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骨支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163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骨支撑器,它设有支架,所述的支架呈弧形,弦长3-5cm,弧度为10-40度;支架两端各设有一个虎口形的卡槽,所述的卡槽的两个侧槽面与支架的弧面是垂直的;卡槽设有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所述的上支撑臂短于下支撑臂;所述的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上各设有一个穿线孔;所述的胸骨支撑器是由金属制成。其优点是:卡槽能稳固地卡住两侧劈开的胸骨;穿线孔可便于缝合固定,进一步避免支撑器向患者头端或脚端的滑脱以及向胸骨内外的滑脱;支架弧度设计合理,可维持切口在适宜宽度;整体结实耐用;一体化的设计方便使用和生产制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延迟关胸用的胸骨支撑器
技术介绍
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达8%。,已成为五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5万左右的新增病人,其中复杂先心病患者约占30% -40%。目前,国内每年约有3-4万患儿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心脏中心手术数量已超过3000例/年,其中危重复杂先心病如大血管错位、肺动脉闭锁、单心室等的手术成功率为90%以上。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很多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已经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得到根治,但还是有多 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因为与正常儿童具有完全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其外科手术治疗一直是医学界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对于心功能差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接受心脏手术后的心包和胸骨关闭可能会限制心功能,还有可能会对有效的机械通气造成干扰,这一点对于术后存在严重心肌水肿的新生儿和小婴儿,以及术后即刻的心肺交互关系的恢复尤其重要。术后延迟关胸可有助于循环平衡和稳定通气情况。因此在术后早期采取延迟关胸的策略对这部分患儿往往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在手术室中,纵隔水肿,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和出血都是延迟关胸的适应症,对于术后即刻预期有血液动力学或呼吸状态不稳定的患儿是一种选择性的方法。与在手术室中延迟关胸相比,术后在心脏重症监护室中实施紧急胸骨再开术与高死亡率的关系密切,而且在术后4天内再完成胸骨关闭对于大多数延迟关胸的患儿来说,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性较低。因此对于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状态不稳定的高危患儿,在术中做出正确判断并完成稳定可靠的延迟关胸是至关重要的。延迟关胸这一重要的外科方法在国内、外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证实是可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可以帮助部分危重患儿顺利渡过血液循环不稳定的围手术期,为进一步的治疗和处理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挽救了众多危重复杂先心病患儿的性命。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越来越多的复杂危重先心病患儿将有机会得到手术纠治,这也使延迟关胸技术的完善和规范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在先心病手术治疗领域尚缺乏可供外科医生选择的合适的延迟关胸专用器材,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常采用的方法有(I)直接缝合皮缘;(2)采用塑料注射针筒裁剪后撑开胸骨,边缘与胸骨缝合固定,游离皮下后缝合皮缘;(3)采用橡胶片(一般是手术手套裁剪而成)与皮缘缝合,缝合边缘涂红霉素软膏。上述第一种方法因胸骨无支撑而往往不能有效维持胸骨张开的状态,而后两种方法因为需要加工器材会延长手术时间,而且简单再加工的延迟关胸器材形制不规范,固定难度大,易于滑脱,所以常常难以达到稳定、可靠地固定胸骨的要求,这给临床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更重要的是增加病人创伤、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亟需一种使用方便、稳定可靠的胸骨支撑器,但是目前关于这类支撑器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稳定可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胸骨支撑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骨支撑器,所述的胸骨支撑器设有支架,所述的支架呈弧形,两端各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的两个侧槽面与支架的弧面是垂直的。 所述的支架弦长3-5cm,弧度为10-40度。所述的卡槽设有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所述的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上各设有一个穿线孔。所述的卡槽为U形,所述的上支撑臂短于下支撑臂。所述的胸骨支撑器是由金属制成。本技术优点在于I、采用弧形支架和卡槽的一体化设计,卡槽可以卡住两侧劈开的胸骨,有效避免支撑器向胸骨内外的滑脱,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在临床上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术中创伤,同时避免因不规范的延迟关胸术导致患者二次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避免因延迟关胸效果不理想或临时支撑器滑脱造成的直接危及患儿生命的情况;2、卡槽为U形,与两侧劈开的胸骨完全契合,易于固定且固定效果好;3、卡槽的上支撑臂短于下支撑臂,较短的上支撑臂可以减少对胸骨外侧肌肉的损伤;4、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上设有穿线孔,可在放置好本技术的支撑器后缝合固定,通过缝线将卡槽与胸骨进一步固定,避免支撑器向患者头端或脚端的滑脱以及向胸骨内外的滑脱;5、整体采用金属制成,既保证了支撑器本身的结实耐用,又保证了与胸骨结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支架设计为弧形,弦长3-5cm,弧度为10-40度,可支撑胸骨至适宜的切口宽度。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胸骨支撑器立体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胸骨支撑器主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胸骨支撑器顶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I.支架11.弦长12.弧度2.卡槽21.上支撑臂22.下支撑臂23.卡槽宽度31.上支撑臂穿线孔32.下支撑臂穿线孔实施例I请参照图1,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胸骨支撑器立体图。所述的胸骨支撑器设有支架1,所述的支架I呈弧形,请参照图2,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胸骨支撑器主视图,所述的支架I的弦长11是3-5cm,弧度12是10-40度。所述的支架I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卡槽2,所述的卡槽2呈U形,卡槽2的两个侧槽面与支架I的弧面是垂直的。所述的卡槽2设有上支撑臂21和下支撑臂22,所述的上支撑臂21短于下支撑臂22。所述的卡槽2的槽宽(即上支撑臂21顶端到下支撑臂22的距离)为I. 5-2. 0cm,所述的卡槽2的槽深(即上支撑 臂21顶端到卡槽2底部的距离)为I. 0-2. Ocm0请参照图3,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胸骨支撑器顶视图,所述的上卡槽2的卡槽宽度 23 是 O. 5—I. 5cm。再请参照图1,所述的上支撑臂21和下支撑臂22上分别设有上支撑臂穿线孔31和下支撑臂穿线孔32。本技术的一种胸骨支撑器的使用方法是行小儿心脏病手术后对于需延迟关胸的患儿,持本技术的胸骨支撑器的支架1,将两个卡槽2分别卡住劈开的胸骨,其中支架I的弯曲方向是垂直向外的,再用手术线通过上支撑臂穿线孔31和下支撑臂穿线孔32缝合固定卡槽2和胸骨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支架I其截面形状不受限制,可以设计成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其他形状;所述的支架I的弧度,即弦长11设为3-5cm、弧度12设为10-40度,是依据临床上延迟关胸所需切口宽度拟合而成,确保能获得最佳的切口宽度,同时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所述的卡槽2的形状不仅限于U形,设计成虎口形即可,以便利用槽口 2卡出胸骨,但是U形设计能保证与胸骨紧密贴合,契合度更高,固定效果更佳;所述的上支撑臂21略短于下支撑臂22,也是拟合了胸骨的形状,为防止上支撑臂21伤害胸骨侧边的肌肉,上支撑臂21不宜太长;所述的上支撑臂穿线孔31和下支撑臂穿线孔32的设计方便术中将本技术的胸骨支撑器与两侧的胸骨进一步缝合固定,可以避免本技术的支撑器向患者头端或脚端的滑脱,并且可以将其限制在卡入胸骨的部位而不会向胸骨内外滑脱;本技术的胸骨支撑器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支撑器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本文中所述的卡槽2的“侧槽面”是指卡槽2开口的两个侧面,当本技术处于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骨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胸骨支撑器设有支架,所述的支架呈弧形,两端各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的两个侧槽面与支架的弧面是垂直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纷孙彦隽仇黎生孙琦洪海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