产品。缠绕管一般采用尼龙材质或聚丙烯材质制成。缠绕管相对应与传统的金属护簧产品具有耐磨性能好,抗老化、抗腐蚀性能强;更能有力的对软管外表面进行防老化和抗磨擦保护。缠绕管相对于胶管护簧产品和其他护套产品具有更优异的便捷和环保节能效果。缠绕管内表面一般为平面,外表面分平面和弧面两种。现有缠绕管抱箍作为缠绕管的接头,其主要的作用是将两根缠绕管连接,抱箍由两块半圆环合并而成,两块半圆环由螺栓连接,抱箍与缠绕管主要利用摩擦力相互连接。由于缠绕管多是埋设在地下,所以并没有太多轴向的力使缠绕管脱离的抱箍。但在地质不是太好的地段,地质会有一些较小的变化,所以在这些地方缠绕管容易脱离抱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抱箍固定缠绕管后轴向连接力不足导致缠绕管容易脱离抱箍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强缠绕管间的连接力的抱箍。本专利技术提供基础方案是:密封抱箍,包括环形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分为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所述左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右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左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扣合缠绕管外壁的环形通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内灌注有密封胶,所述本体内壁覆盖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在对应环形沟槽位置的内壁上设有刺破凸起。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缠绕管时,将两节缠绕管拼合到一起,在两管的交接的位置的内壁贴上密封的带,然后在交接的位置用左半圆环的内壁与右半圆环的内壁的扣合缠绕管,然后使用螺栓穿过连接部的螺栓孔将左半圆环于右半圆环固定连接,利用两半圆环的结构强度限制缠绕管的径向移动,抱箍是利用与缠绕管的摩擦力作为连接力,增加摩擦层后可以增加摩擦力,间接的增加连接力,次外,密封胶在安装前一直封存在环形沟槽中,在安装时,刺破凸起会刺破摩擦层,让密封胶流出加强抱箍与缠绕管间的连接。方案二: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环形沟槽在内壁的位置对应于加强肋位置的内侦k有益效果:本方案在设置环形沟槽的结构强度会下降,为了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在结构强度最佳设置了加强肋的位置开设环形沟槽。方案三: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摩擦层粘接与本体内壁粘接。有益效果:粘接的方式能加快制造流程。方案四: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部与加强肋高度齐平。有益效果:连接部在埋入地下后,如果连接部高于加强肋可能会导致连接部承受较大的外力而折断。方案五:为基础方案的优选,加强肋与环形沟槽均设置与本体内壁的边缘处。有益效果:设置于边缘处会增加密封的面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密封抱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物摩擦层的筒状的本体; 附图标记:左半圆环10、右半圆环20、连接部11、环形沟槽13、环形加强肋12、摩擦层3、刺破凸起31。【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所示的密封抱箍,包括环形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分为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20,所述左半圆环10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11,所述右半圆环20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11,所述左半圆环10的连接部11开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圆环20的连接部11开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20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扣合缠绕管外壁的环形通孔,所述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20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20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12,所述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20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13,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环形沟槽13内灌注有密封胶,所述本体内壁覆盖有摩擦层3,所述摩擦层3在对应环形沟槽13位置的内壁上设有刺破凸起31。所述环形沟槽13在内壁的位置对应于加强肋位置的内侧。所述摩擦层3粘接与本体内壁粘接。所述连接部11与加强肋高度齐平。加强肋与环形沟槽13均设置与本体内壁的边缘处。使用效果与各部分特征效果:连接缠绕管时,将两节缠绕管拼合到一起,在两管的交接的位置的内壁贴上密封的带,然后在交接的位置用左半圆环10的内壁与右半圆环20的内壁的扣合缠绕管,然后使用螺栓穿过连接部11的螺栓孔将左半圆环10于右半圆环20固定连接,利用两半圆环的结构强度限制缠绕管的径向移动,抱箍是利用与缠绕管的摩擦力作为连接力,增加摩擦层3后可以增加摩擦力,间接的增加连接力,次外,密封胶在安装前一直封存在环形沟槽13中,在安装时,刺破凸起31会刺破摩擦层3,让密封胶流出加强抱箍与缠绕管间的连接。所述环形沟槽13在内壁的位置对应于加强肋位置的内侧。有益效果:本方案在设置环形沟槽13的结构强度会下降,为了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在结构强度最佳设置了加强肋的位置开设环形沟槽13。所述摩擦层3粘接与本体内壁粘接。有益效果:粘接的方式能加快制造流程。所述连接部11与加强肋高度齐平。有益效果:连接部11在埋入地下后,如果连接部11高于加强肋可能会导致连接部11承受较大的外力而折断。加强肋与环形沟槽13均设置与本体内壁的边缘处。有益效果:设置于边缘处会增加密封的面积。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主权项】1.密封抱箍,包括环形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分为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所述左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右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左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扣合缠绕管外壁的环形通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内灌注有密封胶,所述本体内壁覆盖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在对应环形沟槽位置的内壁上设有刺破凸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在内壁的位置对应于加强肋位置的内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层粘接与本体内壁粘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加强肋高度齐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抱箍,其特征在于,加强肋与环形沟槽均设置与本体内壁的边缘处。【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缠绕管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抱箍,包括环形筒状的本体,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内灌注有密封胶,所述本体内壁覆盖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在对应环形沟槽位置的内壁上设有刺破凸起。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抱箍固定缠绕管后轴向连接力不足导致缠绕管容易脱离抱箍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强缠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密封抱箍,包括环形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分为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所述左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右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左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扣合缠绕管外壁的环形通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内灌注有密封胶,所述本体内壁覆盖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在对应环形沟槽位置的内壁上设有刺破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雄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互通管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