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竿过线环,包括套接于鱼竿上的一个套环及分别设于套环外圆周左右两侧的一只支脚,所述两只支脚之间设有一供渔线绕过的滚动体,所述两只支脚对应滚动体两端设有轴孔,所述滚动体两端设于所述轴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两只支脚之间的圆环套圈替换为滚动体,在收线及放线过程中,渔线会带动滚动体滚动,因而使收线及放线更轻松,也降低了渔线在收线及放线过程中的磨损,由于滚动体两端设于支脚的轴孔内,这样避免了渔线脱出或者被夹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具。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现有的鱼竿过线环,包括套接于鱼竿上的一个套环I及分别设于套环底部外圆周左右两侧的一只支脚2,两只支脚之间设有一圆环套圈20,,渔线穿过圆环套圈。钓鱼过程中,鱼竿要频繁的收线及放线,但是由于渔线与圆环套圈间的摩擦力较大,在此过程中,不仅收线及放线用力较大,而且渔线磨损较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鱼竿过线环,使收线及放线更轻 松,也降低渔线在收线及放线过程中的磨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竿过线环,包括套接于鱼竿上的一个套环及分别设于套环外圆周左右两侧的一只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只支脚之间设有一供渔线绕过的滚动体,所述两只支脚对应滚动体两端设有轴孔,所述滚动体两端设于所述轴孔内。作为优选,所述滚动体为轴承或者滚轮。作为优选,所述滚动体外圆周设有过线环槽。作为优选,所述滚动体设于一滚轴上,滚轴两端固定于轴孔内。作为优选,所述两只支脚末端连接起来形成U形结构。本技术将两只支脚之间的圆环套圈替换为滚动体,在收线及放线过程中,渔线会带动滚动体滚动,因而使收线及放线更轻松,也降低了渔线在收线及放线过程中的磨损,由于滚动体两端设于支脚的轴孔内,这样避免了渔线脱出或者被夹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现有技术中过线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过线环的结构示意图(滚动体与支脚连接处剖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鱼竿过线环的实施例,包括套接于鱼竿上的一个套环I及分别设于套环外圆周左右两侧的一只支脚2,所述两只支脚之间设有一供渔线绕过的滚动体3,所述两只支脚对应滚动体两端设有轴孔21,所述滚动体两端设于所述轴孔内。所述滚动体为轴承或者滚轮。所述滚动体设于一滚轴30上,滚轴两端固定于轴孔内。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滚动体外圆周设有过线环槽,此过线环槽优选设置为圆弧形,这样滚动体整体类似双曲线圆柱体。能够防止渔线的摆动及脱出滚动体。另外,所述两只支脚末端连接起来形成U形结构。此U形结构可由上下两片拼合而成,上下两片上各设有半剖分的轴孔,上下两片拼合而形成轴孔结构,这样便于滚轴及滚轮的安装。·权利要求1.一种鱼竿过线环,包括套接于鱼竿上的一个套环(I)及分别设于套环外圆周左右两侧的一只支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只支脚之间设有一供渔线绕过的滚动体(3),所述两只支脚对应滚动 体两端设有轴孔(21 ),所述滚动体两端设于所述轴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鱼竿过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为轴承或者滚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竿过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外圆周设有过线环槽。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鱼竿过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设于一滚轴(30)上,滚轴两端固定于轴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鱼竿过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只支脚末端连接起来形成U形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竿过线环,包括套接于鱼竿上的一个套环及分别设于套环外圆周左右两侧的一只支脚,所述两只支脚之间设有一供渔线绕过的滚动体,所述两只支脚对应滚动体两端设有轴孔,所述滚动体两端设于所述轴孔内。本技术将两只支脚之间的圆环套圈替换为滚动体,在收线及放线过程中,渔线会带动滚动体滚动,因而使收线及放线更轻松,也降低了渔线在收线及放线过程中的磨损,由于滚动体两端设于支脚的轴孔内,这样避免了渔线脱出或者被夹住。文档编号A01K87/04GK202697499SQ2012203229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专利技术者赵利华 申请人:赵利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竿过线环,包括套接于鱼竿上的一个套环(1)及分别设于套环外圆周左右两侧的一只支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只支脚之间设有一供渔线绕过的滚动体(3),所述两只支脚对应滚动体两端设有轴孔(21),所述滚动体两端设于所述轴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赵利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