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义慧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轮毂保护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1200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轮毂保护圈,包括一扁形圈体,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是:扁形圈体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上层圈体、一下层圈体,保护圈是由扁形圈体、上层圈体及下层圈体组合而成的凹槽状的圆形圈体,保护圈的材质为尼龙塑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增强轮毂的抗疲劳性,轮毂使用寿命长,适用各种材质的汽车轮毂,有利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轮毂保护圈
技术介绍
轮毂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场上的轮毂按照材质可以分为钢轮毂和合金轮毂,但是各有各的利弊。钢质轮毂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制造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抗金属疲劳的能力很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便宜又结实。但钢质轮毂的缺点是外观丑陋,重量较大,惯性阻力大,散热性也比较差,非常容易生锈,使用寿命短。合金材质轮毂正好可以弥补这样的问题,较轻的重量,惯性阻力小,制作精度高,在高速转动时的变形小,惯性阻力小,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减轻轮胎滚动阻力,从而减少油耗,但是合金轮毂的价格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使轮毂的抗疲劳性增强,使用寿命增长,适用于各种材质轮毂的汽车轮毂保护圈。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轮毂保护圈,包括一扁形圈体1,其特征是所述扁形圈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上层圈体2、一下层圈体3,所述的保护圈是由扁形圈体、上层圈体及下层圈体组合而成的凹槽状的圆形圈体。所述的保护圈的材质为尼龙塑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汽车轮毂保护圈的上、下层圈体卡入汽车轮毂上,使得汽车轮毂与橡胶轮胎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带,有效防止了汽车轮毂与轮胎之间的摩擦造成汽车轮毂的磨损,使汽车轮毂的使用寿命增长,同时也增强了其抗疲劳性;本技术的汽车轮毂保护圈可适用于各种材质的汽车轮毂上,适用范围广泛。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中扁形圈体-1,上层圈体-2、下层圈体-3。通过下面给出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说明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汽车轮毂保护圈,包括一扁形圈体1,扁形圈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上层圈体2、一下层圈体3,保护圈是由扁形圈体、上层圈体及下层圈体组合而成的凹槽状的圆形圈体。保护圈的材质为尼龙塑料。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轮毂保护圈,包括一扁形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圈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上层圈体(2)、一下层圈体(3),所述的保护圈是由扁形圈体、上层圈体及下层圈体组合而成的凹槽状的圆形圈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轮毂保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圈的材质为尼龙塑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轮毂保护圈,包括一扁形圈体,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是扁形圈体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上层圈体、一下层圈体,保护圈是由扁形圈体、上层圈体及下层圈体组合而成的凹槽状的圆形圈体,保护圈的材质为尼龙塑料。本技术可增强轮毂的抗疲劳性,轮毂使用寿命长,适用各种材质的汽车轮毂,有利于推广应用。文档编号B60B7/00GK202703112SQ20122026838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姜义慧 申请人:姜义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轮毂保护圈,包括一扁形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圈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上层圈体(2)、一下层圈体(3),所述的保护圈是由扁形圈体、上层圈体及下层圈体组合而成的凹槽状的圆形圈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义慧
申请(专利权)人:姜义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