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小玉专利>正文

一种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77354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提供一种微应力遮挡的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所述固定系统用于颈椎的椎间固定,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所述固定系统包括:固定板主体,其中,固定板主体上设有连接部、应力遮挡削减部和螺钉孔,其中,应力遮挡削减部包括在固定板主体的边缘上设置半圆弧形状的凹槽。该固定系统能够有效的减少了固定板主体的几何尺寸和与颈椎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固定板主体的应力分担量,使得螺钉固定后受力较均匀,在各种载荷作用下,螺钉所受应力小,应变也相对小,因而,固定系统的应力遮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更好适应了颈椎的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等各种负载,促进了颈椎的愈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颈椎前路的椎间固定的微应力遮挡的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颈椎退行性病变与颈椎创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老年人是本病的最大受害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退行性病变病人在年轻人中也时有发生,并有上升趋势。颈椎由于其所处生理解剖位置和其生理功能承受较大的外力等原因,尤其是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引起骨折脱位,使颈椎丧失稳定性,是退行性改变和创伤的好发部位。颈椎退行性变与颈椎创伤可引起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颈椎不稳、颈椎滑脱,导致颈部长期疼痛、肢体麻木无力等神经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治疗颇为棘手,保守治疗无效,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常采用颈椎前路相应节段突出间盘摘除椎间隙植骨融合、前路传统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其通过颈椎前路减压,在植入融合物后,再用骨螺钉将固定板固定在颈椎上,以固定融合物,促进颈椎前路的融合,恢复正常的椎间高度、生理弯曲度的目的。随着临床长期随访和大量文献报道,该术式的不足逐渐体现出来,这就是固定节段由于钢板固定后,其相临节段逐渐出现骨质增生、退行性改变、间盘突出、稳定性下降等并发症,并发生相应轻重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应力遮挡的颈椎前路固定系统,该系统包括固定板主体(1),其中,固定板主体(1)上设有连接部(2)、应力遮挡削减部(3)和螺钉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遮挡削减部(3)包括在所述固定板主体(1)的边缘上设有半圆弧形状的凹槽(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玉陈雷闫鹏
申请(专利权)人:杨小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