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跟骨骨折的跟骨解剖型塑形复位接骨板。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的跟骨接骨板种类众多,应用比较多的一般为解剖适形跟骨钢板,有钛质也有合金钢板,所述接骨板上均匀开设有固定钉装配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为结构类似逆时针旋转90度的“p”形的跟骨钢板。如图I所示,右侧为末端分叉的直形板或“口”形板,左侧为不规则环状结构板,其上均匀开设有固定钉装配孔。所述左侧不规则环状结构板上还可以设置纵向的加强梁。该钢板形状与跟骨外轮廓形状类似,其最右侧上下两端、左侧不规则环的左侧边上下两端点及最左边端点处的固定钉装配孔是用于和跟骨特定点匹 配的。在使用时,将跟骨特定点找到,并移至与上述固定钉装配孔重合,打固定钉固定后,便可完成跟骨的复位与固定。因此,右侧的前肢板与左侧的后肢板是上述钢板的主要结构;右侧的前肢板为上下两侧开孔的平直板,左侧的后肢板为折弯板,两侧与左端均开孔。上述跟骨钢板与现有所有的跟骨钢板一样,左部为封闭环状结构,在使用时需要将跟骨中部表面所有肌肉和跟腱全部切除,否则钢板根本无法安装到跟骨上。同样,在拆卸钢板时,也需要将跟骨中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跟骨骨折的跟骨解剖型塑形复位接骨板,包括用于固定跟骨位于足跟一侧的后肢板(A)和用于固定跟骨位于足背一侧的前肢板(D),所述钢板厚度为1.5~2.2mm,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肢板(A)具有折弯结构,长度为24~30mm,其上部为沿中部向左呈5~15度弯折的折弯;所述接骨板还包括有上肢板(B)和下肢板(C),所述上肢板(B)和下肢板(C)分别与后肢板(A)的上部和下部固定连接,所述上肢板(B)长度为24~28mm,下肢板(C)长度为48~52mm,所述下肢板(C)前端还与前肢板(D)底端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呈90~110度夹角,所述前肢板(D)长度为18~22mm;所述前 ...
【技术特征摘要】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