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039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包芯铸造技术领域,它公开了一种制备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铜管、带孔Ω形卡头、带侧孔砂箱、L形注口。制备方法为:将铜管内壁清洗、打毛、烘干、安装;从铜管1的口部投入烘干后的木炭粉;将纯铝液注入L形注口、经过带侧孔砂箱的各砂流槽从下方进入铜管;保温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锯切下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并切齐头尾部以制成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和方法既有利于双金属结合界面的控制,保证坯料质量的稳定性,对加工设备能力要求不高又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芯铸造
,它涉及一种制备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的 装置及方法。技术背景-航空、航天、电子、冶金、汽车、环保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材料的性 能和制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同时具有高力学性能、高导热性、低热膨胀、 高导电率、高耐磨性、制备环保、节约能源等等。金属复合材料将一种或几 种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获得所需材料的优异性能,能够满足发展的新需 要。铝是一种典型的"负电"元素, 一般情况下,它与其他材料不会形成连 续的固溶体,给铜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生产铜包铝复 合材料的方法大多采用固相结合法,包括轧制压接法、包覆焊接法、连续挤 压包覆法以及静液挤压法等,各有特点,但这些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对加 工设备的承载能力要求高,制备成本高,操作及维修困难等。另外,经文献检索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专利号为ZL200610112817.3,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包 复材料水平连铸直接复合成形设备与工艺,该专利的设备如图1所示,它包 括芯部金属控温坩埚7、包复层金属控温坩埚8、芯部金属液浇铸管9、包复 层金属结晶器10、牵引机构11、测温仪(原图未标)、加热元件(原图未标)、 二次冷却装置12,此设备及工艺存在的问题在于其一,结构复杂,制造难 度大,制造成本高;其二,双金属结合界面难于控制,坯料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的装置及方 法,以解决对加工设备的承载能力要求高,双金属结合界面难以控制,设备 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铜管1它垂直 安置在带侧孔砂箱3的浇口 33处且通过两侧由螺栓连接的一幅带孔Q形卡头2夹紧、带孔Q形卡头2既与铜管1相连且底部支撑在带侧孔砂箱3表面上、 带侧孔砂箱3既与带孔Q形卡头2和铜管1相连一侧又与L形注口 4相连、L 形注口 4通过下部与带侧孔砂箱3的主沙流槽31相连;所述的铜管1其外经D!为50 250mm,壁厚b,为1 2mm,长度H!为800 1500,、所述的带孔Q形卡头2采用不锈钢材料,其内曲率半径r应与铜管l 的外径相匹配,厚度w为2 5nim,脚部长度L为25 50ram、带侧孔砂箱3形 状为矩形,内部设置有主砂流槽31和分砂流槽32,分砂流槽32在主砂流槽 31的两侧呈对称均匀分布,主砂流槽31的中心线与铜管1下端的距离t,为5 15腿,其浇口 33为潜伏式浇口,浇口 33数量为8 28个应与铜管1的数量 相匹配、所述的L形注口4采用不锈钢材料,端部设置有漏斗,L形注口4的 外经"为100 400mra,壁厚^为1 3腿,高度&为900 1600mm, L形注口 4的垂直中心线与带侧孔砂箱3外侧距离1:2为120 450mm;所述的一种制备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通过 如下步骤实现的(1〕将每根铜管1内壁在铸造前需严格用硷、水清洗干净,并用砂布对 内壁旋转打毛,打毛后再清洗烘干,然后将清洁的每根铜管1对准带侧孔砂 箱3的浇口 33垂直插入且通过表面两侧由螺栓固牢的一幅带孔Q形卡头2固牢;(2〕把烘千后的木炭粉5从上述每根铜管1的口部投入使其厚度为20 30mm;〔3〕将纯铝块加热到750 800。C成为纯铝液6注入L形注口 4先流入主 砂流槽31,然后依次流入各分砂流槽32,且通过浇口 33从下方进入由步骤 (1〕准备好的每根铜管l,可同时浇入8 28根铜管1; 〔4〕然后保温18 22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5〕锯切下铸件并切齐头尾部以制成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 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装置结构合理,安装方便,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以同时 生产多根铜包铝坯料,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适用性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同于固相结合法,也不同于液相结合的水平连铸复合制坯 方法,是固相与液相的结合,加工工艺简化,铜铝双金属结合界面牢固,保 证坯料质量的稳定性,对加工设备要求不高,易于控制,更好的提高了产品 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应用需要。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包复材料水平连铸直接复合成形设备结构示意图图1中,7-芯部金属控温坩埚,8-包复层金属控温坩埚,9-芯部金属液 浇铸管,10-包复层金属结晶器,11-牵引机构,12-二次冷却装置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制备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的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带孔Q形卡头示意图 图4 (a)为本专利技术带侧孔砂箱的剖面示意图 图4 (b)为本专利技术带侧孔砂箱E-E向剖面示意2、图3、图4 (a)、图4 (b)中,l一铜管,D广铜管外径,b广铜 管壁厚,Hi—铜管长度,2—带孔Q形卡头,3 —带侧孔砂箱,31—主砂流槽, t,—主砂流槽的中心线与铜管下端的距离,32分砂流槽,33 —浇口, 4一L形 注口, D广外径,b广壁厚,H广长度,t2_L形注口的垂直中心线与带侧孔 砂箱外侧的距离,5 —木炭粉,6—纯铝液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图3、图4 (a)、图4 (b)所示一种制备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的 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铜管1它垂直安置在带侧孔砂箱3的浇口 33处且通 过两侧由螺栓连接的一幅带孔Q形卡头2夹紧、带孔Q形卡头2既与铜管1 相连且底部支撑在带侧孔砂箱3表面上、带侧孔砂箱3既与带孔Q形卡头2 和铜管1相连一侧又与L形注口 4相连、L形注口 4通过下部与带侧孔砂箱3 的主沙流槽31相连;所述的铜管1其外经Di为50 250rnm,壁厚匕为1 2mm,长度比为800 1500mm、所述的带孔Q形卡头2采用不锈钢材料,其内曲率半径r应与铜管l 的外径相匹配,厚度w为2 5ram,脚部长度L为25 50mm、带侧孔砂箱3形 状为矩形,内部设置有主砂流槽31和分砂流槽32,分砂流槽32在主砂流槽 31的两侧呈对称均匀分布,主砂流槽31的中心线与铜管l下端的距离t,为5 15腿,其浇口 33为潜伏式浇口,浇口 33数量为8 28个应与铜管1的数量 相匹配、所述的L形注口4采用不锈钢材料,端部设置有漏斗,L形注口4的 外经仏为100 400mm,壁厚b2为l 3mm,高度H2为900 1600rnrn, L形注口 4的垂直中心线与带侧孔砂箱3外侧距离"为120 450mm;所述的一种制备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通过 如下步骤实现的铸造前需严格用硷、水清洗干净,并用砂布对 内壁旋转打毛,打毛后再清洗烘干,然后将清洁的每根铜管1对准带侧孔砂箱3的浇口 33垂直插入且通过表面两侧由螺栓固牢的一幅带孔Q形卡头2固 牢,目的是令纯铝液6与铜管1能较好的结合,增强铜铝双金属界面的结合 力;〔2〕把烘千后的木炭粉5从上述每根铜管1的口部投入使其厚度为20 30mm,作用是隔绝空气和杂质,防止气泡和夹杂;〔3〕将纯铝块加热到750 80(TC成为纯铝液6注入L形注口 4先流入主 砂流槽31,然后依次流入各分砂流槽32,且通过浇口 33从下方进入由步骤 〔1)准备好的每根铜管l,可同时浇入8 28根铜管1;〔4〕然后保温18 22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作用是使铜铝双金属组元间 可相互扩散,以形成细晶粒组织的扩散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铜包铝包芯铸造坯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铜管(1)它垂直安置在带侧孔砂箱(3)的浇口(33)处且通过两侧由螺栓连接的一幅带孔Ω形卡头(2)夹紧、带孔Ω形卡头(2)既与铜管(1)相连且底部支撑在带侧孔砂箱(3)表面上、带侧孔砂箱(3)既与带孔Ω形卡头(2)和铜管(1)相连一侧又与L形注口(4)相连、L形注口(4)通过下部与带侧孔砂箱(3)的主沙流槽(3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