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桥安装小车,包括:车体(8),包括升降装置及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方的、在所述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的上部车体(81);至少一个用于支承车桥的支承架(2),固定于所述上部车体(81)上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桥安装小车,在车桥安装时,将车桥起吊后放置在支承架的承载部后,即可脱离行车,车桥及车轮的安装工作可在车桥安装小车的辅助下完成,车桥的举升可通过升降装置驱动上部车体实现,因此,起吊作业少,提高了安装过程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桥安装小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桥装配一直是起重机底盘装配的难点。目前,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车桥装配已经有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一般采用先将车架翻身后,将车桥吊起从上往下装配的方法,该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车桥起吊、定位、安装等问题。但是,如全地面起重机特别是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等重型车辆,因车架结构特点、重量、产量及翻身设备等限制,一般不适合车架翻身装配的方法,所以全地面起重机一般采取固定车架,将车桥从下往上装配的方法。现有技术中全地面起重机底盘不翻身装配时车桥的安装主要按如下顺序实现I、将车架固定在鞍马架上,将悬挂油缸安装到车架上。2、将车桥运送到车架下面,一般使用叉车托举运送或者使用吊带捆住车桥一端轮毂处,使用行车斜拉的方法将桥拉到车架下部。3、使用行车吊起平衡梁,平衡梁两端挂两根吊带分别吊住车桥两端轮毂处,控制行车吊起车桥。通过行车控制上下左右运动,实现车桥安装孔与悬挂油缸孔的定位。4、依次安装左右两边销轴,实现车桥与悬挂油缸的连接。5、重复以上顺序实现所有车桥的安装。因此,现有技术中以上底盘不翻身装配车桥的方法缺乏专用组装设备,装配工作只能依靠行车斜拉及起吊进行,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I、起吊不安全;2、工作效率低;3、斜拉容易损坏车桥及地面;4、敲入销轴时,车桥随之摆动,不易敲入;5、车桥装好后,在自重作用下下降,装配轮胎时需重新将车桥吊起,效率低下。因此,将车桥送入车架下部及将车桥举升、调整对正安装位置一直是全地面起重机车桥装配的难点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桥安装小车,以解决底盘不翻身装配车桥时起吊不安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桥安装小车,包括车体,包括升降装置及设置于升降装置上方的、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的上部车体;至少一个用于支承车桥的支承架,固定于上部车体上表面。进一步地,支承架包括固定于上部车体的座体和设置于座体上的调节装置,座体包括用于支承车桥的承载部,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车桥的重心相对于车桥安装小车中心线的位置。进一步地,座体包括分设于车桥安装小车中心线两侧的、垂直于中心线且横向设置的两个以上螺纹孔,螺纹孔的下缘高于承载部的承载表面;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杆,每个螺纹孔配合设置一个调节螺杆。进一步地,调节螺杆包括螺纹杆部、设置于螺纹杆部的位于外侧端部的操作部和垂直设置于螺纹杆部并位于螺纹杆部的内侧端部的推板。进一步地,调节螺杆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挡位标记。进一步地,座体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主支撑立板,承载部包括垂直设置于两块主支撑立板之间的主支撑横板,螺纹孔设置于主支撑立板上。进一步地,承载部还包括固定设置于主支撑横板上的垫板。进一步地,座体还包括底板,底板包括用于与上部车体连接的螺栓孔,主支撑立板 垂直地焊接于底板。进一步地,车体还包括下部车体;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上部车体和下部车体之间的举升油缸。进一步地,升降装置还包括剪刀叉结构,剪刀叉结构分别连接于上部车体和下部车体,举升油缸的一端与上部车体或下部车体铰接,另一端与剪刀叉结构铰接。进一步地,升降装置包括举升油缸,车桥安装小车还包括动力部,动力部包括为举升油缸提供液压油的油泵、驱动油泵旋转的电机和为电机提供电力的蓄电池和/或电源线。进一步地,动力部还包括手动升降操作装置。进一步地,车桥安装小车还包括用于控制动力部的控制部,控制部包括线控器。进一步地,车桥安装小车包括锁定上部车体相对高度的车体锁定装置。进一步地,车桥安装小车包括支撑车体的可自由转向的前车轮和可自由转向的后车轮;车桥安装小车还包括锁定后车轮方向的车轮锁定装置。根据本技术的车桥安装小车,在车桥安装时,将车桥起吊后放置在支承架的承载部后,即可脱离行车,车桥及车轮的安装工作可在车桥安装小车的辅助下完成,车桥的举升可通过升降装置驱动上部车体实现,因此,起吊作业少,提高了安装过程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车桥安装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的车桥安装小车适于在车辆的车桥安装时使用,尤其适于在全地面起重机底盘不翻身装配车桥时使用。该车桥安装小车车体和至少一个支承架。安装小车车体包括升降装置及设置于升降装置上方的、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的上部车体。至少一个支承架固定于上部车体上表面,支承架包括用于支承车桥的承载部。在车桥安装时使用该车桥安装小车,将车桥起吊后放置在支承架的承载部后,SP可脱离行车,车桥及车轮的安装工作可在车桥安装小车的辅助下完成,车桥的举升可通过升降装置驱动上部车体实现,因此,起吊作业少,提高了安装过程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本实施例的车桥安装小车如图I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两个前车轮I、两个后车轮6、设置在各车轮上的车体8、设置在车体8上的两个支承架2。车体8包括上部车体81、下部车体82、举升油缸5和剪刀叉结构3。剪刀叉结构3分别连接于上部车体81和下部车体82。举升油缸5的一端与上部车体81或下部车体82铰接,另一端与剪刀叉结构3铰接。举升油缸5和剪刀叉结构3构成了本实施例中驱动上部车体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举升油缸5的伸缩导致剪刀叉结构3的角度改变,从而上部 车体81可实现上下方向的运动。两个支承架2分别固定于上部车体81的上表面,支承架2包括用于支承车桥的承载部。由于车桥重量较大,在布置支承架2时,应使各支承架2的承载中心尽靠近车桥安装小车的中心线所在的纵向平面。支承架2包括固定于上部车体81的座体21和设置于座体21上的调节装置22。其中承载部设置于座体21上。调节装置22用于调节车桥的重心相对于车桥安装小车中心线的位置,以避免车桥安装小车在使用过程中移动困难或倾翻。如图2所示,座体21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主支撑立板212,承载部包括垂直设置于两块主支撑立板212之间的主支撑横板213和通过螺钉固定设置于主支撑横板213上的垫板216。设置垫板的目的是防护车桥油漆不被损坏,垫板的材料可以为尼龙或聚氨酯板。座体21还包括底板211,底板211包括用于与上部车体81连接的螺栓孔,主支撑立板212垂直地焊接于底板211。为了增强座体21的结构,底板211与主支撑横板213之间垂直地焊接有辅助支撑立板215,主支撑立板外侧和底板211上侧垂直焊接有加强板214。座体21包括分设于车桥安装小车中心线两侧的、垂直于中心线且横向设置的两个以上螺纹孔,螺纹孔的下缘高于承载部的承载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主支撑立板212上设置了一个螺纹孔。调节装置22包括调节螺杆221,每个主支撑立板212上的螺纹孔配合设置一个调节螺杆221。优选地,调节螺杆221包括螺纹杆部、设置于螺纹杆部的位于外侧端部的操作部和垂直设置于螺纹杆部的位于内侧端部的推板。设置推板可以增加调节螺杆221对车桥相应部位的摩擦力,可以防止调节螺杆221松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桥安装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8),包括升降装置及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方的、在所述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的上部车体(81);至少一个用于支承车桥的支承架(2),固定于所述上部车体(81)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自朝,肖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