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重机小车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目前,起重机小车采用双工字横梁结构或双箱形梁结构,小车架重量大。起升驱动机构、减摇驱动机构布置在小车架横梁中部,小车架横梁受力状况不佳,增大了小车架横梁的自重挠度,不利于起升驱动机构调平,增大了小车啃轨的可能性。起升驱动机构采用平行轴布置方式,卷筒与电机之间空间小,不方便维护。港口门式起重机的主要工作机构为小车,起重机小车重量和布置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整机的重量、工作效率和维修方便性能。在现有技术中,起重机小车上的起升驱动机 构和减摇驱动机构布置在小车架横梁中部,造成起重机小车横梁采用双工字横梁结构或双箱形梁结构,造成起重机小车重量增大,成本增加。同时,也无法避免增大了小车架横梁的自重挠度。起升驱动机构和减摇驱动机构重量都集中在小车架横梁中部,造成横梁中部挠度加大,不利于起升驱动机构调平和工作。同时,也增加了小车行走驱动机构与起重机支腿上的轨道磨损,行走困难。行业内叫啃轨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小车,包括小车架、行走驱动机构、起升驱动机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小车,包括小车架(1)、行走驱动机构(4)、起升驱动机构(2),行走驱动机构(4)安装在小车架(1)的两端部、用于驱动小车架(1)行走;其特征在于,起升驱动机构(2)安装在小车架(1)的两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小车,包括小车架(I)、行走驱动机构(4)、起升驱动机构(2),行走驱动机构(4)安装在小车架(I)的两端部、用于驱动小车架(I)行走;其特征在于,起升驱动机构(2)安装在小车架(I)的两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小车架(I)包括横梁(10)、左端梁(12)、右端梁(11 ),左端梁(12)与横梁(10)的左端连接,右端梁(11)与横梁(10)的右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起升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左侧起升卷筒(20)、第一右侧起升卷筒(21)、第二左侧起升卷筒(22)、第二右侧起升卷筒(23),左侧起升电机(201)、右侧起升电机(200);左侧起升电机(201)驱动第一左侧起升卷筒(20)和第二左侧起升卷筒(22 )旋转,右侧起升电机(200 )驱动第一右侧起升卷筒(21)和第二右侧起升卷筒(23)旋转; 第一左侧起升卷筒(20)和第二左侧起升卷筒(22)和左侧起升电机(201)安装在小车架(I)的左端; 第一右侧起升卷筒(21)和第二右侧起升卷筒(23)和右侧起升电机(200)安装在小车架(I)的右端; 第一左侧起升卷筒(20)、第二左侧起升卷筒(22)、第一右侧起升卷筒(21)、第二右侧起升卷筒(23)以横梁(10)中心平面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小车架(I)两端部的减摇驱动机构(3); 减摇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左侧减摇卷筒(30)、第一右侧减摇卷筒(31)、第二左侧减摇卷筒(32)、第二右侧减摇卷筒(33);第一左侧减摇卷筒(30)和第二左侧减摇卷筒(32)安装在左端梁(12)上;第一右侧减摇卷筒(31)和第二右侧减摇卷筒(33)安装在右端梁(11)上; 第一左侧减摇卷筒(30)和第一右侧减摇卷筒(31)、第二左侧减摇卷筒(32)和第二右侧减摇卷筒(33)以横梁(10)中心平面对称设置; 第一左侧减摇卷筒(30)和第二左侧减摇卷筒(32)回转轴线相交;第一右侧减摇卷筒(31)和第二右侧减摇卷筒(33)回转轴线相交。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具总成(5)、四根起升钢丝绳(80、81、82、83)、四个导向滑轮(60、61、62、63);导向滑轮安装在小车架(I)上;吊具总成(5)上设置有第一左侧滑轮(70)、第二左侧滑轮(72)、第一右侧滑轮(71)、第二右侧滑轮(73);第一左侧滑轮(70)和第二左侧滑轮(72)安装于吊具总成(5)左侧,第一右侧滑轮(71)和第二右侧滑轮(73)安装于吊具总成(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