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起降的移动式登车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8025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4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起降的移动式登车桥,包括:桥体,其为钢焊接主体结构,所述桥体的中心下端面上转动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通过起降液压缸与所述桥体连接;前液压撑脚,其设置在所述桥体的前端,所述前液压撑脚的上端与所述桥体的底面转动连接;后液压撑脚,其设置在所述桥体的后端,所述后液压撑脚的上端与所述桥体的底面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登车桥桥体的双向起降,登车桥可以对接都具有一定高度的两个平台,实现了车辆在这两个平台之间的行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升降机
,特别是一种双向起降的移动式登车桥
技术介绍
现有登车桥一般分为:固定式登车桥,移动式登车桥,气动登车桥,机械登车桥,简易登车桥等。其中,移动式登车桥用于现场无装卸货平台或需要流动装卸货物的场所。如果物流现场没有装卸货平台,作为补救措施,移动式登车桥是非常适用的方案之一,移动式登车桥相当于一个移动的钢结构斜坡,叉车同样能直接驶入卡车车厢内部进行批量装卸作业;同时,移动式登车桥还用于衔接两个带有高度差的平台,通过调整登车桥的高度,使得车辆可以方便地在两个高度平台之间行驶,只需单人操作,不需动力电源,即可实现货物的安全快速装卸,同时车辆可以方便地进行爬坡和下坡,为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巨大的便捷。但这种登车桥的最大缺点是:只能实现单方向的起降,登车桥只能对接地面和平台,对于两个都具有一定高度的平台来说,登车桥无法实现对接,车辆无法在这两个平台之间行驶转移货物,降低了输运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起降的移动式登车桥,通过在登车桥的前后两端各设有液压脚撑,实现了登车桥桥体的双向起降,登车桥可以对接都具有一定高度的两个平台,实现了车辆在这两个平台之间的行驶。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双向起降的移动式登车桥,包括:桥体,其为钢焊接主体结构,所述桥体的中心下端面上转动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通过起降液压缸与所述桥体连接;前液压撑脚,其设置在所述桥体的前端,所述前液压撑脚的上端与所述桥体的底面转动连接;后液压撑脚,其设置在所述桥体的后端,所述后液压撑脚的上端与所述桥体的底面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桥体包括斜坡段和水平段,所述前液压撑脚设置在所述水平段的下端,所述后液压撑脚设置在所述斜坡段的下端。优选的,所述斜坡段的一端设置有尾板,其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斜坡段连接。优选的,所述水平段的一端设置有舌板,其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水平段连接。优选的,所述桥体的下端两边沿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桥架,所述后液压撑脚的宽度小于所述固定桥架的高度,所述支撑轮向下凸出于所述固定桥架。优选的,所述前、后液压撑脚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前、后液压撑脚对称设置在桥体宽度方向的两端。优选的,所述双向起降的移动式登车桥还包括前油栗,其设置在所述桥体的底面上,所述前油栗与所述前液压撑脚连接。优选的,所述双向起降的移动式登车桥还包括后油栗,其设置在所述桥体的底面上,所述后油栗与所述后液压撑脚连接。优选的,所述双向起降的移动式登车桥还包括支撑油栗,其与所述起降液压缸连接。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此种登车桥可以实现两个都具有一定高度的平台之间的对接,车辆在这两个平台之间的运输更加快速便捷,提高了运输效率;2、此种登车桥具有双向起降功能,可以作为普通的斜坡式登车桥用,也可以作为水平式的桥梁作用,应用范围更广。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单向升降时登车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双向升降时登车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登车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3所示的是根据本技术的双向起降的移动式登车桥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中包括:桥体2,其为钢焊接主体结构,用于衔接两个具有高度差的平台,桥体2上表面铺设有金属网,所述桥体2的中心下端面上转动设置有支座51,所述支座51的一端通过铰耳与桥体2连接,支座5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支撑轮52,支撑轮52用于方便快速的移动登车桥,所述支撑轮52通过起降液压缸53与所述桥体2连接,通过调整起降液压缸53的伸缩距离,可以调整登车桥桥面的高度,所述桥体2的包括斜坡段和水平段,斜坡段与第一平台衔接,水平段与第二平台衔接,当登车桥作为普通的斜坡式登车桥用时,第一平台为地面,第二平台为目标平台,当登车桥作为双向起降的桥梁用时,第一、第二平台为任意高度的两个平台;前液压撑脚32,用于升降水平段的高度,同时起支撑登车桥的作用,前液压撑脚32设置在所述水平段的下端,所述前液压撑脚32的上端与所述桥体2的底面转动连接;后液压撑脚31,用于升降水斜坡段的高度,同时起支撑登车桥的作用,后液压撑脚31设置在所述斜坡段的下端,所述后液压撑脚31的上端与所述桥体2的底面转动连接。当登车桥作为普通的斜坡式登车桥时,后液压撑脚31处于与桥体地面贴合的状态,登车桥的工作方式与普通的斜坡式登车桥工作方式一致;当登车桥用作双向起降的桥梁时,缩短前液压撑脚32的伸缩长度,同时增大起降液压缸53的伸出距离,将桥体倾斜更大的角度,同时,将桥体水平段向下压,使得斜坡段的自由端向上抬起,当抬起一定高度时,即可将后液压撑脚31往下旋转搬出,使得后液压撑脚31的固定端撑在地面上,自由端转动连接在桥体的下端面上,调整后液压撑脚31的伸出距离,将斜坡段与第一平台对接,调整前液压撑脚32的伸出距离,将水平段与第二平台对接,即实现了桥梁作用,车辆可以方便快速的在两个不同高度的平台之间穿梭。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示,所述斜坡段的自由端设置有尾板I,尾板I有分立的两块,且通过第一转动轴11与所述斜坡段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11与所述斜坡段水平方向上活动连接,也就是说两块尾板I可以绕着第一转动轴11进行翻转,同时可以调整两块尾板I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两块尾板I之间的距离等于车辆轴距,两块尾板I之间设置有用于拖拉登车桥的拖拽杆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平段的自由端上设置有舌板4,舌板4有分立的两块,且通过第二转动轴41与所述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41与所述水平段的水平方向上活动连接,也就是说两块舌板4可以绕着第二转动轴41进行翻转,同时可以调整两块舌板4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两块舌板4之间的距离等于车辆轴距。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桥体2的下端两边沿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桥架26,用于加强登车桥的强度,所述支撑轮52向下凸出于所述固定桥架26,避免固定桥架26影响登车桥的正常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后液压撑脚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前液压撑脚32对称设置在桥体2水平段宽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后液压撑脚31对称设置在桥体2斜坡段宽度方向的两端,如图3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向起降的移动登车桥还包括前油栗321,其设置在所述桥体2水平段的底面上,所述前油栗321与所述前液压撑脚32连接,用于为前液压撑脚32提供伸缩动力。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向起降的移动登车桥还包括后油栗311,其设置在所述桥体2斜坡段的底面上,所述后油栗311与所述后液压撑脚31连接,用于为前液压撑脚32提供伸缩动力。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式登车桥还包括支撑油栗54,其与所述起降液压缸53连接,为其提供动力。由上所述,本技术的登车桥,可以用作普通的斜坡式登车桥,同时也可以用作衔接在不同高度平台之间的桥梁,方便车辆在这两个平台之间穿梭,本技术的登车桥使用功能更多,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起降的移动式登车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体,其为钢焊接主体结构,所述桥体的中心下端面上转动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通过起降液压缸与所述桥体连接;前液压撑脚,其设置在所述桥体的前端,所述前液压撑脚的上端与所述桥体的底面转动连接;后液压撑脚,其设置在所述桥体的后端,所述后液压撑脚的上端与所述桥体的底面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增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罗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