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骨板,尤其涉及一种腓骨远端侧翼解剖接骨板。
技术介绍
踝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且为下肢关节最主要的负重关之一。外踝的长度和对位是踝关节整复中最重要的环节,其次者是对内踝及下胫腓韧带的修复。研究表明步态姿势中20%的向上力量由外踝吸收,故必须对腓骨作坚强内固定,恢复理想的外踝长度及正常外翻角,恢复腓骨远端与胫骨的解剖关系,保持下胫腓关节解剖结构。腓骨远端不仅与胫骨远端构成下胫腓关节,同时与距骨构成距腓关节,同时在其后下方有腓骨长短肌腱沟,在其末端有距腓前后韧带、跟腓韧带的起点,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不仅破坏了外踝的骨性结构的完整,同时影响韧带起止点的连续性。因此,腓骨远端骨折的解剖重建与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极具相关性。所以踝部骨折的治疗要求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的要求更高,以 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及退变性关节炎的发生,而外踝骨折的处理对踝关节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目前,治疗腓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繁多。克氏针、张力带、螺钉等缺乏对骨折远端的坚强固定,不能完全满足复位固定的要求。而普通接骨板虽然具有一定的固定强度,但必须塑形,影响了钢板的强度,并且较厚,皮肤缝合张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腓骨远端侧翼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干体主板(1)和侧翼主板(2),所述的干体主板(1)上设有2~4锁定加压螺孔(3)和0~4个锁定螺孔(4);所述的侧翼主板(2)包括远端翼板(6)和前侧翼板(7),远端翼板(6)上设有3~5个锁定螺孔(4)和2~4个克式针孔(5),所述前侧翼板(7)上设有2个锁定螺孔(4)和2个克式针孔(5),所述的前侧翼板(7)末端的倾斜面与远端翼板(6)的最高点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80°~100°,所述的干体主板(1)的中轴线和远端翼板(6)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0°~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树华,黄淑明,郑荣宗,吴泉州,吕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兰树华,黄淑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