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铸造的附属设备,特别是一种在离心铸管生产中所用的管模。目前,在离心铸管生产中,管模通过托轮带动高速旋转,注入管模的铁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均匀分布在管模内壁上。因高温的铁水呈流动、半流动状态,形状随时变动。只有当铁水完全凝固,才能停止管模的旋转,并由其中拔出铸管。由于浇于管模中的铁水,基本上被封闭于管模之中,其凝固过程所散发的固化潜热先要传输给管模,再通过管模与环境的热交换散发出去。现有的管模,其外壁大都为光滑的圆柱面,相应的热交换面积较小,且在管模旋转中对传热介质(如空气)的扰动性极小,因此现有的管模散热很慢。由于铁水凝固时散发出的潜热散发慢,铁水凝固也慢,为了保证铸管成型质量,在浇注后电机须带动管模长时间高速旋转,不仅电能消耗较大,而且托轮、轴承及管模的磨损都较大,并会带来管模变形,而管模的造价是很高的。以上状况造成铸管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加大。且因铁水冷却速度太慢会出现球化衰退现象,影响铸管质量,因此有效地提高管模的散热速度,不仅能直接提高生产效率,且能降低设备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能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保证铸管质量。本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离心铸管生产中使用的高效节能形管模,其特征在于:管模大部分外表面有序地排列长条形散热凸起,各局部区段内的长条形散热凸起互相平行,或使整个管模外表的长条形散热凸起互相平行,散热凸起的高度应在2~30m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霞,张鸿羽,
申请(专利权)人:李洪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