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滑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292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14
一种起重滑车,属于起重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组,上滑轮组包括上滑轮架、上滑轮架盖板、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下滑轮组包括下滑轮架、下滑轮架盖板、第一下滑轮和第二下滑轮,特点:还包括有一绳道随机变换装置,当该随机变换装置连接到所述的上滑轮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上滑轮之间时,使途经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组的绳索的绳道变为两绳道而藉以使轻质物体快速提升;而当该随机变换装置连接到所述的下滑轮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滑轮之间时,则途经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组的绳索的绳道变为四绳道而藉以使笨重物体缓速提升。优点:提高施工作业效率;能满足对质量大的物体的慢速省力的提升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重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滑车,适合于电力施工作业场合。
技术介绍
起重滑车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87201473U推荐的“滑轮吊”,该专利方案适合于居民楼层的重物吊运;CN221686406U提供的“一种三滑轮起重滑车”,该专利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并行排列的三滑轮滑车组在起重时多根钢丝绳之间发生干涉的欠缺并且减少了装置的体积与重量。更为典型的如CN201367332Y介绍的“可变起重滑轮组”,该专利方案是针对电力施工作业场合起吊塔体和横担等的重物而提出的,并且可以使绳索在滑轮组之间转换,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2页最后一行至第3页第8行,应该说该专利方案能体现其说明书第2页第8-14行的技 术效果。如业界所知,在使用起重滑车的场合,通常存在两种情形一是承吊物体的重量大;二是承吊的物体重量相对较轻,因此如果起重滑车的绳索与滑轮组之间的配合关系采用同一种方式即一视同仁的方式,那么在吊运重量轻的物体时并不能产生出施工人员期望的快速效果,从而影响施工效率。因为已有技术中的起重滑车的绳索与滑轮组之间的关系是按照起吊重量重的物体组合的,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是不能随机改变的。在上面提及的CN201367332Y的技术方案中,虽然可以将绳索与滑轮组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但是由于缺乏结构上的合理性而需要由电力施工作业人员人为改变穿绳方式,尤其是该专利方案并未教导或暗示如何使吊运重量重的物体与吊运重量轻的物体之间有机转换的技术启示。因为该专利方案无法将配置于上部的滑轮框架上的并且位于中间的滑轮转移到下部的滑轮框架上。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依据被吊运的重物的轻重变化而随机地改变绳索与滑轮组之间的关系而藉以体现当被吊物体重时速度缓慢而省力,当被吊物体轻时速度快而提高作业效率的起重滑车。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起重滑车,包括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组,上滑轮组包括上滑轮架、上滑轮架盖板、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上滑轮架盖板与上滑轮架面对面配合并且与上滑轮架固定,第一上滑轮转动地设置在上滑轮架朝向上滑轮架盖板的一侧,并且位于上滑轮架的一端,第二上滑轮转动地设置在上滑轮架同样朝向上滑轮架盖板的一侧,并且位于上滑轮架的另一端,其中在上滑轮架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上方设有一上吊环,而在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滑轮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绳索固定座;下滑轮组包括下滑轮架、下滑轮架盖板、第一下滑轮和第二下滑轮,下滑轮架盖板与下滑轮架面对面配合并且与下滑轮架固定,第一下滑轮转动地设置在下滑轮架朝向下滑轮架盖板的一侧,并且位于下滑轮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上滑轮相对应,第二下滑轮转动地设置在下滑轮架同样朝向下滑轮架盖板的一侧,并且位于下滑轮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上滑轮相对应,其中,在下滑轮架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下方设有一下吊环,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绳道随机变换装置,当该随机变换装置连接到所述的上滑轮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上滑轮之间时,使途经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组的绳索的绳道变为两绳道而藉以使轻质物体快速提升;而当该随机变换装置连接到所述的下滑轮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滑轮之间时,则途经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组的绳索的绳道变为四绳道而藉以使笨重物体缓速提升。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滑轮架朝向所述上滑轮架盖板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上滑轮之间固定有一对彼此纵向并行的上导条;在下滑轮架朝向所述下滑轮架盖板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滑轮之间固定有一对彼此纵向并行的下导条,该一对下导条与所述的一对上导条相对应,当所述的绳道随机变换装置连接到上滑轮架上时,则该绳道随机变换装置3与所述的一对上导条相配合,而当所述的绳道随机变换装置连接到下滑轮架上时,则该绳道随机变换装置与所述的一对下导条相·配合。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绳道随机变换装置包括一随机滑轮架和一随机滑轮,在随机滑轮架的上端开设有一第一随机轴孔,下端开设有一第二随机轴孔,而中部构成有一随机滑轮腔,随机滑轮通过随机滑轮轴转动地设置在随机滑轮腔内,当所述的第一随机轴孔与所述上滑轮架相连接时,并且随机滑轮架与所述的一对上导条配合时,所述的第二随机轴孔处于闭置状态,而当第二随机轴孔与所述下滑轮架相连接时,并且随机滑轮架与所述的一对下导条配合时,则第一随机轴孔处于闭置状态。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滑轮架上并且位于一端固设有一第一上滑轮轴,而在上滑轮架上并且位于另一端固设有一第二上滑轮轴,所述的第一上滑轮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上滑轮轴上,而所述的第二上滑轮转动地设置在第二上滑轮轴上,并且第一、第二上滑轮在上滑轮架上的位置彼此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第一上滑轮轴还探入到开设在所述的上滑轮架盖板上的第一轴孔内,而第二上滑轮轴探入到同样开设于上滑轮架盖板上的第二轴孔内。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下滑轮架上并且位于一端固定有一第一下滑轮轴,而在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下滑轮轴,所述的第一下滑轮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下滑轮轴上,而所述的第二下滑轮转动地设置在第二下滑轮轴上,其中第一下滑轮轴还探入到开设于所述下滑轮架盖板上的第三轴孔内,而第二下滑轮轴同样探入到开设于下滑轮架盖板上的第四轴孔内。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滑轮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上导条之间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的绳道随机变换装置连接的上轴孔;在所述的下滑轮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下导条之间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的绳道随机变换装置连接的下轴孔;并且在所述的上滑轮架盖板上开设有一位置与上轴孔相对应的第一销轴让位孔,而在所述的下滑轮架盖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下轴孔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销轴让位孔。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滑轮架上并且朝向所述的上滑轮架盖板的一侧以 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第一腾空固定脚,而在上滑轮架盖板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腾空固定脚的位置开设有一组数量与第一腾空固定脚的数量相等的第一腾空脚固定孔,各第一腾空脚固定孔上配设有一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腾空固定脚并且由第一限位螺母限定。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下滑轮架上并且朝向所述的下滑轮架盖板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第二腾空固定脚,而在下滑轮架盖板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二腾空固定脚的位置开设有一组数量与第二腾空固定脚的数量相等的第二腾空脚固定孔,各第二腾空脚固定孔上配设有一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腾空固定脚并且由第二限位螺母限定。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上导条之间的区域构成为上滑动腔,而所述的一对下导条之间的区域构成为下滑动腔,当所述的绳道随机变换装置与所述的上滑轮架相连接时,所述的随机滑轮架与上滑动腔相配合,而当所述的绳道随机变换装置与所述的下滑轮架连接时,则所述的随机滑轮架与下滑动腔相配合。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吊环的下端枢轴设置在固定于所述的上滑轮架上的上吊环轴上,而上端探出上滑轮架,在所述的上滑轮架盖板上并且在对应于上吊环轴的位置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滑车,包括上滑轮组(1)和下滑轮组(2),上滑轮组(1)包括上滑轮架(11)、上滑轮架盖板(12)、第一上滑轮(13)和第二上滑轮(14),上滑轮架盖板(12)与上滑轮架(11)面对面配合并且与上滑轮架(11)固定,第一上滑轮(13)转动地设置在上滑轮架(11)朝向上滑轮架盖板(12)的一侧,并且位于上滑轮架(11)的一端,第二上滑轮(14)转动地设置在上滑轮架(11)同样朝向上滑轮架盖板(12)的一侧,并且位于上滑轮架(11)的另一端,其中:在上滑轮架(1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上方设有一上吊环(111),而在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滑轮(13)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绳索固定座(112);下滑轮组(2)包括下滑轮架(21)、下滑轮架盖板(22)、第一下滑轮(23)和第二下滑轮(24),下滑轮架盖板(22)与下滑轮架(21)面对面配合并且与下滑轮架(21)固定,第一下滑轮(23)转动地设置在下滑轮架(11)朝向下滑轮架盖板(22)的一侧,并且位于下滑轮架(21)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上滑轮(13)相对应,第二下滑轮(24)转动地设置在下滑轮架(21)同样朝向下滑轮架盖板(22)的一侧,并且位于下滑轮架(2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上滑轮(14)相对应,其中,在下滑轮架(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下方设有一下吊环(2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绳道随机变换装置(3),当该随机变换装置(3)连接到所述的上滑轮架(1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上滑轮(13、14)之间时,使途经上滑轮组(1)和下滑轮组(2)的绳索(4)的绳道变为两绳道而藉以使轻质物体快速提升;而当该随机变换装置(3)连接到所述的下滑轮架(2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滑轮(23、24)之间时,则途经上滑轮组(1)和下滑轮组(2)的绳索(4)的绳道变为四绳道而藉以使笨重物体缓速提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建华陈燕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电力机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