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及起重机,其中的三圈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卷扬的三圈或三圈以外绳道内侧的三圈保护器,所述三圈保护器包括检测开关、套筒以及部分插入套筒内部的触发杆,所述套筒内设有与所述触发杆相配合的复位弹簧,所述套筒的侧部开有通孔,所述触发杆上设有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检测开关相配合的感应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利用了卷扬空间,内嵌于卷扬的内部,并跟随卷扬旋转。当放绳余量小于三圈时,保护装置失去钢丝绳的压迫力,在弹簧的作用下,准确的实现触发,此时,检测开关发送信号至控制器,限制放绳动作的输出,且强制工况下,具有钢丝绳余量为一圈时强制失效保护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保护机构及机械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当前经济的突飞猛进,极大地刺激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起重机作为工程机械领域中的高端产品,其控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起重作业安全系数的高低,因此,其控制系统的安全检测方式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卷扬机构是起重机的关键单元,其放绳时的安全限位检测通常由三圈保护器实现。三圈保护器在卷扬缠绕钢丝绳余量为三圈时,即会触发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实现放绳动作限制。当前的三圈保护器检测精度较低,不具备计数功能,存在脱绳的风险。具体而言,·现有三圈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通常以凸轮机构和压绳机构居多。凸轮机构安装于卷扬的一侧,通过卷扬的转动来带动三圈机构中的齿轮旋转,当从动齿轮旋转至设定的位置时,相连接的凸轮机构即触发了检测开关;而压绳机构一般安装于卷扬绳道外绕绳起始端的三圈处,随着卷扬放绳,压绳机构逐渐下滑,当放绳至余量三圈后,机构的滚轮即下落卷扬绳道处,从而触发检测开关。但是,凸轮机构三圈保护器的触发位置不容易确定,且卷扬空转时三圈保护即失效,还需重新调整;压绳机构在乱绳的情况下容易因挤压而造成其机构断裂,且上述两种方式都不能实现卷扬绕绳余量计数的功能,以致强制无限制放绳时容易导致脱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检测精度高、安全性好、可靠性强的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及起重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包括在卷扬的三圈或三圈以外的绳道内侧设置三圈保护器,所述三圈保护器包括检测开关、套筒以及部分插入套筒内部的触发杆,所述套筒内设有与所述触发杆相配合的复位弹簧,所述套筒的侧部开有通孔,所述触发杆上设有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检测开关相配合的感应组件。优选地,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末端设置在所述触发杆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的通孔,所述连接杆外端上还设有检测板。更优选地,所述通孔为长条状,所述连接杆在通孔内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检测开关和检测板之间的有效检测距离。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复位弹簧相配合的挡板。优选地,所述绳道上设有与所述触发杆尺寸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触发杆从卷扬的内部至少部分伸出该安装孔,并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更优选地,所述触发杆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触发杆上部直径的顶端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触发杆上部直径的下侧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换言之,触发杆的粗径上部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触发杆的粗径下部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至少部分套接在所述触发杆的下部,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在三圈机构自由状态下,完全套接在所述触发杆的下部,并且部分处于压缩状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上述任意的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在起重机卷扬的绳道上设有与所述三圈保护装置尺寸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三圈保护装置至少部分伸出该安装孔,并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有效地利用了卷扬空间,内嵌于卷扬的内部,并跟随卷扬旋转。当放绳余量小于三圈时,本技术的保护装置失去钢丝绳的压迫力,在内部弹簧的作用下,准确的实现触发,此时,检测开关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记录触发信号并保持状态,以限制 放绳动作的输出,且强制工况下,具有钢丝绳余量为一圈时强制失效保护功能。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在确保检测的精确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利用了空间,使整个系统更加紧凑。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I 图4,其中示出本技术一种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的三圈保护装置包括在卷扬10的三圈或三圈以外的绳道30内侧设置三圈保护器20,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三圈保护器20内嵌于绳道30内,本技术所述的内侧是相对于卷扬10筒状本体结构的内外而言,例如,卷扬的钢丝绳缠绕于卷扬10的外侧,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三圈保护器20包括检测开关40、套筒5以及部分插入套筒5内部的触发杆2,所述套筒5内设有与所述触发杆2相配合的复位弹簧1,优选地,所述套筒5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复位弹簧I相配合的挡板7 ;所述套筒5的侧部开有通孔6,所述触发杆2上设有穿过所述通孔6并与所述检测开关40相配合的感应组件,如图I和图2所示。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感应组件包括末端设置在所述触发杆2上的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的通孔6,所述连接杆4外端上还设有检测板3,检测板3与检测开关40之间接受和发射的信号相互对应。优选地,所述通孔6为长条状,所述连接杆4在通孔6内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检测开关40和检测板3之间的有效检测距离。由此可以使得检测板3与检测开关40之间的信号连接能够在连接杆4的运动过程中发生变化,例如从有到无或者从无到有,使得控制器能够由此判断出放绳是否超过了卷扬三圈的限制。更进一步,本技术在绳道30内侧设置有嵌入式三圈保护器20,其具体方式为,所述绳道30上设有与触发杆2尺寸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触发杆2从卷扬的内部至少部分伸出该安装孔,并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优选地, 触发杆2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触发杆2上部直径的顶端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触发 杆2上 部直径的下侧与所述连接杆4相连接,换言之,触发杆2的粗径上部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触发杆2的粗径下部与所述连接杆4相连接。而所述复位弹簧I至少部分套接在所述触发杆2的下部,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上述任意的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在起重机卷扬的绳道上设有与所述三圈保护装置尺寸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三圈保护装置至少部分伸出该安装孔,并与卷扬上的钢丝绳相接触。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将本技术的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设置于卷扬内侧第三圈绳道处,当然,也可以在第四圈及以外绳道处也设置本技术的保护装置;在卷扬放绳至余量为三圈时,检测开关40即检测到检测板3的触发动作,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50,如图5所示,控制器50接收信号并限制放绳等相应动作的输出;本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器50设置强制动作工况,在强制动作工况下,钢丝绳余量可从三圈处继续放绳至一圈,在钢丝绳余为一圈时,所述强制动作工况的强制功能失效,从而能有效地防止脱绳危险的发生。优选地,在强制动作工况时,检测开关40可以记录触发次数,当次数达到三时(SP钢丝绳余为一圈时),强制功能失效,须进行收绳动作,从而进一步有效地避免了脱绳的发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现有起重机的各种现有结构,例如包括卷扬,卷扬上设有绳道等,还包括上述的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在起重机卷扬的绳道上设有与所述三圈保护装置尺寸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三圈保护装置至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入式卷扬三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卷扬(10)的三圈或三圈以外的绳道(30)内侧设置三圈保护器(20),所述三圈保护器(20)包括检测开关(40)、套筒(5)以及部分插入套筒(5)内部的触发杆(2),所述套筒(5)内设有与所述触发杆(2)相配合的复位弹簧(1),所述套筒(5)的侧部开有通孔(6),所述触发杆(2)上设有穿过所述通孔(6)并与所述检测开关(40)相配合的感应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健,杨继海,王川,李香伟,刘玉泉,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