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355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出的异径筒状制品的致密效率不高,致密效果不均匀的问题。该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分层排布且边缘放置有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设有通孔的孔板,和位于该孔板中部且两端分别与相邻孔板连接的导气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实施方便,而且能实现高效均匀的致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沉积装置,具体是指一 种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山目-O
技术介绍
随着炭/炭复合材料制品在高温热场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类形状的炭/炭复合材料制品也逐步地研制出来并投入批量生产,现有技术中,为了制备性能更好的炭/炭材料,人们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技术,即CVI技术来生产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品,由于使用这种方式产出的异径筒状制品的致密效率不高,且致密效果不均匀,因此专利技术创造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为大势所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出的异径筒状制品的致密效率不高,致密效果不均匀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分层排布且边缘放置有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设有通孔的孔板,和位于该孔板中部且两端分别与相邻孔板连接的导气筒。进一步地,在所有孔板中,中间层的孔板上的通孔位于所述炭/炭异径筒状制品与导气筒之间,而其他层的孔板上的通孔则位于所述炭/炭异径筒状制品与导气筒之间,和孔板的中心;中间层的孔板下方与该层孔板相连的导气筒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为了便于定位,所述孔板上与导气筒的连接处还加工有用于定位的环形浅槽。为了进一步均匀致密,所述炭/炭异径筒状制品与导气筒之间的通孔在同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孔板下方的导气筒侧壁上的通孔在同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作为优选,相邻两炭/炭异径筒状制品之间的间隙为O. 5 40mm ;所述孔板、导气筒均米用石墨制作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采用平板石墨件制作而成的孔板与导气筒配合,并在孔板上加工有环形浅槽,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本装置便于操作,可靠性强。(2)本技术通过将气流分为两路由下部孔板引入,其中一路引入下层炭/炭异径筒状制品,另一路由导气筒引入上层炭/炭异径筒状制品,解决了气流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差异,使得气体分布均匀,从而提高了致密效率。(3)本技术中,位于距层状排列的孔板中心高度最近位置的孔板上只在炭/炭异径筒状制品与导气筒之间设置通孔,并在位于该孔板下方且与其相邻的导气筒上设有通孔,这样的设置使得气体进入本装置后于中部位置向两边分散,进一步提高了气体的均匀分布。(4)本技术利用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形状特点,将其用导气筒支撑,从而控制该炭/炭异径筒状制品间的间隙,进而增大了装炉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如下I-炭/炭异径筒状制品,2-导气筒,3-孔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如图I所示,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炭/炭异径筒状制品I的均匀设有通孔且层状排列的两个以上孔板3,设置在相邻孔板3之间用于支撑及导气的导气筒2,与该层状排列的孔板3整体高度中间位置距离最近的任一孔板3上的通孔均匀分布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I与导气筒2之间的环状面上,该孔板具有隔板的功能,且位于该具有隔板功能的孔板3下方与其相邻的导气筒2的筒壁上还均匀分布有通孔,其余孔板3上的通孔均匀分布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I与导气筒2之间的环状面上,及孔板3的中心位置,孔板3上与导气筒2接触位置还加工有用于定位的环形浅槽,相邻两炭/炭异径筒状制品I之间间隙为O. 5^40mm ;孔板3、导气筒2均采用石墨材质的材料制作而成。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时,将本装置放置于沉积炉内进气管处,并将底部的孔板3与该进气管正对,气流通过底部的孔板3上的通孔分为两路进入装置,其中一路气流引入下层的炭/炭异径筒状制品1,另一路由导气筒2引入上层炭/炭异径筒状制品1,气流流经只在炭/炭异径筒状制品I与导气筒2之间设有通孔的具有隔板功能的孔板3时,通过位于该具有隔板功能的孔板3下方且与其相邻的导气筒2筒壁上的通孔引入上层炭/炭异径筒状制品1,实现均匀加热。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分层排布且边缘放置有炭/炭异径筒状制品(I)的设有通孔的孔板(3),和位于该孔板(3)中部且两端分别与相邻孔板(3)连接的导气筒(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有孔板(3)中,中间层的孔板(3)上的通孔位于所述炭/炭异径筒状制品(I)与导气筒(2)之间,而其他层的孔板(3)上的通孔则位于所述炭/炭异径筒状制品(I)与导气筒(2)之间,和孔板(3)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层的孔板(3)下方与该层孔板(3)相连的导气筒(2)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3)上与导气筒(2)的连接处还加工有用于定位的环形浅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炭异径筒状制品(I)与导气筒(2)之间的通孔在同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孔板(3)下方的导气筒(2)侧壁上的通孔在同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3)、导气筒(2)均采用石墨制作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出的异径筒状制品的致密效率不高,致密效果不均匀的问题。该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分层排布且边缘放置有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设有通孔的孔板,和位于该孔板中部且两端分别与相邻孔板连接的导气筒。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实施方便,而且能实现高效均匀的致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文档编号C23C16/26GK202705465SQ20122027499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刘江平, 胡海平, 习刚, 罗昆鹏 申请人:四川思利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分层排布且边缘放置有炭/炭异径筒状制品(1)的设有通孔的孔板(3),和位于该孔板(3)中部且两端分别与相邻孔板(3)连接的导气筒(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平胡海平习刚罗昆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思利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